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听到一句父母与孩子耳熟能详的对话:
父母:⌈你怎么学的,别人都是100分,再差也是90分以上,你连60分都没有,唉,唉,唉⌋
孩子:⌈你要是读书厉害,你怎么没上清华北大,你自己都不厉害,凭什么要我厉害,哼,哼,哼⌋
然后你被怼得哑口无言,无力反驳,你除了抱怨,别无他法,可能你更恨的是你自己,为什么自己这么无能,我们自己也许不可能再考清华北大了,那么就让你的孩子去考吧,不要再让孩子重复你的老路。
接下来我告诉你3个让你的孩子变得厉害的学习方法,这3个方法是层层递进的,请你耐心看完。
1.匹配学习。
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件事情,都分低、中、高三个难度,低难度的,一看就会,高难度的,花费很多时间都没有成效,如果一直学习低难度的知识,会出现一种自我感觉良好的假象,如果一直学习高难度的知识,会让你陷入一种极度焦虑状态。
匹配学习,就是去学习那些中等难度的知识,也就是去做那些“会做但特别容易出错或者不会做但是稍微努力就能懂”的内容。
如何匹配学习?
▶ 跳出自我良好的舒适圈。
那些一眼就会的东西,不用去理会,不管你重复多少遍,不会让你发生质的变化。
拿背书来说,你让孩子背诵一篇诗词,开头三句肯定脱口而出,好一点的再多背几句,后续就不记得了。因为在读这篇诗词的时候,总是从第一句开始,由于精力有限,读到后面,就没什么耐心了,每天这样下去,前几句滚瓜烂熟,后面就不记得。
怎么做呢,就是下一次读的时候,前三句不要读了,就从不会的开始。
▶ 避免好高骛远。
我之前看过《最强大脑》这部综艺节目,里面的人真的是怪胎,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记忆大师——李威,成千上万的小碎片,几分钟全部记住,我感叹的同时,在此也告诫为人父母,不要跟他们比,不得不承认有些东西是天生的,无法解释,当然也有他努力学习的方法,但是他们的方法可能并不适用于你的孩子,因为差距太大。
我们应该并可以做的就是:按照自己的能力,去匹配相应的目标。
回到记住诗词,前三句不用读,并不代表,后面的你要一直读下去,先记住下一个三句再说,慢慢加大强度,这样既不感觉很累,也会有所收获。
2.深度学习。
我们都知道,学习分为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听老师在上课所教授的知识,这属于被动学习,当自己思考后,有不懂的地方,向老师提出疑问,这叫主动学习,无疑主动学习的学生成绩更优。
仅仅是主动学习远远不够,主动学习后面还有深度学习。深度学习就是要将主动学到的东西进行实践,并关联其它知识。
如何深度学习?
▶ 深究教材。
国家印发的教材,里面的内容都是底层最基本的东西,如果这个最基本的东西都没吃透,如何应对千变万化的题目。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课本里面的理论才是最精华的部分。
很多父母包括学生自己,都非常热衷于买练习题,想通过大量的练习去完成知识的记忆,这并没有错,但前提是你得先吃透教材,然后再通过大量的练习去巩固,才是王者之道。
▶ 自我复述。
还是拿诗词来说,当你能够背诵的时候,并不代表你会了,你只有将诗词自己翻译出来,实在想不出的时候,再去翻看教材,通过一遍一遍的不断纠错,你才会真正的去记住它。
▶ 复盘反思。
错题本是高手必不可少的工具,这是初步拉开距离的起点,就算学的再好,也总有出错的地方,不可能总能记得住之前的错误。每天花半小时进行复盘,解决一天当中的问题。
3.关联学习。
你的孩子可能看了很多书,做了很多题目,书上各种标记,写得满满当当,自己看都很有成就感,可这仅仅是表象。
同一门学科的知识点,往往是有关联性的,看似越高年级学的内容不一样,其实那只不过是将知识点细化延伸而已,就好比如果你不懂1 1=2的道理,很难理解2X2=4的道理。
关联学习就是将一个知识点去关联其他类似的知识点,进行并联学习。
如何关联学习?
▶ 输入足够多。
如果没有足够多的输入,在宽阔的脑海里就只装了一粒沙,你指望它能翻江倒海?
拿写作文来讲,高手的作文为什么总是那么奇思妙想,如果没有看过足够多的课外书,并将课外书的知识点与自我学习进行强关联,在考试那简短的几十分钟内能调动出来吗?
▶ 保持好奇心。
当你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时,如果就此放弃,那未免可惜,看似非常简单,实则蕴含了大道理。好比如看到一只鸟在喂养自己的孩子,那就应该去好奇为什么鸟是这样喂食的,而不是像人类一样,此时可以延申出生物学的知识,鸟类不是哺乳动物,也可以延申出将鸟比作自己的父母,不顾风雨,也要将自己的孩子养大。
给个免费的关注,方便及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