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里面有最真实的战争场面,最巧妙的人物塑造,最细腻的情感刻画。这部片子塑造了战争中的英雄,也在过去的战争中理性之中,加了一种加入温情。《拯救大兵瑞恩》,深深触动自己的内心,震撼残酷煽情,应有尽有。
看过这部电影之后,强烈的代入感会,令人意识到,个人在战争当中是有多么的渺小,一颗子弹,一个手雷,一发炮弹,一个轰炸,与完全陌生的敌军拼刺刀,都有可能会让一名士兵失去生命。在战场上,不会有人怜悯你的父母,曾经多么用心培养你,和知道他们有多么爱你,在敌人的眼中,和你的眼中,都闪烁着同样的光芒,*死对方,赢得战争。
片中的战争场面,也其真实和残酷,难得的是导演的视角,并不仅仅关注战斗的场面,还关注战斗中的人,很多充满人性的细节,让人印象深刻,比如抢滩登陆时,一个士兵四处寻找自己的断臂那段,从一个小侧面,让人体会到战争的反人性。
在这样残酷的战争中,电影也大胆的,表达了人性中确实存在的细节:德国士兵投降后,仇恨的美国大兵装作听不懂他们的语言,而将他们枪*;他们用火焰喷射器,将德军的堡垒点着之后,告诉其他人不要开枪,宁愿德国士兵,承受更多的痛苦……这些只是直白的表达了,人在仇恨面前进行的选择。
厄本真正的转变,在于亲手*了俘虏。他破坏了自己的规则,他曾经阻止过上尉枪*俘虏,但最后,他*得非常坚决。这说明厄本变了。当一个战士开枪打死第一个人时,他才成长为真正的战士。仇恨给了人力量。从厄本*人开始,他就不再是那个懦弱、害怕、害死战友的那个厄本了。厄本会*越来越多的敌人。
战争是很磨炼人的意志的,在那样残酷的环境中,你不得不让自己变强,变得坚强,甚至是变得残忍。米勒从一个教师变成了上尉,不难相像他在战争中经历了什么,厄本开始的软弱,显而易见,他从看着战友同胞,被德军*死,到他也不得不拿起枪来*死敌人,只为保护自己的战友同胞。那炮轰的耳鸣,那鲜红的海水,那惨烈的叫喊,那遍野的尸体,在战争中,人命不过像鱼儿一样,那么渺小,纵使你喊混蛋,却仍然要赶尽*绝,你死我活,那就是战争!
不义之战,必须要用暴力的手段,去制止消除,但没有人生来就喜欢流血牺牲,而这正是拯救瑞恩的价值所在,这场战争,正是为了千千万万个瑞恩,这样的家庭的温馨,延续而存在,当为战而战,撕裂了一个又一个瑞恩式家庭,这一切还有什么意义?表面救起的是一个普通士兵,其实救起的,是人们对这场战争最纯洁的初心。
人性的残酷,远比影片传递的内涵,更加真实、逼人。在战争面前,信仰的力量,支撑着国家机器和军队实力,能够屹立不倒的,也永远是自我价值追求,和更宏大的理想抱负。以暴制暴,将在暴力中瓦解重生;当迎来和平的那一缕曙光,瑞恩饱经战乱的泪光中,蓄积着一个国家和民族雄起的感人力量。
在我看来,瑞恩应当被拯救,从表面上看,救了一个人,牺牲了一队人,让人觉得愚蠢。其实拯救的不仅仅是一个大兵,更多的是他所代表的希望。二战时期,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黑暗时期,战争带来的压迫感和绝望感,比战争本身更致命,瑞恩是家中四兄弟,唯一幸存的一个,他是家中老母亲的唯一希望,拯救大兵瑞恩,也像全世界昭示着,还有希望,不能放弃。
瑞恩可以说是幸运的,也可以说是不幸的。不幸的是,残酷的战争,让他同时失去他最挚爱的三位兄长,让孤独衰老的母亲,一个人在家久久的等候。幸运的是,上级派了一支精英小组,来寻找他并且把他送回家,这样他才有和母亲团圆的日子,才有机会见证战争之后的和平。
影片最后米勒,绝望无力的看着驶来的坦克,简直让人泪奔,生活中有一种痛苦,叫无能为力,尤其是一些特别重要的事,这种无力感常常让我无奈至极,但是生活就是这么不完美,所以才有了那么一句安慰人的话,遗憾也是一种美。
第一次控制不住自己眼泪,是年老的母亲很恐惧的推开自己的房门,当看到下车的是一个军官时,颤颤巍巍的后退了两步然后瘫软的坐到了地上。一瞬间我的眼泪就控制不住了。
很难去比较谁的生命更有意义 ,也很难去衡量八条生命和一条生命哪个更重要 ,人活着有时仅仅只是为了完成某个使命 ,或者只是为了能自我认可地说,“我是个好人” ,很简单也很沉重。逝去的终将消失,不灭的是永远的精神。每个角色都有鲜明的特色,尤其喜欢狙击手,冷静、信仰坚定,目标坚定;厄本,普通人的懦弱,换成你我,并不能指责他更多。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