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象鼻山的传说语言教案,幼儿园大班语言乌鸦兄弟教案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4 17:30:17

名师课堂:《识字2》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苏教版教学设计加教学视频

执教教师:周珊珊 连云港市宋庄中心小学

本课参评“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荣获教育部优课奖项

教学视频,请点击下方蓝色字体


大班象鼻山的传说语言教案,幼儿园大班语言乌鸦兄弟教案(1)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是围绕“桂林山水”的一组词串,本课配以朦胧的中国画插图,给我们打开了一个宁静、优美的画卷。12个词语分成四组。第一组词语展示了桂林山水的全貌奇峰夹岸,碧水潆洄,青山浮水、青峰倒映特别迷人。第二组词语生动的描绘了一幅富有民族情调的画面。第三组词语介绍了三个著名的景点。奇上加奇的象鼻山、挺拔秀丽的骆驼峰、奇特俊美的笔架山。第四组词语着重描绘了漓江的景色。看着图中的那只小竹筏,真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惬意感觉。看着手中的教材,我觉得这课教材只是一个引子,教学中可以使用多媒体把桂林的美景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让他们能真正感受到“桂林山水甲天下”,为我们美丽的祖国感到自豪。

二、学情分析

《识字2》是一篇极富美感的韵文,介绍了著名风景区桂林的山水。教学本课时,我创设相关情境,用富有感染性的语言为学生打开通往桂林的大门,和学生乘上旅游船去漓江游玩。调整教学次序,先学一、三两组词串,再学二、四两组词串,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向学生展示桂林的美景,让他们在大脑中构建起桂林山清水秀的美好画面。让学生在情境中听一听对歌,说一说风俗,起一起山名,猜一猜、画一画奇山,充分享受桂林的美景带给他们的快乐,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融人情境来学习。通过一学年的练习,学生的写话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多数学生都能按要求写一段较通顺,内容完整的话,并能把自己学过的词语运用到自己的写话中。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重点练习词语的运用,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 设计理念

教学本课时,我创设相关情境,用富有感染性的语言为学生打开通往桂林的大门,和学生乘上旅游船去漓江游玩。调整教学次序,先学一、三两组词串,再学二、四两组词串,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向学生展示桂林的美景,让他们在大脑中构建起桂林山清水秀的美好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融人情境来学习。

四、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学习本课生字词,并且能端正美观地书写“碧、鼻”。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2.通过自由读、指导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韵味朗读韵文。

3.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民族风情。

五、教学重难点

1.创设情境学习本课生字词,并且能端正美观地书写“碧、鼻”。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2.通过自由读、指导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韵味朗读韵文。

六、教学过程 6.1 第一学时 6.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图片导入

一、图片导入

1.(出示桂林山水风景图片)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指名说)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美丽的桂林看一看。板书:识字2

活动2【讲授】读书我最棒、我会用

二、读书我最棒

1.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1)自由读韵文,圈画出生字,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向同桌请教。

(2)然后再多读几遍,读准每一个词语。

过渡:我们来展示一下学习成果吧。

2.自我展示。

(1)指名读第一行词串。

(2)分别指读其他三行词串,指导读准生字。

(3)去掉拼音还会读吗?

(4)同桌之间互读、开火车读词语、齐读词语。

3.创设情境,学习词语。

(1)学习第一、三组词语:读得真不错,下面我们坐上轮船,缓缓驶入漓江,(多媒体出示桂林的风光片。)让我们站在船头看一看这美丽的风光,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①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碧水“、“秀峰”、“倒影”等词语。指导学生读好词语,领读。相机指导随文识字“碧”、“峰”、“影”。

②这么美的景色,你能把它读好吗?(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指名读,比赛读。)

③小结:第一组词语展示了桂林山水的全貌。那我们美美地读读。齐读词语。

(2)学习第三组词语:船慢慢地向前行驶,奇形怪状的山越来越多了!假如要你给它们起个名字,你会起个什么名字呢?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

②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象鼻”、“骆驼”、“笔架”等词语。相机随文识字“鼻”。

③这么有趣的山峰,这么有趣的名儿,谁想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④这里可能还有什么样的山?小组猜一猜、画一画。(配上音乐。)

⑤出示词语,指导齐读。

(3)学习第二组词语:船,沿着漓江缓缓前行。听,远处传来了什么?(播放壮族青年对歌的歌声。)

①我们循声望去,(多媒体课件显示壮族对歌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

②相机出示“对歌”、“榕树”、“壮乡”。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吗?(师点拔理解:壮乡,指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③多么有趣的风俗,多么热情的壮族人民,让我们用充满感情的朗读来表达他们的喜悦之情吧!(练读“对歌”、“榕树”、“壮乡”,指名读,齐读。)

④拓展:你还了解哪些少数民族特有的风情?

⑤出示词串,指导齐读。

(4)学习第四组词语:

①(出示课文插图。)你们看,绿莹莹的江面上一位渔民正撑着竹筏。(教师相机介绍竹筏。)

②竹筏上,站着一只鸬鹚,(观看鸬鹚捉鱼的课件。)它正注视着水面,随时准备捕捉水里游动的鱼儿。(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竹筏”、“鸬鹚”词卡,并进行朗读。)

5.回归整体。

(1)桂林之行即将结束,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走过的旅程,(读学过的词串。)你最留恋的是什么呢?为什么?(学生自由说。)

青山、绿水、竹筏、鸬鹚……漓江真像一幅美丽的水彩画,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漓江真可称为百里画廊哪!(出示“画廊”,学生读。)

(2)配乐朗读,男女生赛读,分组读。

【设计意图:在识字教学中,既要注意“工具性”又要注意“人文性”,通过语言的描述,音乐的渲染,图画的展示,让学生自己感受、体验、手找、发现大自然的美。在这里,学生的想象在驰骋,情感在激荡,思维在飞跃,受到美的熏陶。由自读要求引导学生根据展开读词串,让识字读文层层深入。小组讨论分享学习,然后在师生对话中交流,根据学生的感受或学习情况精讲点拨,将四组词串在不同的情境创设中呈现,让识字、韵文的朗读教学变得有趣味性。从而落实“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能学不教”的教学理念。】

三、我会用

迁移运用:

同学们学得真好,你能用上词串里的词语把下面的话说完整吗?(PPT出示:)

1.桂林的山真有趣啊,有的像 ,有的像 ,还有的像 。

2.桂林有 ,有 ,还有 ,难怪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通过前面对词串的学习,设计这一环节,很好地训练了词语的运用及语言的表达。】

大班象鼻山的传说语言教案,幼儿园大班语言乌鸦兄弟教案(2)

活动3【活动】我会写

四、我会写

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知道,桂林山水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它们的名字我们不仅会读,还要会写,看!(PPT出示 “碧”、“鼻”)

1.学生认读。

2.出示“碧”

(1)观察,说说如何写好“碧”?书写时要注意哪些关键笔画?

(2)教师在展示台上范写“碧”。

(3)学生描红、临写一组。教师个别指导。(及时引导评价双姿)

(4)展示作品,学生互评,教师改写。

(5)比照,学生再次临写一组。

3.指导书写“碧”、“鼻”。

【设计意图:“先识后写”是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的一个重点。将结构相似的字“碧”、“鼻”放在一起指导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观察、范写、描红、临写、评议、比照、再临写”七步中层层提升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学生不仅从中学到了识字写字的方法,更主要的是激发了识字写字兴趣,写好字成了他们主动的愿望。】

活动4【作业】作业超市

大班象鼻山的传说语言教案,幼儿园大班语言乌鸦兄弟教案(3)

五、作业超市

1.把课文美美地背出来。

2.生字“碧、鼻”各写四遍。

3.搜集桂林山水的资料,和同学交流交流。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