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鸟笼效应”,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人的天性中,总会带有一些不那么讨喜的“苗头”,比如爱慕虚荣。这个“苗头”一不小心,就成了孩子之间恶意攀比,肆意撒谎的根源。
但若是引导得好,孩子们可能会顺势将其转化为自己努力上进的动力,将“鸟笼效应”应用到教育孩子上,正需要利用到这一点。
第一步:设置精美鸟笼
有位小学老师很巧妙的给孩子做了个精致的“鸟笼”。
这位老师有个学生,字写得像张牙舞爪的小螃蟹,几乎没有一个不出格。但这位老师没有像其他老师一样把学生的字展示给其他孩子看,让孩子们嘲笑,希望引起孩子的重视,而是与孩子的父亲沟通。他让孩子的父亲先陪伴孩子写作业,想办法让孩子的字不出格。
第二天,学生交作业时,字明显小了很多,但依然像是用小树枝写得一样。
第三天,这位老师怎么做到呢?
他先是表扬这个孩子的努力,夸他的字进步了,发动班上的孩子用掌声鼓励孩子。然后,他给孩子的父亲打了个电话。
孩子回到家后,父亲对他说:“儿子,今天你们班主任给我打电话,说你的字进步特别大,一个字都没有出格,继续加油,争取把字写得更漂亮,好吗?”这些话,是那位老师打电话给孩子的父亲沟通后的结果。
这个阶段,老师的表扬,同学们的掌声,爸爸的鼓励就像是一个精致的鸟笼,一步一步引诱着孩子踏入。
建议:在为孩子打造“鸟笼”之前,务必要观察孩子的兴趣,父母不像老师,可以动用许多孩子,充分利用“鸟笼效应”的利处,但找到孩子感兴趣的点后,一切就会顺利得多。
值得注意的是,哪怕是找到了孩子感兴趣的关键点,也不能过于刻意,这些话绝对不能常常挂在嘴边:“你想不想要xx啊?想要就乖一点。”“你不是喜欢xx吗,那就先……”
这样的话不是打造鸟笼,而是实打实的威胁,无论目的是什么,就算短期内有效,最终都会招致孩子的厌恶。
第二步:关上笼门
在老师和父母的配合下,孩子坚持了几天,但逐渐对掌声和爸爸的鼓励逐渐产生了“免疫力”,再加上“惰性”作用,进步的“势头”减缓。
此时,这位老师又有了新动作。他将孩子进步的作业挂在班里的展示墙上,并为这个孩子颁发了“书写进步星”的喜报。这是这个孩子拿到的第一张喜报。
后来,这位老师为孩子精心准备了一份字帖,供孩子临摹,当孩子对“书写进步星”得喜悦感降低后出现懈怠时,就对孩子说:“你的字写得越来越好了,临摹得越来越像,进步得很明显啊,再加把劲,向‘书写小标兵’努力!”
同时,这位老师还将孩子的字贴在班级的展示板上,同学们羡慕的眼光让这个孩子很高兴,越发认真的把每一次作业都写得非常工整。
此时,“书写小标兵”,和同学的赞美,就像是鸟笼上的一把锁,将孩子牢牢的“锁”在鸟笼里,但不会产生反感情绪。
建议:表扬、赞美对孩子的进步有促进作用,但同样也会产生“审美疲劳”,过于虚伪的表扬还会助长孩子的虚荣心,甚至过度高傲.
所以需要格外注意表扬的方向。过去我们讲过,夸奖孩子要夸其努力,夸其认真,夸其进步,在利用“鸟笼效应”时,同样需要注意这一点。
第三步:教孩子爱惜“鸟笼”
随着这位老师一次又一次的“引诱”,孩子认认真真的练字,字写得越来越好,最后终于得到了“书写小标兵”的称号。
但是,人总会有惰性,当称号到手后,孩子很容易懈怠。
于是这位老师又对孩子说:“你最近的字写得很不错呢,不愧是我们班的‘书写小标兵’,继续保持啊!”
这样的鼓励,让这个孩子不断保持着“认真写好字”的信念,哪怕这位老师后来不带了,孩子依然因为新老师的表扬保持着积极性。
老师的话对于这个孩子来说,就像是在告诉孩子:“你很不错,配得上精美的笼子,但是你不能懈怠,要爱惜自己的笼子,否则就配不上好看的笼子了。”
当然,这样的话是绝对不能直接对孩子说的,否则之前的努力就前功尽弃了。
建议:“书写小标兵”是为孩子圈下的既定目标,可以利用这一点引导孩子努力,继续保持,但如果直白的告诉孩子,不努力就配不上称号,孩子很快就会对此感到厌倦,反而会轻易的放弃,破罐子破摔。
所以,在教孩子爱惜“鸟笼”时,最好依然用下一个孩子感兴趣的点激励,而不是威胁。
当然,想要利用“鸟笼效应”,不仅有利,也会有弊。
1、 容易形成固定思维
鸟笼效应运用得好,可以引导孩子往好的方向发展,但若是一不小心形成思维惯性,孩子很有可能就会被固有的思维限制,缺乏创新和突破意识。
因此,在应用“鸟笼效应”时,务必要注意,仅仅在培养好习惯时运用,但在其他方面,同样需要鼓励孩子全方位思考,保持甚至提升思维的活跃性。
2、 过于在意他人眼光
从众心理是一个很可怕的东西,它极其容易让人背负莫名其妙的压力,甚至因此产生很多负面情绪,受到严重的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