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地孤城寇若林, 两公犹解障妖祲。
大梁襟带洪河险, 谁遣神州陆地沉?
这首诗题为《双庙》,是范成大路过南京时,去“双王庙”拜祭张巡和许远这两位唐时英烈时所作,需要说明的是,此南京非今天之南京,宋时以商丘为南京,亦即唐时的睢阳也。
双庙是为颂扬安史之乱时张巡、许远两人苦守孤城不屈而死而建的。范成大是以古讽今,由唐代张巡、许远守卫“平地孤城”的功绩,引出宋代中原陆沉的现实。
此诗表面上是在质问谁应该对失黄河天险负责,其实是在对朝廷放弃抵抗,屈膝求和的一种责难;也就是说,谁应该对本朝失土之责负责呢?这句反问,有力地表露出诗人的愤慨和强烈的爱国感情。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这首诗名为《州桥》,所要表示的意思就再明白不过了,诗人重踏大故都,看到沦陷后的汴京景象,心中感慨万千,于是,便通过对汴京父老急切地盼望宋王朝早日驱逐侵略者,收复失地的描写,表达了广大沦陷区的人民强烈的爱国感情,对宋王朝偏安一隅、不思统一流露出强烈的不满情绪,其感情何其浓烈!
范成大出使金国时年45岁,据《宋史•范成大传》中记载,“初进国书,词气慷慨,金君臣方倾听,成大忽奏曰:‘两朝既为叔侄,而受书礼未称,臣有疏。’搢笏出之。金主大骇,曰:‘此岂献书处耶?’左右以笏标起之,成大屹不动,必欲书达。既而归馆所,金主遣伴使宣旨取奏。成大之未起也,金庭纷然,太子欲*成大,越王止之,竟得全节而归。”
这一大段就不翻译了,反正是范成大在金人的朝堂之上,大义凛然,冒着生命危险,完成使命;当范成大在馆所等着金主答复时,守卫小吏悄悄告诉他,有的大臣议论要扣留你,范成大于是作了一首七绝以作答:
万里孤臣致命秋,此身何止一沤浮!
提携汉节同生死,休问羝羊解乳不?
这里面引用了苏武的典故,当年苏武牧羊,匈奴言何时公差产仔就放你回去,范成大用此典,就是告诉金人说,我万里而来本就没打算活命,此身还不如一个小水泡那么轻。我与所持的汉节同生共死,你们就不要问公羊有没有奶可生了!
故而史书在其传后有赞语曰:“成大致书北庭,几于见*,卒不辱命。……有古大臣风烈,孔子所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者欤?”
范成大返回朝廷以后,他把这一路的使金日记辑为《揽辔录》一卷,七十二首诗辑为《北征集》一卷,这足可以让当时和后世的人们由衷敬佩他的勇敢、镇定和自信。
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
遗老不应知此恨,亦逢汉节能沾衣。
这是陆游在读了《揽辔录》后所发之感叹,称它对女真国内的事情“皆究见本末,口讲手画,委曲周悉”,对书中倾注的爱国情怀尤为心领神会,称赞不已。
不过,范成大此行只是全节而归,并没有达到宋朝预期之目的,宋孝宗提出的改变接受国书礼仪和归还陵寝之地的要求,被金世宗断然拒绝,所以,范成大谦虚地说他这次是“许国无功浪著鞭”。
但是,范成大以国事为重,主动请缨,慷慨抗节,不畏强暴,在剑拔弩张的金廷猝发私书,临危不惧力争国体,这样的忠肝义胆,在当时就受到了敌对双方宋金朝野的一致赞扬,也留下了范成大一生最辉煌的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