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汉书》的论赞则和说经论难之风密切相关。
东汉初期,汉光武帝刘秀一方面为更好治理国家,另一方面也是满足自己的爱好,于是常常和官员们探讨儒家经义,倡导儒学之士互相论难经义,对擅长论难的学者,还会给予一定的赏赐。
在光武帝和后来的数位皇帝的推动下,东汉掀起了一股论难风潮,同时涌现出一大批善论难的人才。班固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自然也受到说经论难的熏陶,善于论难。
在朝廷大事辩论中,班固凭借他的论难才能多次得到奖赏,可见其对儒家经书的熟稔。在《汉书》论赞中,班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常出自于儒家经书中的一些观点。
除此之外,班固在《汉书》中还尤为喜欢归纳总结,得出一些普遍规律,和东汉论难流行归纳的思维方式如出一辙。正是如此具有特色的论难方式,使《汉书》具有较高的名气。
四、《三国志》与《后汉书》的独树一帜东汉末年,说经论难逐渐倾颓,往日的言之有物变成虚言饰词,再加上战乱频发,关注个体精神成为当时的主流风尚。
人们谈论的内容也从以往的经书变成人的才能,论才性成为当时的社会风潮。诞生于这个时代的《三国志》论赞,也就以评价历史人物的才情能力为主,并给他们取相应的名号。
比如称刘备为“英雄之器”,这一独特的论赞方式,向我们展示各种历史人物形象的同时,也为后来的统治者提供了任人用士的经验,发扬了“经世致用”的著史传统。
和前两者相比,《三国志》的论赞更为独树一帜,也被后来的许多人所喜爱,所以它的名气自然也比较高。
而论才性这股风潮,一直到三国正始之时才被玄风所取代。玄谈之风讲究知识渊博,反应灵敏,口才捷达,口才不好的,就以笔谈论,做文章来当辩论词。
《后汉书》的论赞就受此影响,精细入微的论析名理、提出新颖的观念比比皆是,这些都是在当时颇受称赞的。也是这些精思妙解,为《后汉书》提高一些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