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其二写作背景,短歌行写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1 02:56:30

常言道:“诗以言志”,历史上的文人墨客都常常用诗歌来表述自己的志向,三国时代的枭雄曹操更是在诗歌里把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表达的淋漓尽致。

比如,曹操在名篇《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人老心不老,曹操把这种不服老的精神在这首名作里表现的尤为突出。

在我们熟悉的那首千古名篇《短歌行》中,曹操更是把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在诗中完美地表达了出来。

短歌行其二写作背景,短歌行写作背景和作者简介(1)

其实,曹操还写过另外一首不太知名的《短歌行》,同样也是四言诗,与著名的那篇相比,这首《短歌行》可以看做是曹操的施政纲领,他通过赞美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三人的伟业,实际上是借此来阐述自己的政治思想。

下面先请阅读全诗:

《短歌行·其二》 曹操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

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

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

犹奉事殷,论叙其美。

齐桓之功,为霸之道。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赐与庙胙,命无下拜。

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珪瓒,秬鬯[chàng]彤弓。

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

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短歌行其二写作背景,短歌行写作背景和作者简介(2)

曹操在这首诗里并不是无缘无故地吹捧三位先圣,而是通过“诗以言志”的方式表露出自己的政治野心。

因为,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三位都是当时天下的霸主,威服九州,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绝不越政治雷池半步。无论他们实力有多么强大,但都对当时的朝廷俯首帖耳,终身称臣。

尤其是周文王姬昌,姬昌和商纣王可谓是有着深仇大恨,虽然他无时无刻都想消灭商朝,自己取而代之,并且他也一直为实现这个政治目标奋斗着,但周文王明白自己所处的大环境,他只能为儿孙灭商铺路,立周代商的伟业,还是让周武王去做吧。

短歌行其二写作背景,短歌行写作背景和作者简介(3)

周文王这种“受实利而拒虚名”的做法,对曹操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政治影响,再往大了说,也直接影响了东汉末年三国历史的大格局。

曹操在统一北方之后,政治、军事实力在当时已属最强,其政治野心也不断地膨胀,他先后逼迫汉献帝封自己为魏公、魏王,位在诸侯王上,并且还有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旒冕、车服、旌旗、礼乐郊祀天地,出入得称警跸,宗庙、祖、腊皆如汉制,国都邺城,王子皆为列侯。

曹操名义上虽然还是汉臣,但实际上早已与皇帝无二,只是没有那一虚名而已。

短歌行其二写作背景,短歌行写作背景和作者简介(4)

曹操也深知汉朝立国四百年,根基深远,刘氏的汉王朝并没有因为天下大乱而受到太大的影响,虽然自己“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些实力强劲的各个诸侯不是还在名义上听自己的封诏吗?

而且,曹操最强劲的对手蜀汉和东吴,他们全部也是由东汉政权内部的藩镇衍化而来,至少在名义上,刘备和孙权也都是打着尊奉汉朝的旗号。

如果曹操贸然称帝,代汉建魏,就等于是把自己手上最重要的政治牌——“挟天子以讨不臣”自动废掉了,公开承认自己是汉朝的逆臣,这对曹操来说几乎是政治自*,因而,终曹操一生,他也不会真正当皇帝。

短歌行其二写作背景,短歌行写作背景和作者简介(5)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年底,孙权在擒*关羽后,担忧刘备报复,又上书向曹操称臣。孙权没安好心地请曹操称帝建魏,曹操看完孙权的信后,仰天大笑,并将孙权来书遍示内外群臣,说:“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耶!”

当时身边的侍中陈群、尚书桓阶、司马懿等人也都乘机劝曹操应天承命,曹操却摇头拒绝,他只说了一句话:“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曹操的这一句话,结合那首《短歌行》,恰当地把自己的政治野心表达了出来:我来当周文王,我的儿子曹丕去当周武王吧!

本文参考自:《三国原来是这样的》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