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假字就是错别字,通假字为什么不改过来呢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5 16:16:48

课本把“唱“依然解释为通假字,通”倡议“的”倡“。

可事实上,“唱“和”倡“来源于同一个字,这个字表示的含义是”早起后吆喝伙伴们一起干农活“,从这个意义上引申出”歌唱“与”倡导“两个含义,并分别改造了字形用来表意。

而今天,“唱“和”倡“源头的那个字已经消失不见了。

两个字就是这么被联系起来的,所以也不是通假字。

那么通假字到底是什么?

同一时期汉字的借用现象叫通假,通假属于借用范畴,即临时替代。

比如《史记·项羽本纪》中,有这么一句话:“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倍项王也。 ”

其中有一个“倍”字,意思是背叛。在当时,“背”已经被用来表示“背叛”的含义了,可司马迁偏要用“加倍”的“倍”。

通假字就是错别字,通假字为什么不改过来呢(9)

这就是通假字:

本来古人已经创造出一个字来表示某个意义了,可出于某些原因,用了另一个读音类似或者一样的字替换掉这个字,来表达同样的意义。

通假字与被通假的字,必须在作者写下文章时同时存在,这两个字才形成通假关系。

其实通假字就是古人在写“错别字”,属于文字规范化问题。通假字的成因大致如下: 1.古代汉字数量较少,为了满足记录、表达需要,临时借用。 2.读书人使用文字的主观随意性及后继者跟进仿效, 形成了使用习惯,约定俗成保留下来。 3.政府没有很好地规范。 4.抄写或出版业者粗心大意,等等。[1]

通假字就是错别字,通假字为什么不改过来呢(10)

这些复杂的原因,归根结底在于,在先秦时代,比起文字,人们更重视语音,只要不影响读音的错误,字用得对不对,就没那么重要了。

比如“伏羲”这个名字,可以有“宓羲”“庖牺”“包牺”“伏戏”等等写法,就是因为它们的读音相同,所以是否一定是“伏羲“这两个字就不重要了。

其实,这些所谓“漏洞”只不过是因为古文字演变过程太过复杂,难以归纳,对于高中生来说信息量过大,不得已把所有用字现象都简化成通假字罢了。

参考文献:[1]高绪亮.古通假字、古今字和异体字刍议[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02):137-139.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