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三月初,我们相聚于会稽山阴县的兰亭,举办禊事。文人雅士,社会名流,老老少少,都来了。亭子周围有崇山峻岭,茂密的树木,修长的竹子,还有清澈的溪水和湍急的河流。于是,我们把这水引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大家坐在那里,虽然没有丝竹管弦音乐的盛况,一边喝酒一边赋诗,但这足以表达我们无限的深情。这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抬头望宇宙之大,低头思万物生生不息,以此来开阔视野,舒展胸怀,听之见之,实在是高兴、快乐啊。
这世上,人与人相交相处,就像举首之间,非常短暂。有的人在房间里促膝谈心、吐露心声,有的人在外面放浪形骸。虽然大家的志趣、爱好不同,有静有动,但遇到高兴快乐的事,都感到高兴、快乐、自我满足,竟然不知我们马上就要老了。等到大家对这些事情厌倦了,思想感情也就会发生变化,对这些事情也就会感慨系之。从前所欢欣鼓舞的,很快就成为过去,不能不为之而发出感慨。况且人的寿命都随大自然左右,终于会有死的时候。古人说,死生可真是大事啊!这怎能不叫人悲伤呢?
每次我看古人高兴感慨的理由,大体都差不多,所以我没有一次不是看着文章而叹息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由此,我知道,说死与生是一样的,那是虚无荒诞的想法;说长寿与短命一般,那更是谬论。后来的人看我们现在,就好比我们今天看古人,真是可悲啊!所以,这里把各位的作品收录于此,虽然世事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大家即兴发挥,抒发感情,目的是一致的。后来的阅读者,对这些文章,也会有所感悟的”。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我上学时好像学过,几十年后再读此文,仍然能体会到那种文人雅集、山清水秀、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曲水流觞的快乐。但我更感慨、更关注作者对宇宙、对自然、对友人、对生死、对后世的思考——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我不懂书法,但从网上看,对王羲之的这“天下第一行书”也是蛮赏心悦目的,大家就是大家!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我不知道再过几百年、上千年,我们的后人又会如何看待、如何评论今天的我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