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悯和慈悲的区别,仁爱和慈悲有什么区别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3 14:51:56

Germer 文 朱一峰译

《心理治疗中的慈悲与智慧》

怜悯和慈悲的区别,仁爱和慈悲有什么区别(1)

英语单词compassion来自拉丁和希腊语的词根pati和pathein("to suffer")以及拉丁词根com("with"),所以compassion的意思是“和他人一起受苦”。

牛津英语辞典定义compassion为“同情和关心他人的痛苦和不幸”。2009年,许多宗教领袖制定了慈悲宪章,其中对慈悲的定义是呼吁“以己待人”。在心理学学者和科学家这里,对慈悲的理解变得尤为有趣和微妙。

一个便于记忆的、可操作的慈悲定义可能是“体验痛苦并希望其得到缓解”。相似的定义包括:

十年前,慈悲作为一个独特的情绪或态度还一直被实验心理学家 和科学家所忽视。这种忽视的部分原因是存在一些相似的概念,例如,共情、同情、 爱、怜悯和利他。慈悲和这些概念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准确地理解慈悲不仅对于发展理论、评估工具和临床运用是有用的,而且有利于我们认识和培养慈悲。

怜悯和慈悲的区别,仁爱和慈悲有什么区别(2)

本文摘自《心理治疗中的慈悲与智慧》

共情empathy

卡尔·罗杰斯将共情定义为“准确理解(来访者的)世界,就如同从来访者内部看到的一样;去感受(来访者的)世界,就好像是你的感受”。“有一个相似于另一个人正具有的情绪性回应”。共情超越了认知评估,包括对另一个人的体验有一种感受。

我们几乎可以共情所有人类的情绪——开心、悲伤、激动、厌烦。而慈悲是共情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对痛苦的同情(伴随着减缓痛苦的愿望)。痛苦是慈悲的先决条件。既然治疗的目标是缓解情绪上的痛苦,看起来慈悲可能在心理治疗历史上一直潜藏于共情的大伞下。在临床领域对培养共情的系统性努力依然相当少,但随着古老的佛教慈悲练习整合入现代心理治疗中,这种状况会有所改变。

同情Sympathy

同情是“一种情绪反应,基于对另外一个人的情绪状态或处境的理解,包含对其担心和悲伤的感受”。同情包括一种反应性的成分,基于之前的经验,而共情是另一个人情绪状态的一面镜子。在共情中比在同情中表现出更多的正念觉察。

怜悯和慈悲的区别,仁爱和慈悲有什么区别(3)

爱Love

治疗师倾向于回避“爱”这个词,尤其是和他们的来访者之间,因为它具有多种含义——父母之爱、博爱、浪漫的爱——这会产生误会。但单词“爱”有助于阐明慈悲的含义,Lynne Underwood认为慈悲的爱比单单慈悲二字更好,因为它意味着更多的情感参与。

在佛教背景中,慈悲表现为一个超然外在而非感情丰富的观察者。这个看法是因为舍心(equanimity)的品质——在开放的觉察中承受住我们情绪生活的起伏的能力。例如,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在她离开家闯荡世界之前为了发展独立的能力,可能需要暂时地拒绝她的母亲。

深刻地认识这一过程可以让母亲能够感受自己的痛苦、害怕或愤怒,但又不过度反应。舍心并不是阻止我们开心或哭泣,而是给我们自由,在不同的情况下去有效地表达情绪,同时依然与他人保持情感联结。

慈心是一种“希望众生可以享受快乐的心态”,悲心是“希望众生可以摆脱痛苦的愿望”。在佛教传统中,慈心练习通常在悲心练习之前,因为悲心练习更具有挑战性。要让我们的心在面对痛苦时保持开放是相当困难的——不责备受害者或并不为了让自己能重新感觉更好而希望他走开。

怜悯和慈悲的区别,仁爱和慈悲有什么区别(4)

怜悯pity

怜悯是关心他人的困境,同时夹杂着一点优越感,而慈悲是基于平等的情感。因为我们都遭受过痛苦,所以痛苦是一根将我们系在一起的主线。当我们以慈悲的方式对痛苦保持开放时,我们就感受到更少的孤独。当我们屏蔽痛苦时,我们会感到从正处在痛苦中的他人那里而来的轻微的远离,这就是怜悯。怜悯可以被认为是慈悲的前驱——一个初步的开放——但如果认识不到的话,它也会阻碍慈悲的充分连接的体验。

利他Altruism

慈悲不仅是感受他人,还要争取改变现状。人们经常将悲悯和慈爱仅仅看作多愁善感。不!它们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如果你要变得慈悲,请准备好开始行动!

——Desmond Tutu

利他是慈悲的一个品质,与共情和同情不同。利他可以被看作一个动机或一个行为,“包括不求私利地帮助他人” 。共情和同情可能会引发利他,但不是必须的。慈悲总是包括利他。

怜悯和慈悲的区别,仁爱和慈悲有什么区别(5)

自悯 Self compassion

虽然慈悲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对他人的情绪或态度,但佛教对慈悲的定义包含了所有生命,也包括自己。

很多人发现对一些特定的群体反而比对自己更容易产生慈悲——如宠物、儿童、爱人,所以当下的研究确实还没显示出自悯和对他人的同情之间清晰、线性的关系。然而,为了对所有人慈悲,我们需要接受我们自己的很多不同的部分,包括我们不太令人满意的品质。否则,我们将倾向于拒绝他人身上的我们不喜欢的部分。

慈悲是一个内部工作。如果我们认为那个痛苦的人是不值得帮助的,那么慈悲就会变成愤怒;如果我们无法给予帮助,慈悲会变成悲伤;如果受苦者被看作自己快乐的障碍,慈悲就会变成幸灾乐祸(以他人的痛苦为乐);当痛苦的人是自己时,有时候慈悲甚至会变成愤怒或羞耻。而且,我们需要平衡(正念)地觉察我们内在的世界和自我友善的态度,以保持对他人的慈悲。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