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碧溪下潭
继续沿着蹬道上行数十步,便可见‘中潭’。中潭三面峭壁,小巧玲珑,水明见底。四百多年前的徐霞客在清碧溪探险时,沿途‘石上流泉,渐靡成渠,最滑不可着足’,他所记录的失足落水处也许就是发生在这个‘中潭’附近。
中潭
中潭之上还有上潭,需绕道而行,可惜景区出于安全考虑,封堵了前往上潭的路径,唯见其潭边悬崖上的明代石刻‘禹穴’被描得红艳艳。遗憾之余,只能在心中空念李元阳当年描写上潭的文字:源出山下石间,涌沸为潭。深丈许,明莹不可藏针。小石布底,累累如卵如珠,青绿白黑,丽于宝玉,错如霞绮。
‘禹穴’石刻
三潭位于峡谷之中,所以有关人员又开发了所谓的‘清碧溪峡谷’景观,并在蹬道的最高处设置了观景台。
清碧溪大峡谷
站在观景台上,你可以望云、望峰、望索道,还可以从峡谷处望见洱海的一角。这里的山云飘忽不定、变化多端,颇有可观之处,但见惯山、见惯云、见惯海的你,也许还是会感到了些许的失望:峡谷不惊险、溪流很小气、云雾太普通,似乎比深圳的梧桐山或七娘山之类的免费景点也强不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