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言诗创作模式初探
原创: 晓东诗刊 《白浪情》
晓东诗刊
弘扬中华国粹文化艺术
【四言诗创作模式初探】
作者:艾晓东
一、四言诗乃华夏“诗源”
二、四言诗经典之作试析
三、四言诗创作模式建议
【内容提要】探索四言诗的起源和发展脉络,分析四言的创作规律,对四言诗的创作模式提出建议。
【关键词】四言诗、格律、模式、初探
【引言】四言诗堪称华夏“诗源”,然而当今诗坛四言诗作品极为少见,创作模式也无章可循,笔者试图通过探索四言诗的发展脉络,抛砖引玉,引发诗坛对四言诗创作模式进行思考与讨论,以达成共识,使四言诗创作有章可循。
一、四言诗乃华夏“诗源”
四言诗指四字组成的诗句,是古代中国产生最早的一种诗歌体裁,堪称“华夏诗源”,在上古歌谣及《周易》韵语中已有所见,到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虽杂有三、五、七、八、九言之句,而基本上是四言体。《诗经》中的《国风》《小雅》《大雅》等都是以四言诗为基本体裁。在先秦两汉的其他典籍里,如《史记》所载《麦秀歌》,《左传》所载《宋城子讴》《子产诵》等,也都是以四言体为主体。在西周到春秋时期,无论是社会上层还是下层,是娱乐场合还是祭祀场合,最流行的诗体是四言诗。
春秋时期以后,四言诗逐渐衰落,但仍有不少诗人写作四言诗。如三国时期的曹操父子,魏末的嵇康,西晋的陆机、陆云,东晋的陶渊明等。同时,也出现过若干佳作,如曹操的《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人们至今吟诵不绝。
经过长期的发展,“五言”、“七言”逐渐取代了“四言”,诗词格律完备于王维、杜甫,格律规则定型于晚唐,而格律诗多指“五言”与“七言”,“四言”并无成熟格律规则可循。
四言诗堪称华夏“诗源”,然而当今诗坛四言诗创作极为少见,创作模式也无章可循,笔者试图通过探索四言诗的发展脉络,抛砖引玉,引发诗坛对四言诗创作模式进行思考与讨论,以达成共识,使四言诗创作有章可循。
二、四言诗经典之作试析
1、《击壤歌》(上古歌谣)
试析:上古歌谣《击壤歌》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之一,帝尧以前,近于荒渺,虽有皇娥、白帝二歌,系王嘉伪撰,其事近诬,故以击壤歌为始。(上古指文字记载出现以前的历史时代)
《击壤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2《诗经》(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试析:《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从诗经的三首著名的四言诗中看出,对平仄格律并无要求,只求每句尾字押韵。
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桃夭(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蒹葭(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3《短歌行》(东汉:曹操)
试析:从曹操《短歌行》中看出,四言诗对平仄格律并无要求,只求每句尾字押韵,且平仄皆可押韵。
《短歌行》(东汉: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