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石壕吏的记叙文600字,小人物也有大作用记叙文600字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25 04:22:32

近日对历史比较感兴趣,突然脑海里浮现出《石壕吏》一文。再读这篇文章,我又有了新的感悟,那就是文中老妪的伟大形象。

​ 这篇文章写于乾元二年,安史之乱的第四年。连年征战早已使百姓民不聊生。“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久行见空巷”足以让我们看到安史之乱让盛唐变成了怎样的民生凋敝,哀鸿遍野。在这样的情形下,杜甫“暮投石壕村”,老妪一家接待了自己,说明老妪一家是多么善良,即使自己家中已经自顾不暇,却能招待杜甫。

​ 接下来的一幕让我不禁纳闷,当“有吏夜捉人”时,老翁的第一反应是“逾墙走”。我现在想到的是,难道他不知道他逃走后,面对酷吏的是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妪,和一个年轻的儿媳妇么?他将苦难留给了他的老伴,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太婆。在生死面前,他选择了苟且的活,而老妇人,选择了勇敢的站出来!我甚至看到了老妇人听到酷吏抓人时,她一定时挺身而出对他的丈夫说,你快走,你快走,说不定我能把他们打发走。

​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作为一位母亲,三个儿子奔赴战场,两个儿子战死,一个生死未卜。让我们感同身受的想一下,这位母亲,承受着多么大的悲痛。一个个无眠的夜晚,她要承受失子之痛,一声声鸡啼,提醒着她,她还活着。她还要睁开红肿浑浊的双眼继续照顾丈夫,儿媳,小孙子。她活着,就要继续战斗!

​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看到这句话,我不禁想到,也许之前她的一番哭诉起了作用,但当酷吏转身离开时,她刚刚松了一口气,可就在这时,小孙子被这一阵吵闹惊醒。几声啼哭,将老妪的果断,勇敢逼迫了出来。为了保住孙子的性命,她只能代替儿媳妇去战场了。因为显然,酷吏更需要的是年轻妇人,而不是一个年老力衰的老者。在这里我们可以自行脑补,老妪又是怎样的苦苦哀求,才得到酷吏的同意。

​ 至此,这次劫难算是结束了。她用一己之力,风烛残年之躯,保护了一家人。然而曾经,她也只是一个“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乖巧女儿,可是,苦难,却让她成为了一座山,她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住家里的老翁和儿媳妇,孙子,虽然每个人看上去,都应该都比她更有力量(除了小孙子)。老妪的奉献,勇敢,担当,对苦难的隐忍,面对困境的冷静,她身上的柔韧难道不是千千万万女性的化身么?难怪老子也是如此崇拜尊重女性。这就是女人,在温暖时,她可以是小溪,让你看到她的清澈,温柔;苦难时,她可以是滔滔江水,让你看到她的不屈和力量!

​ 谨以此篇章,向伟大的女性致敬!

关于石壕吏的记叙文600字,小人物也有大作用记叙文600字(1)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