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诫子文言文原文和讲解,七年级周公诫子文言文原文和讲解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25 18:02:57

【韩婴(约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30年)西汉今文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儒学学者。燕(今北京)人,西汉文、景、武三帝时为官,文帝时任博士,景帝时官至常山太傅,后人又称他韩太傅。著有《韩故》、《韩诗内传》、《韩诗外传》、《韩说》等,《周公诫子》节选自《韩诗外传》。

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cài yì,指的是古代国君封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也叫“采地”“封邑”“食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攻克殷商),三年践奄(yǎn)(讨伐奄国),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营建成周,即帮助周成王营建新的都城洛邑,洛邑当时叫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其言论见于《尚书》诸篇,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最崇敬的古代圣人,《论语》中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一.原文解读

成 王 (周成王)封(封给) 伯 禽 于 鲁(把鲁国) 。 周 公 诫 之(告诫他,即告诫儿子) 曰 : “ 往(前往鲁国) 矣 , 子 无 以 鲁 国 (因为受封于鲁国)骄 士(怠慢人才) 。// 吾 文 王 之 子 , 武 王 之 弟 , 成 王 之 叔 父 也 , 又 相(辅佐) 天 子 , 吾 于 天 下(在天下的地位) 亦 不 轻 矣 。 然(可是) 一 沐(洗一次头) 三 握 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 , 一 饭(吃一顿饭) 三 吐 哺(要多次吐出嘴里食物停下来,接待宾客) , 犹 恐(还怕因怠慢) 失 天 下 之 士)(人才) 。 吾 闻 , 德 行(品德) 宽 裕 (宽宏), 守 之 (保持它)以 恭(用恭敬、谨慎) 者(的人) , 荣(荣华显贵,荣耀) ; 土 地 广 大 , 守 之(保有它) 以 俭(用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节俭.) 者 , 安(他的封地必定平安) ; 禄 位(俸禄、地位) 尊 盛(尊贵、殷盛/盛,势盛) , 守 之 以 卑(用谦卑) 者 , 贵 (地位显贵); 人 众(人口众多) 兵 强(军队强大) , 守 之 以 畏(用威严。畏:同“威”,威严。/畏,使……畏服) 者 , 胜(必然会胜利) ; 聪 明 睿(ruì) 智(睿:看得深远;明察) , 守 之 以 愚(用愚拙) 者 , 哲(是明智的) ; 博 闻 强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守 之 以 浅 (用孤陋浅薄)者 , 智 (有智慧/聪明)。 夫 此 六 者(这六点) , 皆 谦 德(谦虚谨慎的美德) 也 。 夫 贵 为 天 子 (即使尊贵为天子), 富 有(富裕拥有) 四 海(天下) , 由 此 德(是因为奉行了这种崇高的美德。由:奉行) 也 。 // 不 谦(谦虚谨慎) 而 失 天 下 , 亡 其 身 者(使自己身亡的人。亡,使……亡) , 桀 、 纣 是(夏桀、商纣就是这样。是,这) 也 。// (你) 可 不 慎 欤(yú)(能不慎重吗) ? //

二.文段结构

第一层(第1-2句): 摆出观点:“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

第二层(第3-6句):正面阐说论点。

第三层(第7句): 反面阐说观点。

第四层(第8句):强调谦虚谨慎,突出中心。

三.六种谦德

《周公诫子》中提到的六种“谦德”,对现代仍有借鉴意义:一个人尊敬别人,宽以待人,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一个国家再富有,仍需提倡勤俭节约,这样国家才会更发达,局面才能更安定;如果一个人身居要职,就仍要有一种谦虚的美德,不能认为自己是高高在上,这才是真正的高贵;一个国家,科技发达,兵强马壮,别国才不敢侵犯,自己就会立于不败之地;一个人学识渊博,聪明睿智,但仍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不可狂妄自满,骄傲自大,这才叫真正的聪明。

四.礼贤下士

“礼贤下士”的意思。礼:以礼相待;贤:有道德有才能的人;下士:降低身份结交有见识有能力的人。语出《新唐 书.李勉传》,指尊待贤人和结交群士。

在本文中,周公诫子的观点是“子勿以鲁国骄士”,也就是要儿子做到礼贤下士,并且指出自己辅政“握发吐哺”,做到了礼贤下士。古今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如刘备的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方能建立蜀国等等。我们不难看出,古代明君都是能做到礼贤下士的,骄士多是昏庸之君。所以现在的领导者,更应该礼贤下士,只又尊重人才,善待人才,我们的事业才能发展,社会才能进步。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