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国培的成长之路
国培让我明白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将三维目标有机地整合起来,才能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明白了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更领悟到只有发挥主体优势,才能构建完美课堂。同时深刻认识到档案袋评价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课程资源是实施新课程的支持系统。
以集体备课为课程资源的先导。集体备课为教师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我们学校自实施集体备课以来,课堂教学有了显著变化。即一个年级的八个语文教师同备一节课,然后在一起共同研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集思广益。各个教师根据本班学生学情适时调整教学过程,使本节课教学效果达到最好。其实,在研讨中,每个教师针对教材的挖掘各有千秋,我们把有利于自己的资源合理利用,就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有效的资源。
利用各种手段搜集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资源作为补充和阐释。课堂教学中,仅凭一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只有对课本的内容拓宽、加深、加厚,才能提升学生思维的含量。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我想:这棵南方的大榕树对北方的孩子来说太生疏了,于是我利用网络下载了许多榕树的图片。课堂中,我结合文字和图片让学生感悟这棵大榕树,从孩子的感叹声中,我听出了孩子对它的独特的体会。可以说,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了课堂效率。
注重课堂教学中随时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后反思使课程资源再利用。静态的资源宝贵,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更珍贵。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随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有效交往、互动与对话,随时会有新的问题、矛盾与冲突。这都是很好的生成资源。教师要善于捕捉,及时反思并充分利用。在教学《春联》一课时,我在别的班上的公开课,整节课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很顺利得完成了。(即品读春联,体会内容美——加深感悟,体会对仗美和声律美)。可到本班上《春联》这节课时,教学环节却出乎意料的发生了变化。当我课题板书完毕时,有一个孩子举手问到:"山青水秀风光好,人寿年丰喜事多"是不是对联?我就是让 同学讨论,已经预习课文的同学已经从文章的第二部分找到了答案。这时,我只能跟着孩子的思路先学习对联的特点(对仗),再欣赏、品读春联。没想到孩子整节课情绪高涨,思维敏捷。
二、焕发生命活力是语文课堂的本质。
首先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只有具备了新理念,(包括新的学生观、教师观、学习观、师生观、课程观等)才能很好的引导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以此为依托,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其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可以激起学生发现问题,引出问题,使学生进入思维、探究的理想状态。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当学生正被群鸟纷飞的场面所感染时。我想:本课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这一目标该如何实施呢?我灵机一动,看着画面中一只快活的鸟儿问学生:"这些鸟儿为什么生活得这么快乐呢?"这一问,孩子们有的在课文中找答案,有的互相讨论。有的说:"那里的人们不乱砍伐树木"。还有的发表见解:"人们不排放污水。"进而学生有关保护环境方面的看法层出不穷。这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适时的问题,使学生带着炽热的追求进入了学习过程,学生也在交谈中解决了教学目标。
"以读为本"是语文学科的主要特色,是感悟型语文教学遵循的极为重要的原则。《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在让学生感悟"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这句话时,我觉得教师过多的讲解是苍白无力的,于是我一边引导,一边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朗读(生读、教师评价、再读、想象读等方式)来体会父亲的了不起以及伟大的父爱,学生在读中对人物的品质以及当时的艰难理解得淋漓尽致。
我相信: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只要我们事事用心,时时开心,不断创新,我们的教育事业就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