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襄王向谁学习御马的本领,赵襄王学御告诉了我们什么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1 14:07:20

赵武(文子)举行了加冠典礼后,去拜见国家的五大家族势力(卿)的栾武子(栾书),武子说:“好啊!(表示对年轻人赵武能求上进,虚心学习表示赞赏)以前我作你父亲庄子(赵盾)的副手,他外表很美,但华而不实,请你努力讲求实效吧!”
  赵文子去见中行宣子,宣子说:“好啊!可惜我老了。”

赵襄王向谁学习御马的本领,赵襄王学御告诉了我们什么(1)


  去见范文子,文子说:“现在你可要警惕啦,贤明的人受到宠爱而更加警戒,智慧不足的人因为得宠而骄傲起来。所以振兴事业的君王奖赏那些敢于进谏的臣子,而贪图享乐的君王却惩罚他们。我听说古时候的君王,在建立了德政之后,又能听取百姓的意见,于是叫瞎眼乐师在朝廷上诵读前代的箴言,在位的百官献诗讽谏,使自己不受蒙蔽,在市场上采听商旅的传言,在歌谣中辨别吉凶,在朝廷上考察百官职事,在道路上询问毁誉,有邪曲不正的地方就纠正过来,这一切就是警惕戒备的全部方法了。先王最痛恨的就是骄傲。”
  (范文子之言真是金玉良言呀)
  去见郤驹伯,驹伯说:“好啊!但是壮年人不如老年人的地方多得很哪。”
  去见韩献子,献子说:“要谨慎警诫啊,这就叫做成人。成人的关键在一开始就要亲近善人。一开始就亲近善人,善人再推荐善人,那么,不善的人就没法到自己身边了。一开始就亲近不善的人,不善的人又引进不善的人,那么,善人也就没法到自己身边了。这就好像草木的生长一样,各以其类聚在一起。人戴上冠冕,就如同宫室有了墙屋,只是去除污秽、保持清洁罢了,其他还有什么可增益的呢?”
  (韩献子(韩厥)之言真金玉良言呀)
  去见智武子,武子说:“你好好努力吧!作为赵成子、宣子的后代,老大了还在大夫,这不是耻辱吗(赵衰、赵盾为大臣之首,而今你的地位太低了)!成子的文才,宣子的忠心,难道可以忘记吗!成子通晓前代的典章,用来辅佐文公,精通法令而终于执政,这能说不是文吗!宣子在襄公、灵公时尽心谏诤,由于强谏而被灵公所憎恨,还是冒死进谏,这能说不是忠吗!你好好努力吧,有宣子的忠心,同时加上成子的文才,事奉君王就一定能成功。”
  (智武子之言真金玉良言矣)
  去见苦成叔子郤犨,叔子说:“年少而当官的人很多,我怎么安排你呢。”
  去见温季子郤至,季子说:“你比不上别人,那么可以退而求其次。”
  赵文子去见张老,把各位卿大夫的话告诉了他。张孟说:“好呀,听从栾伯的话,可以使自己不断进步;听范叔的教诲,可以恢宏自己的德行;听韩子的告诫,有助于你成就事业。条件都具备了,能否做到就要看你自己的志向了。至于三郤的话,是使人丧气的言论,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呢?智子的话说得对呀,是先人的恩泽庇护、滋润着你啊。”
  赵武继为赵氏宗主后,由于十几年前父辈全被*害,家族几近灭族,所以暂时家族势力非常弱,如何尽快振兴家族,年轻人做着孜孜努力。他不但要尽心尽力地为国家做事,博取国君的首肯、喜欢,还要做的是在其他五卿面前表现得低调、谦恭,赵氏家族势力现在还非常脆弱,还远不足以和其他家族势力抗衡,因此才有了赵武谦恭的拜访其他五位大臣的举动。

  赵武接续赵氏宗族后二十七年,晋平公即位。平公十二年(前546),赵武做了正卿。历经多年努力,赵武终于获得成功,又坐到了其祖上曾经的高位了。十三年,吴国的延陵季子(吴国公子,以贤明闻名)出使晋国,他说:“晋国的政权最后要落到赵武子、韩宣子、魏献子后代的手里。”
  这期间,赵氏孤儿赵武保持了其祖上的低调、谦虚、好学、知错就改,但政绩和为人、坚韧性上都不如乃祖赵衰和赵盾了,这一点《史记 赵世家》没有记载。但从著名史书《国语》上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赵文子(赵武)建造宫室,砍削房椽后又加以打磨,张老傍晚到文子那里看见后,没有拜见文子就回来了。文子听说,乘车去见张老,说:“我有不对的地方,你也应当告诉我,为什么走得这么快呢?”张老回答说:“天子的宫殿,砍削房椽后要粗磨,然后再用密纹石细磨;诸侯宫室的房椽要打磨;大夫家的房椽要加砍削;士的房子只要砍掉椽头就可以了。使用东西得其所宜,这是义;遵从尊卑的等级而不超越,这是礼。现在你显贵了却忘掉义,富有了却忘掉礼,我恐怕你不能免祸,怎么敢告诉你呢。”文子回家后,命令停止磨光房椽。木匠建议把它们全部砍掉,文子说:“不必这样。为的是让后代人看到,那些砍削的,是知仁义的人做的,那些打磨的,是不仁的人做的。”(做为警示自己的物品)
  赵武知错即改,作为一个从小丧父、缺乏人教导的的贵公子也很不错了。
  秦后子出奔到晋国,赵文子见到他,问道:“秦国的国君有道吗?”后子回答说:“不知道。”文子说:“公子屈尊来到敝地,一定是为了避开无道之君吧!”后子回答:“有这个事。”文子说:“秦国还能维持多久呢?”后子回答说:“我听说,国君无道而能五谷丰登的,至少可以维持五年。”文子看着太阳的影子说:“早晨到不了晚上,谁还能等待五年呢!”文子出去后,后子对他的随从说:“赵孟(赵武)快要死了!君子宽和惠爱而忧念将来,还恐怕不能成功。现在赵孟辅佐晋国,主持各国诸侯的会盟,思考如何才能建立长久的功德,使它能经历长远的年代,还怕不能很好地度过一生;如今他旷废时日,懈怠苟且够厉害了,如果不是死亡降临,必然有大难临头。”到了冬天,赵文子便死了。
  赵武在赵氏家族发展、崛起中起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其父辈被灭,赵武凭借其祖上赵衰、赵盾的恩德重新崛起,虽然其功绩、德行无法与赵衰、赵盾相比,但能重新振兴家族,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了。
  赵氏家族在赵武之前均是忠心有余、恩德有余,而勇武不足、霸气不足的贤人,他们数代人执政,在晋国积累了大量的人脉,晋国人都怀念赵成子、赵宣子的恩德。在春秋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激烈,各国间尔虞我诈,弱肉强食,大国、强国吞并小国、弱国很平常,在这种残酷激烈的竞争形势下,光凭优良的品行似乎难以立足,难道在晋国风光数十年的赵氏家族就没有那种强有力的领军人物吗?
  赵氏家族在晋国的第一代老祖叔带不是最后拍着手又唱又跳吗?
  上天继续垂青这个家族,他们的使命还没有完成。两个强有力的领军人物即将登场了,他们将把赵氏家族发展壮大,直至成为一方诸侯——建立赵国,他们就是著名的赵简子和他的儿子赵襄子。

赵襄王向谁学习御马的本领,赵襄王学御告诉了我们什么(2)

  赵简子,名鞅,是赵氏孤儿赵武的孙子,简子时代,晋国国君势力渐衰,而各大家族势力(六卿)都很雄厚,而赵氏家族在六卿当中已是佼佼者了。简子励精图治,锐意进取,闻过则喜,善于吸引人才,董阏于(董安于)、尹铎善于治理,周舍善于直谏,简子为日后赵国立国粗定基础。
  历史记载了简子的这么几件事。
  赵简子派尹铎治理晋阳。尹铎请示说:“是让晋阳抽丝剥茧似的增加税收为国家提供赋税呢?还是使它成为您可靠的保障?”简子说:“当然是保障!”尹铎便减少了户税的数目,降低税收,减轻市民负担。简子告诫他的儿子襄子说:“晋国一旦发生了祸乱,请你不要认为尹铎年轻,也不要嫌晋阳距这里太远,一定要前往投奔。”后来在三家灭智时,赵襄子在晋阳坚守三年,终取得最后胜利。
  赵简子有个家臣名叫周舍,喜欢直言进谏。周舍死后,简子每当上朝处理政事的时候,常常不高兴,大夫们请罪。简子说:“你们没有罪。我听说一千张羊皮也不如一只狐的腋下皮毛(千羊之皮不与一狐之腋)。大夫们上朝,只听到恭敬顺从的应答声,听不到周舍那样的争辩之声了,我为此而忧虑。”简子因此能使赵地的人顺从,并使晋人也归向他。
  赵简子派尹铎治理晋阳,说:“一定要拆毁那里的壁垒。我将要到那儿丢,如果看见了壁垒,那就等于又见到了荀寅和范吉射。”尹铎到晋阳后就增高了壁垒。赵简子到晋阳,看见了壁垒,发怒说:“一定要*了尹铎以后我再入城。”大夫们请求不要*,简子不肯,说:“这是炫耀我的仇敌啊。”邮无正走上前,说:“从前先主赵文子(赵武)年轻时遭受祸难,随从母亲姬氏在公宫,因为有孝顺之德做了公族大夫,有恭敬之德而晋升为卿,有勇武之德而担任正卿,有温顺之德而成就美名,虽然他未能得到赵氏的常法,又失去了师保的教养,但是由于自身的修养,却能恢复先人的德业。到您的父亲景子,也生长在公宫,没有受到师保的教诲,就继承了先主的官爵,他也能加强自身的修养来承受先人的德业,国中没有人说他的坏话,又能顺从道德来教养儿子,选择善言来教育儿子,挑选师保来辅导儿子。现在您继承了爵位,有祖父赵文子的常法,有父亲景子的教诲,再加上有师保的教养,同族父兄的指导,而您却疏忽这些,从而遭到这场祸难。尹铎说:‘想到安乐而感到高兴,想到危难而产生恐惧,这是人的常情。壁垒可以作为师保,我为什么不把它增高呢?’所以他修筑增高了壁垒,这样可以作为鉴戒而安定赵氏宗族啊!如果处罚尹铎,那就是处罚好人。处罚好人就必定奖赏坏人,做臣的还有什么指望呢!”赵简子听了很高兴,说:“如果没有你,我差点铸成大错,那样的话我就不是人了(*害忠良)!”于是就用免除祸难的军功来奖赏尹铎。起初,邮无正与尹铎有矛盾,尹铎带着奖赏到邮无正那里,说:“您救了我的命,怎能不把这奖赏归你呢。”邮无正辞谢说:“我是为君主考虑,不是为你。咱俩的事还没完。”
  少室周担任赵简子的车右,听说牛谈力气很大,要求和他比试一番,没有获胜,便将车右的位置让给了牛谈。赵简子很称许这件事,委任少室周为家里的总管,说:“知道他人贤能而能让位,这是可以作为效法的榜样的。”(善于从一件事的处理上认识一个人,善于提拔贤才)
  赵简子说:“我希望能得到范吉射、中行寅手下的良臣(六卿中的两家,在晋国内斗中失败逃往国外)。”史黯在一旁侍候,说:“用范氏、中行氏的良臣做什么?”简子说:“良臣是人所希望的,又有什么可问的呢?”史黯回答说:“我认为他们算不上良臣,所以才问的。事奉君主的人,应当谏正君主的过失,鼓励君主的善行,赞同好的,去除不好的,贡献自己的才能,进荐贤人,选择有才能的加以推荐,早晚讲述善恶成败的事迹给君主听。用文德来引导君主,帮助君主实行正道,勤心尽力为君主效劳,不惜以生命来捍卫君主。君主能听从采纳,就在朝任事,不能听从采纳,就辞官退去。现在范氏、中行氏的臣子,不能匡正辅助他们的君主,以至于使君主遭到祸难;君主出奔到国外,又不能使他获得安定,反而弃君而去,那么又算什么良臣呢?倘若他们不抛弃君主的话,你又怎么能得到他们呢?如果真是范氏、中行氏的良臣,就应当辛勤地为君主谋划经营,使君主在国外重新获得土地、爵位,一直到死为止,这样的话,哪一天能到你这儿来呢?倘若来了,那也就算不上是什么良臣了。”赵简子说:“讲得好,我的话确实错了。”(善于听从意见,不认为自己英明无比,有领袖风采)
  果断的选拔德才兼备的庶子小儿子无恤做家族继承人,废弃无德无才的嫡子长子伯鲁。赵简子想确定继承人,不知立哪位好,于是把他的日常训诫言词写在两块竹简上,分别交给两个儿子,嘱咐说:“好好记住!”过了三年,赵简子问起两个儿子,大儿子伯鲁说不出竹简上的话;再问他的竹简,已丢失了。又问小儿子无恤,竟然背诵竹简训词很熟习;追问竹简,他便从袖子中取出献上。于是,赵简子认为无恤十分贤德,便立他为继承人。
  这是资治通鉴上记载的。《史记 赵世家》对这件事作了如下记载:
  姑布子卿(春秋战国名士,善相人)拜见简子,简子把儿子们都叫来让他看相。子卿说:“没有能做将军的人。”简子说:“赵氏要完了吗?”子卿说:“我曾在路上看到一个孩子,大概是您的儿子吧!”简子又叫来儿子无恤。无恤一到,子卿就站起来说:“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呀!”简子说:“这孩子的母亲卑贱,是从翟来的婢女(少数民族地区来的地位低下的女子),怎么说他尊贵呢?”子卿说:“上天赐给的,即使卑贱也定能显贵。”从此以后简子常把儿子们都叫来谈话,毋恤表现最好。简子有一次告诉儿子们说:“我把宝符藏在常山之上,谁先找到了就赏给他。”儿子们赶快跑到常山上去找,结果什么也没找到。无恤回来后说:“已经找到宝符了。”简子说:“你说吧。”无恤说:“从常山上往下看到代国,代国可以夺取过来。”简子这才知道无恤果然是贤才。于是废了太子伯鲁,把无恤立为太子。
  在残酷的竞争形势下,家族集团当家人如果选择不当,则家族势力可能不保,在这件大事上,简子智慧坚决果断。
  赵氏家族到赵简子时期,实力得到很大发展,原来的六卿势力已变成四家:智、赵、魏、韩,赵列第二,简子之功也。

赵襄王向谁学习御马的本领,赵襄王学御告诉了我们什么(3)

  是啊。智瑶能力是没有问题的,但欺侮小国却不知道防备,晋阳之战赵国胜的侥幸,如果智瑶采取谋士疵、智过之言,对韩、魏多加防备,不至于败得这么惨。但晋阳之战的起因还是由于智瑶的错误决策,当时晋国大权已落入智、赵、韩、魏四大家族之手,这个形势必须要承认。形势的发展必然是晋灭而其他四国兴,此之谓大势,智瑶应该要处理好与其他三家的关系,徐图发展,对强要土地引起的后果要有预见。。

  赵襄子是个能忍辱负重的人,坚韧坚强而又有些残忍(当然他的残忍是不值得后人效法的),是个成大事的人,在弱肉强食你死我活的战国时代,最终带领赵国战胜强敌——智氏,赵国在其手中经历最大危险,几至灭亡,最后侥幸获胜,赵氏死里逃生,赵氏经历这次大灾难之后国力反而更加壮大。襄子死后约16年,襄子之后的第二位继承者赵籍建立赵国。赵籍称赵烈侯,战国之赵国正式开始。
  我们可以从赵襄子的一些事迹,来看一下襄子的为人。

  赵襄子灭代国。代国与赵国接壤,势力较小,从赵简子时期,就有觊觎代地的想法了。《史记》记载,赵简子选继承人时,故意说:“我把宝符藏在常山之上,谁先找到了就赏给他。”儿子们赶快跑到常山上去找,结果什么也没找到。毋恤(襄子)回来后说:“已经找到宝符了。”简子说:“你说吧。”毋恤说:“从常山上往下看到代国,代国可以夺取过来。”襄子因此被定为继承人。
  后来襄子掌权,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吞并代地。史记记载,襄子的姐姐从前是代王夫人。简子安葬以后,还没有除丧服,就到北边登上夏屋山,请来代王,让厨师拿着铜勺请代王和他的随从进餐,斟酒时,暗中命武士假扮厨师用铜勺打死代王和随从宫员,于是就发兵平定代地。他的姐姐听说这件事后,哭泣着呼天抢地,磨尖簪子自*了。代地人同情她,把她自*的地方叫做摩笄(jī,机)之山。襄子把代地封给伯鲁(被简子废掉的原太子)的儿子赵周,让他做代君。
  《吕氏春秋》记载有所不同:赵襄子即位后按照简子的嘱托,暗中图谋代国。为了消除代王戒心,襄子把姐姐嫁给代王,代王夫妇感情甚笃(从后文代王被*,襄子姐姐自*可看出),代王作为回报,把代地养的好马都送给赵国,赵、代关系越处越好,赵襄子一看代王彻底消除戒心,便不失时机把代王请到赵国作客,借机把代王灌醉,命武士假扮表演舞蹈的演员和做菜的厨师,把武器藏在表演的道具、衣服和特制的大酒具中,一声令下,用大酒具将代王击*,舞者拔出武器将代王随从全部*死,赵襄子率兵将群龙无首的代国一举消灭。

  赵氏的两位先祖赵衰、赵盾,都以仁爱爱人闻名,赵氏后人都受两位先祖大德恩惠,原晋国人都在怀念赵衰、赵盾的恩德,刺客在看到早早起来等待早朝的赵盾因不到上朝时间在做短暂休息,又看到当朝首席大臣的住所、用具都很简朴时,被这位一心为国廉洁奉公的一品大人感动,反而自*以谢罪,隐士示眯明不惜生命只身奋战众卫士以掩护赵盾逃走,程婴、公孙杵臼更是用生命演绎出了一幕感天动地的赵氏孤儿话剧,这都是多么的感人啊!简子、襄子虽然振兴了家族,但其祖上那种仁德爱人的影子已越来越少了。

  赵襄子袭*代王灭代国一事,实属欺诈行为,商鞅攻魏欺骗老友公子卬,赵襄子灭代欺骗姐夫代王,比商鞅还不如,这种行径和“七七”事变中日本帝国主义谎称失踪一名士兵强行入北平城搜查一样,和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珍珠港事件对美国不宣而战一样,和希特勒对前苏联不宣而战一样,都是一种无耻的欺诈行为,为人所不齿,让人不服,虽得逞于一时,却难成功于一世。这是毫无疑问的。

  赵襄子饮酒。赵襄子又一次喝酒,五天五夜没停止,对侍从说:“我真是国家的杰出人才呀,喝了五天五夜的酒,居然一点也没感觉醉。”优莫说:“您还要继续努力呀!比纣还差两天罢了!纣喝酒取乐达七天七夜,现在您已经持续五天了。”襄子害怕了,对优莫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也要灭亡了吧?”优莫说:“不会灭亡。”襄子说:“比纣就差两天罢了,不灭亡,还等什么呢?”优莫说:“桀纣之所以灭亡,是因为遇上了汤武(这样的贤明的君主),现在天下都是桀一样的人(没有商汤这样的贤主),而您是纣一样的人。桀与纣并存世上,哪能一同灭亡呢?不过也已经危险了!”
  赵襄子饮酒反映了赵襄子能够虚心纳谏,接受属下批评的胸怀。作为君主,不以属下的批评为顶撞,不以属下指出自己的错误为权威受到冒犯,知错能改,作为一个君主,也是不错的。*不贵自己有谋,贵在用人之谋,信夫。

赵襄王向谁学习御马的本领,赵襄王学御告诉了我们什么(4)

  赵襄子闻胜而忧。赵襄子派新稚穆子去讨伐狄人,攻取了左人、中人二地,传人来报告此事,赵襄子正准备吃饭,脸上露出恐惧的神色。侍者说:“新稚狗获胜的事够大了,而您的脸色却露出不高兴的样子,是什么原因呢?”赵襄子答道:“我听说:没有纯厚的德行,而福禄两者一齐来到,这叫做侥幸。侥幸不是福,没有德行担当不起和睦快乐,和睦快乐不是靠侥幸获得的,我因此感到恐惧。”
  据说孔子听说此事后,说道:"赵氏将要昌盛啦!他能预见到忧患就是昌盛的原因了。要打胜仗并不是困难的事,要保持胜利才是困难的。贤明的君主就是以这种态度保持胜利的,所以他们造福延续后世。齐楚吴越都曾经打过胜仗的,然而终于自取灭亡,这是由于不懂得保持胜利果实的道理所致,只有有道德的君主能够保持胜利。"
  所以伟大的孟子说道:生于忧虑,死于安乐。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集团,如果安于现状,沉浸在过去的的成绩、荣誉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丧失了年轻时、创业时那种谦虚谨慎、勇于拼搏、兢兢业业的精神,那么这个人大概离疾病、灾难、死亡也就不远了,这个家庭就会出败家子,离衰败也就不远了,这个国家、集团大概离失败也就不远了。古往今来,莫不如此,所以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这段讲话真是太好了,让我们再看一下:
  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这个胜利将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夺取这个胜利,已经是不要很久的时间和不要花费很大的气力了;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资产阶级怀疑我们的建设能力。帝国主义者估计我们终久会要向他们讨乞才能活下去。
  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们感觉那好像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
  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中国人民不但可以不要向帝国主义者讨乞也能活下去,而且还将活得比帝国主义国家要好些。

赵襄王向谁学习御马的本领,赵襄王学御告诉了我们什么(5)

  赵襄子学御(驾车)。赵襄子向王子于期学习驾驭车马的技巧,不久和于期赛马,两人换了三次马而赵襄子三次都落后了。襄子说:“您教我驾马,技巧没有全教给我吧?”于期回答说:“技巧已全部教给您了,但您在使用时还有错误。驾驭车马应重视的,是要让马的身体在车子里感到安适,人的注意力和马的动作相协调,然后才能够奔得快,跑得远。现在您落在后面,就想赶上我;跑到前面,又怕被我赶上。引导马作远程赛跑,不是领先,就是落后;不管您是在前还是在后,注意力都在我身上,还怎么能和马协调一致呢?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
  赵襄子跟王子期学御,时间不长,就要求跟老师比赛,姑且不谈技术掌握得如何,这种急于求胜求成的做法,实在是做事之大敌。水到才能渠成,水还到不了,便要求渠成,要求发挥作用,是绝难办成的。赵襄王学御之事,无疑是极好的启示。
  其实,无论是在竞技场上、职场中还是生活中,故事中赵襄子的错误每一个人都曾犯过,正如故事中王子于期所说的:“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当基本的技能已掌握时,至高的御马之术就在于心定专注与忘我。而人生之途好比远距离的比赛,有时在前,有时落后实属正常,而真正的取胜法则也似御马之术一般:做任何事,如果不专心致志,只考虑个人的利害得失,往往会事与愿违,抛弃杂念,集中精神,全神贯注,目标明确且不计功利,如此才能取得满意的成果。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