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邮票的历史,我们都知道世界上第一枚邮票是1840年英国发行的黑便士。那么在邮票发明之前人们是怎样实现通信的呢?
通讯是人们交换信息的非常重要的手段,然而在古代由于通信技术的落后,通讯渠道的匮乏,古代的人们是很难想象到如今的人们只需要手指一点信息和通话就可以跨越千万里连接。无论是古代的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通讯主要是服务于国家,权贵的,普通人是很难获取到通讯的资源。华夏文明早期通讯的最有名的故事就是“烽火戏诸侯”了,那时候一个国家的帝王尚且只能通过烽火传递消息。同时期希腊文明最著名的通讯就是“马拉松长跑”的故事。
我国邮政的雏形是周朝开始的,当时周王朝建立了专门传递官府文书的邮驿制度。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各个国家设立邮驿,通过官方的驿站,驿马传送公文。同样的邮驿制度在欧洲也从波斯王居鲁士大帝时期建立起来。邮驿制度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制度严密,通讯发达,在元朝还建立了连接东西方的驿站进行消息的传递,但是邮驿是服务于官府和权贵的工具,使用是受到严格管理和限制的。
与之对应的是民间通讯的极为不便,古代的民间通讯是完全依赖于人本身,有钱人可以专门派家里的佣人或者雇佣脚夫专程送信,一般的平民百姓则只能寄希望于相熟的人顺道带一封家信或者口信。然而这样的方式经过辗转传递,时间漫长,很容易延误遗失。直到唐朝才出现民间的通讯组织的雏形,到明朝才有了民间通讯的民信局。欧洲的民间通讯起源于,公元世纪前后,随着商业和教会的发展,逐渐产生了民间的邮递,直到16世纪才开始逐渐形成了民间的邮政系统,开始向近代邮政发展。然而此时,邮政对于大众来说仍然是非常昂贵的服务。在17世纪的法国最早出现了类似现代邮局的部门,1653年,当时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把在巴黎地区开办邮政的物权赐给维拉叶。维拉叶设立了“邮局”和“邮政信箱”,每天收取、投递信件。维拉叶采用一种名为邮资付讫证的标签,寄信人把邮资付讫证套在或贴在信封上,写上寄信日期,把信件放入信箱。邮局收取信件以后便把邮资付讫证撕毁,然后把信件投送给收信人。这种邮资付讫证的标签,可以说是邮票的前身。当时的欧洲正在萌发一场改变全人类生活的巨变——工业革命开始了!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各种工具的发展提高了效率,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邮寄业务也随着工业革命迎来了大发展。到十九世纪,欧洲就已经有非常成熟的邮政系统了。
据说邮票之父罗兰·希尔有一天在街上散步,他看到邮递员将一封信交给一个姑娘。那位姑娘接过信,匆匆瞟了一眼之后,马上又把信退给了邮递员,不肯支付邮资,两人为此争吵起来。希尔十分好心的帮姑娘支付了邮资,邮递员走后,他好奇地问姑娘为何不收信,姑娘羞怯地告诉他,信是她的未婚夫寄来的,因为支付不起昂贵的邮资,她不能收取信件,不过,她已从信封上了解了未婚夫的情况。原来,他们早就约好在信封上做了只有他俩才懂的暗记,这样,即使不用看信的内容双方也知道对方平安。希尔深感邮政制度和现行收费给人们带来的不便,决心进行改革。罗兰·希尔在深思熟虑之后提出了三项建议:由寄信人在邮局付邮资;统一邮资;使用“一张纸片贴在信封加盖邮戳”。随后,维多利亚女王正式采纳希尔的建议,罗兰·希尔以维多利亚女王肖像为图案,以黑色为基调,下方印有“一便士”字样,设计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枚邮票,就是我们熟知的“黑便士”。
正是同一年,处于封建王朝末期的中国被英国敲开了闭关锁国的大门,1840年英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落后的王朝被帝国主义摧枯拉朽,古老的邮驿也随着封建王朝支离破碎,逐渐衰落了。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海关大权旁落于帝国主义手中,1861年,当时英国人Robert Hart控制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他就职不久就向当时的清政府建议取消传统邮驿和民信局,开办现代国家邮政,但是没有被清政府采纳。1865年,清代上海工部局书信馆发行第1套商埠邮票称为上海工部书信馆大龙邮票。
十几年后,在Hart和李鸿章的推动下,1878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枚官方邮票——大龙邮票正式发行了!自此,中国也开启了现代意义的邮局系统。中国的邮票的故事也正式开始了。
从1878年中国第一枚邮票发行到现在一百多年间,我国发行邮票大概近万种,一般根据时间可以分为四个历史时期,清代邮票,中华民国邮票,解放区邮票,新中国邮票。直到今天,中国邮政依然不断发行新的邮票,对于邮票的爱好者来说,收集所有的邮票的收藏成本是极高的,然而,对于很多珍贵的邮票,通过了解他的故事,他的历史,其实对于每个人来说也是一种喜爱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