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灵感来自莫高窟中的千手观音壁画,其中观音以盘坐、受人朝拜的姿态出现,因此在《千手观音》中,双腿盘坐和双膝跪地的动作频繁出现。
舞者围绕领舞形成圆形,并利用双托掌动作与呼吸和身段的相互结合,营造出朝拜的情景。手舞中简单的佛手绕弯通过短促的呼吸和延展的呼吸的结合,从缓慢的抱拳式到拨弹指,实现了"点与线"的和谐连贯的艺术效果。在呈现千手观音的舞蹈形象和造型感的同时,通过手臂的动态动作增添了千手观音的生动感。
舞蹈艺术具备直觉性和动作性等特性,为了满足这些特性和观众的审美需求,舞蹈作品需要具备形式美。在《千手观音》中,形式美在其手舞部分得到充分展现。整个舞蹈中,手部动作主要由简单的动作反复构成,并随着音乐和舞蹈的发展而在节奏和速度上发生变化。
同时,舞者的手舞动作既呈现对称均衡,又展示对比变化,并在合掌式、兰花式等主题动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变和发展动作形式。
以上所述的《千手观音》中的手舞特点体现了舞蹈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即"多样统一"的最高形式。手舞与舞蹈的其他部分形成了辩证统一的关系,通过协调各种元素以舞蹈整体为原则,实现了众多元素的和谐统一。
多样统一形式使得千手舞动时各个手部有各自的任务和变化,丰富了视觉效果,使塑造的千手观音形象更加生动逼真。千手观音的手部动作在伸出时速度快慢变化,呈现出安静祥和和佛法震慑之感,为观众带来直观的视觉体验和心灵的洗涤。
此外,在敦煌舞蹈中,"曲"和"伸"是常用的连接不同舞蹈造型姿态的运动轨迹,这些运动轨迹贯穿于整个《千手观音》作品中,手臂动作的不断轮回暗示了佛教中轮回的相关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