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性论的作用
古人说:“食色,性也。”这是人性学说很重要的例子。
有人认为人性学说没有什么用处。另外的人认为:
人性学说是中国封建社会治国的理论依据。儒家提出性善论,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主张德治。孔子说:仁者爱人。孟子认为:人的本质是善的。只要修行养性,就会舍身取义,*身成仁,天下就会太平。法家提出性恶论,主张法治。韩非子说:儒家礼仪教化,墨家兼受非攻,道家出世无为,都无济于事。只有惩恶才能扬善,才能治国安邦。
人性论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中起过巨大的进步作用。中世纪意大利出现人文主义,即人道主义思潮,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提倡人权,反对神权。十八世纪,这种思潮以天赋人权的形式和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
有些人认为人性论是文艺理论的基础。
*认为: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抽象的人性。在阶级社会里,只有带有阶级性的人性,没有超阶级的人性。我们主张无产阶级的人性,人民大众的人性,而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主张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人性。他们的所谓人性是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延安有些人主张的所谓文艺理论基础的“人性论”是完全错误的。
二,人性的性质
到底什么是人性?人性的性质是什么?人性是不是含有阶级性?
人性是指人类不同于动物的共同本性,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现在我们以“食色”为例来分析人性。
人和动物一样有食欲和性欲,这是自然属性,没有阶级性。
人用什么方式获得食色,这是社会属性。社会属性包含人性,但不一定有阶级性。假若是自己劳动获得食物,自由恋爱自愿成婚,并没有阶级性。假若是通过掠夺和剥削或特权等不劳而获的方式获得食物,通过强奸和抢婚,或者买卖包办拐骗成交,或者像张爱玲那样爱上汉奸胡兰成,则具有阶级性。
假若食物是通过劫富济贫或土改得来的,这是阶级斗争,具有阶级性。
假若食物是偷来的,这是饥饿难忍或自私自利的人性表现,不一定有阶级性。奸商囤积食物卖高价,这是奸商唯利是图的阶级性。
情*不一定有阶级性,可能是兽性一样的个人脾气。还乡团*害农会干部,是阶级报复,或是土改时枪毙恶霸地主,这是阶级斗争,具有阶级性。
有人认为:爱国主义和民族感情不能完全归结为阶级性,但是包合了阶级性。
三,联系实际评价人性
人性是善还是恶,由于立场和观点不同,对同一个人的评价也不相同甚至相反。下面以两位母亲为例。
高尔基写的《母亲》,她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工人妻子。儿子参加革命,她受到教育。后来儿子被捕,她接着去散发传单,宣传革命,被捕后坚贞不屈。读者认为她从一个普通妇女变成了伟大的革命母亲。
中国有本长篇小说,写一个妇女,同几个男人生了八女一男。长女和二女是同她姑父私生的,三女是同卖鸭的外乡人私生的,四女是同江湖郎中私生的,五女是同一个光棍私生的,六女是同和尚生的,七女是被四个败兵强奸后生的,八女和儿子是双胞胎,是嫁给外国的牧师生的。她的女儿分别嫁给土匪,国民党,共产党,窑子和外国人,都是各自丈夫坚定的冋路人。儿子一生嗜乳,因奸尸判刑十五年,改革开放当上一个公司的董事长,后被骗变穷,最后背着母亲投河自尽。
要了解详细情况,最好读原著。这书是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写的。有些读者可能不习惯,要耐着性子看,这样就能更好地了解这位母亲。
作者在自序里说:“这样的母亲是伟大的,甚至,是更具代表性的,超越了某些畛域的伟大的母亲。” 作者“谨以此书献给母亲的在天之灵。”也有读者说这是一位伟大的朴素的无私的母亲。而另外的读者则说:这是一位无知无能无德的荡妇,几亿中国妇女中很难找到几个。写这样的母亲简直是丑化中国成亿的母亲。
读者的不同看法,可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只是从食色入手对人性进行剖析,同大家一起思考,怎样破解意识形态方面的一些难题。但有些难题很难被解,像上述同几个男人生了八女一男的母亲,人性是不是伟大?这样的人性有什么作用?网上争得不可开交。不知尊敬的读者诸君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