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命简短小故事,热爱生命人物故事十篇简短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2 15:40:38

俞敏洪:我们再来讲讲“幸福力六边形”里的自我成就。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过着普通的生活,作为一个普通人,从你研究的个人成就感来说,他应该如何寻找生活中让自己感到愉悦或者让自己能自我肯定的成就感?

杨澜:太多了,比如一位母亲可能是一位单亲母亲,她能够把孩子带大,让孩子能够独立地离开她去生活,放手让孩子去飞翔,我就觉得这样一位母亲太有成就感了。或者你在某个人生至暗的时刻,给予了他爱和善意,这都会让我们感到有成就感。过去有一种说法,我没有钱,我能够给予别人什么呢?你可以给人温暖的话语,你可以给人家一个真诚的微笑,你可以有一个关注的眼神……我们其实有能力给予别人这些东西,我认为这些都是成就。成就就是你所热爱和真诚相信的事情做成了,并不一定是一个外在的以金钱、权力或者是团队数量来作为衡量标准的东西,我觉得每一件事都是一个成就。

俞敏洪:很多人一说到成就或者成就感,就会觉得孩子要考上北大、清华才是成就感,或者一个人要变成亿万富翁或者变成一个大官,要买个大奔驰、大房子才算是成就感,那些东西如果自然而然来了,我觉得再好不过,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种成就感会对应着巨大的焦虑,甚至你付出一生的精力都不一定能达到。

杨澜:而且很多在这种状态下生活的人,他不幸福的概率可能比普通人要大得多,因为他的焦虑和压力来自更多的方面。

俞敏洪:以我为例,比如大家会觉得我做成新东方、做成东方甄选是一个巨大的成就感,但在我自己的评价中,这恰恰不是我最有成就感的地方。

杨澜:你最大的成就感是什么?

俞敏洪:我平时最有成就感的是,我要是按照规定读完了我自己喜欢读的书,我就会感到非常愉悦,我如果能把我认为的很有价值的文字从头到尾背出来了,我就会很有成就感。

杨澜:你为什么要背呢?

俞敏洪:我觉得背了以后,某种意义上可以省时间,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我在机场一边走路,一边等飞机的时候,我可以看书,但有的时候不适合看书的场景,我脑袋中就会开始背东西。而且有时候你背的东西可以快速运用到写作、演讲中。

杨澜:学识广泛,哪怕是不再年轻,但也可以锻炼一下自己背诵的能力。

俞敏洪:比如我规定今天要走一万五千步,如果我走完了,我就会有成就感。我把四只小鸡养成大鸡,我也有成就感。日常生活中的小的成就感,那种small achievements,反而是支撑我们生命幸福的重要东西。

杨澜:你说的特别对,有一些好习惯是很好的支撑。我参加申办北京冬奥会的时候,需要有人用法语演讲,但当时整个代表团没人会说法语,后来大家可能认为我在学习语言方面稍微有点优势,就让我来学,我也是三个星期速成了一段法语演讲词,那个过程非常非常痛苦,但从那之后,我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小小的目标,我每天通过软件自学20分钟法语,而且我已经坚持三年了。虽然我现在还属于一句一句在学的那种状态,但我发现它是我的一个支撑,当我每天去打卡这20分钟的时候,我就觉得很有成就感。其实也没有谁来给我考试,我也不需要拿它考什么职称,我就是觉得我今天做到了,我今天又学了20分钟,我挺高兴的。

俞敏洪:其实日常生活中的成就感真的很重要,你可以有一个大目标,比如我20年以后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到了那个目标我会觉得很有成就感,但实际上那个太遥远的成就感是激发不了人的活力的。做企业管理的人研究过,如果一年只发一次奖金,不管这个奖金发多少,都起不到激励员工的作用,原则上每个季度都要发,对他当季度工作的努力和成就给予及时的肯定,员工的活力才会被激发出来。孩子也是一样,如果家长等孩子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以后才给孩子一次表扬或者肯定,这对孩子是没有任何激励作用的,孩子不会为了等待一学期一次的肯定去拼命学习,所以平时对孩子点点滴滴的进步进行肯定,才是最重要的。

杨澜要把一个大目标变成一小步一小步的。

俞敏洪作为成年人,我们的成就感也来自于自我鼓励。我遇到的事情也很多,让我灰心丧气的事情也不少,但我常常会自我鼓励,比如我今天走到了一万五千步,就会给自己一个我能行的感觉。成年人一定要学会自我鼓励,一个成年人,谁来天天鼓励你呢?回家以后可能老婆、丈夫天天都在抱怨你,而不是鼓励你,你周围的同事也不会天天来鼓励你。像我作为老板,我的下属也不可能来鼓励我吧?

杨澜:而且不止要自我鼓励,还要自我犒劳。

俞敏洪:自我犒劳我就做得更多了。像我在飞机场吃面条是有名的,我有时候吃完面条会发个短视频,其实我是在机场寻找我喜欢吃的食品,通过吃那么一碗面或者吃一碗馄钝,来对自己旅途中的劳累加以肯定。吃完一碗热气腾腾的面,微微出汗的感觉是非常舒服的。

杨澜:人的身心是一体的,要学会放松身体,能做点按摩、足疗、运动也很好,当我们能够把自己的身体呵护好,我们的情绪往往也会跟着改善。

俞敏洪:我运动就比较充分,我还是比较喜欢运动的。

杨澜: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找一些方法,让自己安静、放松,转移一下注意力,有一些积极的情绪,或者给自己一些小小的犒劳。还是那句话,要放过自己,你可以对周围的人这么友善,为什么不对自己友善一点?不要对自己太严厉。

热爱生命简短小故事,热爱生命人物故事十篇简短(17)

俞敏洪:对自己是如此,对孩子的教导也应当如此。以前我教导过一个家长,因为这个孩子数学成绩老是上不去,就考个二三十分、三四十分,那个家长天天训孩子,把孩子训得不行了。后来我说你换个方法,比如孩子只考了三十分,你回来给他定一个目标,下次考到三十五、四十分。原来家长都会说,你怎么那么笨啊?这道题也不会。后来那个家长被我说了以后,就改变了一个态度,只要看到孩子有一点小进步,哪怕一道题做了四遍都是错的,但到了第五遍做对了,他就会对孩子提出表扬。结果这个孩子用了一学期的时间,数学考及格了。

杨澜:提到亲子关系、亲子相处,我也希望大家关注一个社会事实。据不完全统计,在我们国家极度焦虑和有抑郁倾向的人差不多有9500万左右,这当中18岁以下占了30%。因为青少年的大脑、神经系统没有发育完整,他们的情绪就是比较跌宕起伏。所以我们真的要关注这件事,18岁以下的这些孩子,比如老师没有精力照顾到他们正在经历的事情,父母可能已经把他们送到了学校寄宿,也没有机会关注他们,大家都在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所以这些孩子其实是很苦闷的。比如他被霸凌了,或者遇到了一些麻烦和苦恼,他都没有地方去倾诉和发泄,孩子是会被压抑坏的。

俞敏洪:这些孩子还不太知道怎么正视自己的负面情绪以及如何释放。

杨澜:他们还不知道怎么去求救,他们可能认为求救是一件令人羞耻的事情。

俞敏洪:所以有些中学尽管有心理医生或者心理老师,但学生很少去咨询。

杨澜:对,其实我在2009年提出幸福力这个概念的时候,我就发出过一个呼吁,我们的中小学和大学都应该开设心理学常识课。这并不是说有一个心理学诊室,等哪个同学已经崩溃了,被送到那儿去治病,而是我们在小学、中学、大学,都应该把心理学作为一个基础的课程设置,包括爱护生命,包括我们对自己心理的基本了解等等,我觉得这很有普及的价值,因为我们已经到了这样的社会发展阶段,我们所面对的各种外部压力、接收到的各种混乱的信息,都会让我们的心理或多或少产生很多负面情绪,我希望学校能教给孩子一点最起码的自我保护意识。

热爱生命简短小故事,热爱生命人物故事十篇简短(18)

作为父母,我们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健康,这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事情,因为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悲剧发生,包括我在这本书里也写到几个特别让我觉得心痛的故事。看到十几岁的小孩子写那种生命的孤独,你看了以后都觉得脊梁骨发冷,一个花季的孩子,他感受到如此的孤独和没有希望,这是一个多么让人心痛的事情。那时候我就在想,父母在哪里?老师在哪里?同学在哪里?其实我们需要人和人之间给予这样的一些关注和关心,特别是对于孩子来说,他真的不是只为了学习、考试而来到这个世界,他需要去感受这世界的丰富,他要知道自己也有很多可能性,我们的家长、老师,要让他可以成为他自己,他可以去发掘自己的优势和爱好。

俞敏洪:现在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所有的爱甚至过分地放给了孩子,也把所有过分的要求放在了孩子身上,这种过分的要求、过分的爱同时变成了*伤力。过分的爱,到最后的结果就是孩子被宠坏,但如果过分的要求,倒过来因为跟过分的爱形成了强力的对照,就又会形成另外一种伤害。

杨澜: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如果我没有考好,我就对不起爸爸妈妈,让他们失望等等。这些都是附加给他们童年的精神压力。

俞敏洪:但是父母现在也不容易,中国的教育体系给了孩子巨大的压力,因为高考是座独木桥,没有办法。

杨澜:所以,父母和孩子也要对心理健康有多一点察觉,多一点感受。

俞敏洪:父母要更多地理解孩子,并且要用正确的孩子对待孩子面临的情况。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成绩不好的时候,有的父母脾气暴躁,把孩子说一顿、打一顿,有的父母甚至更过分,他们否认自己的孩子,把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对照,这些都不是好办法。真正的好办法就是鼓励孩子继续努力,在孩子成绩不好的时候,依然要心平气和地给孩子以力量,给他以希望,让他发现自己的优势,而不是批评孩子。

杨澜:我们总觉得批评是爱,好像批评就是一种激励,但每个孩子的心理特质不一样,有些孩子你逼一逼,给他一点压力,他奋发图强了,但有些孩子就被你压垮了。的确要看到每个孩子不同的心理特点,然后给予教育。

俞敏洪:如果父母感觉到孩子压力过大,甚至心理上已经出现了某些问题,父母应该怎么做?

杨澜:我不知道,我不是心理学家,尤其我不是临床心理学家,所以我不能乱出主意。我写这本书的时候,读了将近200本心理学专著,也采访了几十位国内外心理学家,当然我平时就做人物专访,我在采访每一个人的时候,也会关注他们的心理历程。一个人的成长史、心理历程,就是他的心理经过高峰、低谷、震荡、不断往前走的一个过程。所以我想把这方面的一些察觉、观察和一些基础认知、方法论,分享给大家,大家如果想了解更多,还可以去看这些专著,去请专业人士来帮忙。

所以,您提的这个问题,我不能给予一个专业的回答。但我是一个母亲,我有两个孩子,他们都已经成年了,在他们青春期的时候,我就发现,最重要的是倾听,当孩子今天一回家就把门“啪”一关,谁敲门都不出来,吃饭也不出来的时候,我就得压住自己的火气,耐心、耐心、耐心。其实他们需要被倾听,当他们情绪稍微缓解一下,你就要说出你对他们的观察,说我知道你今天很不开心,愿意跟我说说为什么吗?

俞敏洪:你孩子愿意跟你交流吗?

杨澜:有时候不愿意,但有时候也愿意。所以我在书里也给父母们支了一些招,比如你去叙述孩子的状态是有助于让他放松的。孩子非常生气在摔东西,你这时候如果说你不许摔东西,就会火上浇油。但如果你说,你捡那个不太值钱的摔,很值钱的那个你别摔,能够帮他化解一下,然后你再倾听他,今天为什么这么不开心,遇到了什么事?再比如,父母可以通过身体的接触帮助孩子放松下来。在他紧张的时候,肯定肩膀什么的都紧绷着,我说你今天肯定很累了,也有不开心的事,妈妈来给你按摩一下。就给他按摩一会儿,孩子就开始“啪嗒啪嗒”掉眼泪了,就把他的委屈全倒出来了。其实父母就是一种陪伴,让孩子觉得可以放心地、不被你批评地叙述他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哪怕他是一个消极的、负面的、不应该有的感受,你也能接纳他,我觉得这点对孩子的健康很重要。

俞敏洪:在你们的父母生涯中,有没有你们本身的言行变成孩子不开心的原因的时候?

杨澜:也有,孩子小时候,我们夫妻俩在那吵架,声音很大,孩子就害怕了,就跑到他屋子里哭。后来我发现,大人太任性了,我们没有看到这个小小的生命所经历的恐惧,后来我跟我先生就蹲下身来跟他说,爸爸妈妈不应该这样,以后我们会好好地解决我们的矛盾,你不用感到害怕,而且你没有做错任何事情。所以,这份认知我还是有的。

俞敏洪:你看着他们成长,并且指导他们成长,这个过程中,有没有因为你对他们的指导或者你对他们的一些要求导致你们之间发生冲突?

杨澜:太多了,我觉得做父母就是为了犯错误而来的,因为第一次做父母就是会犯很多错误的。比如我曾经自认为是一位非常开明的母亲,不会非要让孩子补习或者上什么兴趣班,但最后还是不能免俗,我就逼他们弹钢琴,其实他们都不是特别喜欢弹钢琴,但我又觉得是不是应该锻炼一下他们的意志力、他们做事的恒心,所以我给他们加了很大的压力,直到有一天,我发现我错了,因为他们的优势并不在这方面。

所以我后来发现,其实做父母最重要的一个任务是,帮助你的孩子探索这个世界,并且发现他的优势。你可以让他弹钢琴,但当你发现他真的不是这块料,或者他对这个真的没兴趣的时候,不妨让他去探索一些其他的道路。后来我发现我的两个孩子都是在视觉艺术方面比较有专长和优势,而且他们非常享受,他们可以在那一个人画几个小时,你都不需要去理他们,他们完全是全情投入,很自得、很快乐。

俞敏洪:你的两个孩子是不是整体来说还算是在比较积极的、快乐的家庭氛围中长大?还是说其实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也充满了不快乐?

杨澜:这我不知道,但我能感觉到的是,他们现在都是善良、正直、对人友善,而且会非常勤奋地学习和工作的年轻成年人,所以我已经非常开心了。他们可以独立把自己照顾得很好,能非常友好地跟朋友们相处,而且不是那种很吝啬、不给别人爱的状态,他们很有爱心的,很愿意跟别人分享。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觉得我作为妈妈,还算合格。但可能对我们家孩子来说,还是会有些遗憾,比如他们都没有吃过妈妈做的饭……

俞敏洪:你不会做还是没有时间做?

杨澜:我没有时间做,而且我也不爱做、不会做。那就很抱歉,摊上这么一个妈妈。

俞敏洪:你跟他们道过歉吗?

杨澜:我曾经试探过他们,我说你看妈妈经常出差,也没有去开所有的家长会,也没有给你们做过饭,你们给妈妈打多少分啊?孩子们都很慷慨,居然给我打了90多分,我就觉得他们好慷慨啊,我很庆幸。

俞敏洪:也就是说,不一定非要做饭才是一个好妈妈。

杨澜:每个妈妈和孩子都有不同的相处方式,我觉得还是要看孩子的适应性,你是发自内心地去爱他们,这一点很重要。

热爱生命简短小故事,热爱生命人物故事十篇简短(19)

俞敏洪:今天时间差不多了,我们最后再推荐下你的书吧。

杨澜: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这本新书叫做《幸福力》。幸福力的概念,我把它定义为去发现、感知、创造和分享幸福的能力。我觉得幸福不仅仅是一种主观状态,更不是一个被动的等待。原来有一句话是幸福来敲门,我觉得这句话应该反过来说,去敲幸福的门,如果你就在家里坐着等幸福来敲门,这个概率不太高。就像我女儿小时候,我给她讲白雪公主的故事,她听完以后就恐慌了,她说妈妈,你是说如果不是一个王子恰巧路过、恰巧爱上她,她就会一直在这睡着,没有任何办法吗?所以我想,我们人生都不喜欢一种绝对被动的、无助的状态,借助这种习得性无助的心理学概念,我们也可以说幸福是可以去习得的。所以,我想说,我们可以用习得幸福的能力,来创造自己的另一片天空。

我曾经采访过当年很火的一门课《哈佛幸福课》的老师萨哈尔教授,他也是看到那么多优秀的学生,但他们并不一定觉得很幸福,因为他们一直被鼓励着与别人竞争,然后在不断获得外部成绩的时候获得自我的认同感。其实这种外部导向的认同感会给人带来很大的压力和焦虑,直到有一天,你把它变成内在的驱动力,才有可能追求到真正的幸福,所以他鼓励自己的学生,每天记下三到五件让自己感到快乐或者庆幸的小事。后来发现,三个月后,学生们的主观幸福感都有所增强,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大脑更善于捕捉痛苦,而不是发现快乐,因为人类要进化,肯定会首先关注那些给我们带来危险的、带来挑战的事情,我们的大脑实际是带着一个有色眼镜来看待这个世界的。尤其我们现在在一个算法推送的时代,你如果关注了一个负面的事情,就有接二连三的负面消息向你涌过来,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有一种察觉,察觉到这种现象在发生,我可以有意地做一点小小的调整,摘下这副有色眼镜,看到这个世界本来的样子。这个世界就是有好有坏,有善有恶,有美有丑,但我们也可以去发现那些美好和善良的东西,这样会加强我们主观的心理感受。

俞敏洪:我再次推荐一下杨澜老师的这本《幸福力》,如果直接说,就是我们该如何提升寻找幸福的能力。这本书从六个维度讲述了杨澜心中认为的寻找幸福的六个方面:一是如何悦纳自我、接受自我,并且让自我变得更加美好;二是积极情绪,我一直认为,不管你遇到什么事情,你只要有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对待,生活就会好过很多,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消极情绪或者没有负面情绪,负面情绪、消极情绪是正常存在的,只不过最终你如何选择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去对待所有的事情;三是自我成就,任何一个普通人每天都可以找到一些小成就,比如这个英文单词你原来不会,但你现在把它背出来了,这首诗你原来背不出来,现在背出来了,这些都是一些小的成就感;四是全情投入,你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投入其中;五是如何培育一个更好的人际关系、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六是如何在你的工作中、生活中寻找到意义和价值。围绕这六个维度,杨澜用自己个人的例子,把一些她读到的一些故事,也包括一些心理学家、专家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在这本书中做了一个非常有机的融合。同时,因为杨澜本身是做媒体的,所以她的语言非常流畅。我感觉到更加重要的是,这本书可以作为大家日常行为的指导书,比如你读到了某个故事或者建议,你可以把它放在生活中去实践,也许中间的任何一个小建议,能够变成你行为的一部分,这可能比读完这一本书还要管用。

杨澜:如果你每天能够在临睡前记下来今天你遇到的三五件让你感到美好的小事,大概三个月以后,你整体的自我幸福感或者情绪水平都会得到改善,这是得到了印证的。

俞敏洪:大家只要对照着这些标题都可以很有收获,比如如何倾听身体的声音,如何释放自己的天性,如何在生活中发现小确幸,如何看到万物的诗意,如何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风物长宜放眼量,为什么失败有时候是伪装的祝福,如何找到自己的所爱所长并且把它作为自己生命的支撑点,如何不断地创造一些有创造力的事情,如何培育自己的关系,如何解脱自己的孤独,如何跟孩子在关系中相处等等,这一系列都非常不错。

杨澜:总之,幸福的能力是可以习得的,我们每个人也不是别无选择。

俞敏洪:今天时间差不多了,网友都知道我喜欢八卦,但今天没有时间问你八卦的问题,我觉得很遗憾,只能寄希望于下一次了,今天我们就先到这里了。

杨澜:谢谢大家,再见,晚安!

俞敏洪:谢谢大家!

热爱生命简短小故事,热爱生命人物故事十篇简短(20)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