余光中早期诗歌风格,余光中诗歌艺术特点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0 07:53:48

说起余光中,梁实秋曾给过他一个评价——

“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这位曾一笔一画,将乡愁种进每个中国人心中的诗人,到今天,已经离开我们整整四年了……

很多人一提起他,还是会想起那首小诗: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写这首诗时,他只有四十多岁。

他只用了20分钟就写完的小诗,其中饱含的,是年少离乡20年来割舍不断的思乡愁。

透过他留下的诗,我们不仅能读到他的深情,也能领略他深藏于心的浪漫。

余光中早期诗歌风格,余光中诗歌艺术特点(1)

他的情浪漫

说起浪漫,余光中最令人赞叹的,就是那句谐音梗。

“别问我心里有没有你,我余光中都是你。”

初读觉得很美,再读意味无穷。

这是他写给妻子范我存信里的诗。

俩人相识于家乡南京,那一年,余光中17岁,范我存14岁。

少男少女们的初次邂逅,虽稚气未脱,却也情窦初开。

但在那个战乱的年代,相逢何其艰难。

俩人干脆鸿雁传书,将心中的思念之情倾诉于笔端。

战乱的侵扰、家人的反对没能阻挡住两个人奔赴爱的步伐,1956年,余光中和范我存在中山堂举办了婚礼。

至此,他终于可以牵着心爱的姑娘步入婚姻的殿堂。

余光中早期诗歌风格,余光中诗歌艺术特点(2)

从那以后,范我存成了余光中生命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他们相知相伴,相互扶持。

对于妻子范我存,余光中从不吝啬于表达情意。

1955年开始翻译《梵高传》时,他在正面写译文,反面写情书,寄给范我存誊写在稿纸上。

作家张晓风曾评价过他们的感情:“余光中是众人汲饮的井,而范我存就是那位护井的人。”

他们相知相惜,相互成就。

2006年,余光中曾在杜甫草堂主持过一场分享会。

当时,他正深情地朗诵着《乡愁》这首小诗。

突然,他顿住了,抬起头来问:

“我的新娘在哪里?”

话音刚落,不远处一个声音响起:

“在这儿呢!”

只见范我存缓缓起身,徐步走来。

他们在舞台上,大大方方地秀了场恩爱。

余光中早期诗歌风格,余光中诗歌艺术特点(3)

年少相识,他们将青丝熬成了白发,相伴六十余年,他们深情不断,情谊不减。

也让世人,醉倒在他们的浪漫和缱绻里。

余光中早期诗歌风格,余光中诗歌艺术特点(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