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丫鬟的回答却很随意,从她回答中的“却道”不难看出,丫鬟没有明白女主人的心境,词人对丫鬟的回答也是不满意的。
这一问一答,栩栩如生地描绘出了两个不同特征的人物形象:女主人感情丰富细腻,丫鬟粗心大意、漫不经心。从问答中不难看出,她们对大自然的不同态度与她们的学识、人生阅历和艺术修养不无关系。
丫鬟的身份决定着她所关心的只是女主人的日常起居生活。对海棠的细微变化,她并未太过留心,也不可能去进行细腻的感受,所以她的答语也是很自然的,这也愈加突出了女词人爱花惜花的细腻情怀。
丫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和情感去关心跟她关系不大的花花草草,在她看来,海棠花和昨天没有什么两样,她不关心昨夜的一场风雨是如何敲打着娇弱的花朵,更不知道这场风雨又如何敲击到了女主人的心灵。
李清照则是从昨天开始就在担心了,如今担心的事情如期而至,而且卷帘人的这一回答还让她霎时感觉到了自己的孤独,只有自己在惜春的情感之路上走到了几乎没有知音的远处。
于是她只好轻轻叹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知否”二字叠用,显示了词人对现实无奈的接受和心中巨大的落寞。“绿肥红瘦”四个字则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暮春时节落红遍地的景象,令人感觉到姹紫嫣红的春天已经离人远去了。
这一句堪称精工细描,含蓄无穷,词人通过清丽、深婉的景物描写,传达出无限凄婉的伤春惜春之情。然而全词到此戛然而止,读来余味悠长。
先来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是李清照的经典名句,也是全词中最令人难忘的几句。这句话是对丫鬟的回答的反问,“知否,知否”两个叠词说明词人当时情真意切。那么词人为何会用海棠花的“绿肥红瘦”来表达她对春天即将逝去的伤感呢?
原来“绿”指的是绿叶,“红”指的是海棠花。“肥”是隐喻叶子经过雨水滋润后呈现饱满的姿态,而“瘦”字衬托海棠花经过风吹雨打后枯萎凋零、乃至于落红满地的景象。
而且这个“瘦”字,还有另外的一层含义,也就是指海棠花的花瓣着了雨水之后,会显得很重,会呈现出下垂的状态,而且有的花瓣还在雨水的作用下会呈现出合拢的状态,这样一来,海棠花明显就会比在阳光下绽放所呈现出的娇嫩、娇艳的状态清瘦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