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课堂解析:支撑课堂自动化运作的理论架构
以上实录是一则既典型又普通的教学案例,笔者称其为“一二三四教学模式”。即创设一种课堂流程:自动化;体现两种教育思想:“教是为了不教”、“以人为本,为正在发展中的人保驾护航”; 实践三种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注入四种课堂活力:评价、挑战、赏识、游戏。该模式经过笔者数年实验并最终在全校推广,在数学、英语等其他学科领域全面推进,并在区域范围内产生了重大影响。
笔者把文本作为教学的主要材料,把文本内容归纳为两部分十三项(即字、词、句、段、修辞、作者与作品、文体知识七项基础知识和文本的整体、深入、综合、精要、拓展、延伸六项把握方式),分别在第一课时进行前七项的学习,第二、三课时进行后五项的学习,最后一项则为每学习一篇课文后的固定作业。通过该流程中所预设的模拟题型样板,让学生对每篇课文所学的知识有了专门训练。
该模式对七项基础知识进一步细化为具体的题型,诸如给汉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本课的生字)、字词听写、多音字(形近字)组词、近反义词、成语填空、造句、按课文内容填空等。六项文本把握方式用可具操作的读法挑战赛、诵读(或疑点答辩、文本赏析)、复述、解读、课外链接、课文写作六种形式来对文本分别进行整体、深入、综合、精要、拓展、延伸六个方面的把握。使学生知道在一篇课文中,该去学习些什么,去关注些什么,去解决些什么。该模式试图通过创设一种模式化的流程,如第一课时中的找出问题、展示问题、完成问题、评议问题、订正问题五大课堂环节,来对文本所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学习训练。而第二课时则充分体现了三种学习方式和四道课堂机制所注射的活力,使学生真正爱学、会学、乐学。
该模式提倡教师要淡出讲坛,把课堂还给学生,来践行课改中的两大教育思想思想。笔者认为:教师淡出讲坛后作为学生学习中的资源,在关键点,在疑惑间,在疑难处,进行有效点拨,一节课下来,教师的语言寥寥数句,正因为少,才易做到精辟,正因为少,才更易让学生牢记。实践表明:教师的无效劳动越少,时间越充分,才会更多地把目光转移到学生的成长上来,从而承担起为学生保驾护航的职责,也为自己的专业化成长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