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和成才并非仅仅靠优质的学校教育就能够实现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成功幸福的基础。
良好的家庭教育与优质的学校教育的完美结合。就是说,学生的成长需要以良好的家庭教育为基础,家庭与学校合作,才能共同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来。
我们先从中小学生九种典型学习行为和状态的分析说起,探讨如何帮助孩子解决学习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1、拖拉型 (作业没效率,能拖多久就拖多久的)
2、情绪波动型 (学习成绩波动与情绪波动一致的)
3、干打雷不下雨型 (向家长承诺一定会努力,但不行动)
4、自暴自弃型 (破罐子破摔,对学习和未来没有任何信心)
5、马虎型 (作业和考试的题会做,但粗心大意,不是看错就是写错字,写串行的,因马虎丢分)
6、厌烦学习型 (轻微:某一科目不爱学;严重:什么科目都不爱学,讨厌学校,讨厌作业和考试)
7、依赖监督型 (不监督就不学习或者拖延;自制力很差;孩子和家长之间有信任的障碍,关系紧张)
8、物质激励型 (给奖励会表现积极,但会跟父母讲条件)
9、模范学生型 (能基本自己规划时间和活动,自控力良好,学习独立性很强,能高效率完成作业,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心态,成绩好而且稳定。
绝大多人都能发现孩子具有以上几种行为和状态表现中的一种或者几种。前8种都是中小学生典型的学习行为和状态表现,这些行为和状态是造成学业不良,成绩提不上去的根本原因。克服了前8种问题,孩子的学业水平就提高了。
(一)拖拖拉拉型:
孩子作业拖拉是因为不懂得如何规划时间,不知道该怎样合理安排学习任务,效率很低。
拖拉的孩子有如下情况:
1)总是惦记着玩,先玩够了才考虑作业;不重视学业,也不担心作业完不成的后果,缺乏学习责任感。
2)作业过程中间断很多,小动作多,胡思乱想,不能集中注意力。
3)不能集中精力一次完成一门课的作业,然后再做别的作业,而是没有次序,遇到难题就放下,做别的作业,整体上拖延的时间太长。
解决对策
1)提醒督促孩子先完成作业;必须严格要求:不完成作业绝对不可以看电视,不可以玩。
家长需要注意:耐心重复提醒,但不能发火;坚持原则,决不让步,而且家长必须坚持同一个原则,不能有某个家长让步或者袒护孩子的拖延行为。
2)教会孩子时间管理的方法,培养效率意识。
孩子放学回来,家长问问孩子当天的作业都有哪些,第一件事情就是完成当天的作业,根据孩子的作业量规定一个相对的时间段,例如,20分钟或半个小时完成一个作业项目。尤其对低年级学生,家长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安排作业计划,协商时间量。
切忌:不要几分钟就去干扰孩子作业,不要苛求孩子作业的速度;
定律:欣赏鼓励 耐心指导 合理期望 =良好的习惯
行为心理学证明,一个好的习惯需要重复21次或者重复执行21天才能够基本形成,但还需要三倍的重复执行才能固定下来。
最重要的就是养成好习惯。坏习惯也是日积月累养成的,好习惯的养成同样需要时间。
家长需要做的:坚持执行学习任务规划21天;耐心坚持一个学期的督导,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家庭教育的成功在于耐心坚持科学的教育方法,积极的态度,百倍的包容和耐心。
(二)情绪波动型
情绪波动是导致学习成绩不稳定的根本原因之一。情绪化是孩子的特点,所以孩子的学习状态很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
不良的情绪产生的原因及其后果
1)学习压力和考试焦虑。孩子自己的期望或者家长的期望高于孩子能达到的状态,就会造成压力和焦虑。
2)家庭不和谐,造成孩子紧张恐慌,有强烈的不安全感。
3)亲子关系紧张。主要表现在父母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借着孩子成绩或者行为表现不好而发泄情绪。
4)师生关系矛盾,导致对老师和课程有认识偏差,得不到及时的沟通和帮助,积压下来的情绪问题导致厌学、害怕老师、害怕上课等问题。
5)同学交往矛盾,得不到及时地关注和指导,严重影响在校园里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状态。
解决对策
1)对孩子合理期望,适度压力。孩子的进步是一个发展过程,成功的教育是:3分教,7分磨。
2)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分析可能的原因,及时和孩子沟通,帮助解决。
3)父母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将自己的压力和烦恼发泄到孩子身上。
4)关注孩子和老师的关系。如果发现孩子不爱上某个老师的课,或者不爱做这门课的作业或讨厌某个老师,就要认真和孩子沟通了,搞清楚具体原因。问题严重的话,要约老师谈谈,了解情况。
5)关注孩子和同学的关系。如果孩子不爱去学校,突然变得不爱说话了,那有可能是害怕被同学欺负,想逃避。
(三)干打雷不下雨型
有承诺,不行动。
有的孩子承诺父母一定完成作业再去玩,但父母不督导,就偷着玩了;承诺一定会努力学习,但往往不能付诸行动。当家长和老师要惩罚的时候,他们会主动承认错误,然后再承诺。
解决对策
1、树立家庭成员的契约精神:父母承诺了一定要兑现,不能让孩子找到开脱的理由(有的孩子会顶撞父母,举出例子来证明大人说话都不算,凭什么他就得说了算);
2、坚持家长权威的原则:决不让步!不要和孩子讲条件!
(四)自暴自弃型
一个孩子是如何从小的挫折失败,再到放弃学习,最后躲避到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的?
心理学著名的跳蚤实验:将跳蚤放置在一个有一定高度的容器中,跳蚤多次跳跃后,总会碰到顶部而受到阻碍。经过一段时间后,即使取下容器顶部的障碍物,跳蚤也只会跳到之前碰到障碍物的高度,而不再尝试跳得更高。
跳蚤放弃了跳跃,是因为重复的失败改变了他们对自己的认识(自暴自弃的孩子都会这样想:看来,我无论如何努力,都是失败的结果,干脆算了,这辈子就这样了)。
人的本性是追求成功的,而放弃学习的孩子则是因为每次遇到挫折而失败的重复体验,而得不到及时的宽容、理解和指导,走不出失败挫折的阴影,久而久之他们对自己的认识改变了“我妈(我爸、老师)说得太对了,我就不是一块读书的料!”。
为什么孩子们都痴迷手机游戏的最根本原因,因为每次游戏失败了,手机是不会骂他,更不会打他,而是提示一句“重来一局、下次努力、提升实力……等,”。手机宽容了孩子的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鼓励”孩子们再尝试。当重复失败后终于过了一关的时候,玩游戏的孩子会有强烈的成就感,于是就忍不住继续玩。
面对孩子的一次次小错误,做题困难,我们可曾经说过一句“你愿意再试试吗?”
《我是这样考上北大的》有一个案例:刘镇杰同学说,每次她遇到挫折或考试失败的时候,妈妈的一句话给了她最大的力量“没关系,妈妈看到你一直在努力地成长”。
(五)马马虎虎型
马虎型的孩子不一定是学习能力不好,而是因为注意力分散,自控力太差,容易分心,导致本来能做对的题搞错了。
解决对策
理解孩子马虎:儿童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长度是:年龄 / - 2
例如:8岁孩子一次集中注意力执行认知任务的时间长度是6—10分钟左右,这个范围都是正常的。
训练专注力的方法:让孩子参加棋牌类游戏或者拼搭积木,因为棋牌类游戏是不允许分散注意力,一走神就会输掉,而孩子的天性是想赢的。任何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活动都可以提高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和时间长度,孩子也会变得细心、耐心和坚韧。这种非智力素质直接会提升学习的细心程度和专注程度,提升作业和考试成绩。
(六)厌烦学习型
1、课程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考试挫折,得不到及时地关注和帮助,积累下来的问题越来越多,成绩下滑,情绪低落,越学越没劲。
2、学习负担过重,压力过大。
3、父母期望过高。
4、老师无法关注到孩子个体的特点和需求,而课后也得不到补偿性的辅导。尖子生也会厌学,觉得老师讲授的内容和作业简单,渴望学习新的知识,挑战有难度的作业任务,但没有得到关注。学习不好的学生也得不到老师的关注,跟不上老师授课的进度,长期积累下来的知识漏洞越来越多,也得不到及时补偿跟进,成绩总是提不高,逐渐丧失信心和兴趣。
解决对策
关注孩子的学习困难,有能力的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一起分析学习问题,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段,作业的方法指导和监督是提升成绩的关键。基础打得越好,孩子解决学习的能力会增强,高年级就不需要父母辅导和监督了。
尊重孩子的兴趣倾向,不要强行报孩子不喜欢的课外班,更不能盲目报太多的班,增加课外学习负担。给孩子留下玩耍的空间。
根据孩子的阶段状况给予合理的期望和适度的压力,不要盲目设立过高的目标。
目标太高,孩子够不着,会有强烈的挫折感和失败感,很容易放弃;目标太低,忽略了孩子的能力,打击孩子的信心。
如果孩子某一科有落差,一定要在课后给补上。根据孩子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补偿辅导和矫正。
(七)依赖监督型
自制力太弱,容易受到诱惑(游戏,玩耍,电视,同学邀约外出等);离开监督就不做作业。
心理学对自制力的研究实验:该实验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Walter Mischel)1966年起在幼儿园进行的有关自制力的一系列心理学经典实验。实验中,受试者是4-5岁的小朋友,他们每个人面前都有一块棉花糖,他们可以选择马上吃掉,但如果可以再等待15分钟,他们就可以得到两块。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表现,有的孩子忍不住,直接吃掉了棉花糖;有些孩子则用比如唱歌、蒙眼睛等方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抵抗住了诱惑。实验到这还没有结束,在大约30年后,米歇尔对这些受试者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当年那些能够抵制诱惑的小朋友,有更好的人生表现,比如考试取得了更好的成绩、有更好的教育成就、身体素质更好等。这个实验用一个很简单的方法,证明了自控力和“延迟满足”的能力,对个人成就的影响。
科学论证自制力是核心的非智力学习素质之一。
如何培养自制力:以孩子要求得到的东西和孩子最渴望做的事情为条件,坚决要求孩子完成必须完成的事情
家长要坚持原则,和孩子比“忍耐”,谁坚持到底就是赢家。
家长教育原则的一致:一个家庭必须有家规,就是最高的教育原则,所有家长都必须一致遵守。通常是心软的家长会先让步,乃至放弃原则,导致“强硬的”家长的工作白干。
(八)物质激励型
好的表现受到了物质激励,表现得比较积极努力,一旦没有物质激励了,会懈怠;父母提出要求时,孩子也会提出奖励条件。
关于物质激励的教育学实验
德西实验: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实验,他随机抽调一部分学生做被试者,在实验室里解有趣的智力难题。
在实验的第一阶段,所有的被试者都没有奖励。
第二阶段,将被试者分为两组,实验组的学生每完成一个难题后,就得到1美元的报酬,而无奖励组的学生仍像原来那样解题。
第三阶段,为自由休息时间,被试者可以在原地自由活动,自由决定自己是否要去做测试题。
对比三组实验,其实做测试题这件事情并没有改变,改变的是“有一组同学中间接受过1美元的奖励”。等到第三次实验奖励被取消的时候,德西通过观察发现:无奖励组的学生比奖励组的学生花更多的休息时间去解题。这说明:奖励组对解题的兴趣衰减得快,而无奖励组在进入第三阶段后,仍对解题保持了较大的兴趣。
谨慎采用物质激励;以肯定,赞赏,鼓励为主要激励手段。
你还遇到过那几种学生,欢迎评论区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