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徐悲鸿正在作画
同年12月13日的上午,正当廖静文正在上课时,忽然有人来教室找她,找她的人会是谁呢?
当廖静文来到校长办公室时,一个陌生的男子立刻起身站起来。在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后,她才明白一切。
原来,*在收到廖静文寄来的画作后,当即写了一封回信交给秘书田家英。田家英带着*的亲笔信离开之际,*还特地嘱咐:“告诉徐悲鸿的遗孀廖静文同志,一定要把她丈夫留下的一双儿女抚养成人。”
就这样,田家英带着*的嘱托来到北京大学找到廖静文,并将亲笔信交到她手中。廖静文郑重接过信,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道:
“静文同志,十月间的信和徐先生所绘奔马,早已收到,甚为感念。兹派田家英同志询问你们的情况,如有困难,请告之为盼!顺致敬意。*,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十三日。”
图|*写给廖静文的亲笔信
读着*信中的内容,廖静文的眼泪再次忍不住决堤,最终忍不住啜泣。眼泪止住后,她像田家英转达了自己感激之情并表示:“请*放心,我一定会将孩子们照顾好,继承他们父亲的遗志。”
廖静文趁着放暑假之际,来到丈夫生前的故乡宜兴、上海等地,踏寻他当年的足迹。1957年,廖静文担任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在工作期间,他收集了关于丈夫生前的资料,并为继承他未竟的事业做准备,包括写一本关于徐悲鸿生平的书籍。
1983年,徐悲鸿纪念馆在*和周总理的过问下在北京西街口大街西正式落成。与此同时,她撰写的《徐悲鸿一生》也终于出版问世了。
为了完成这部著作,廖静文花费了巨大的经历。而促使她完成的动力,是对徐悲鸿的爱和对中国美术事业崇高的责任感。
图|廖静文在徐悲鸿纪念馆
此后,廖静文先后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妇联代表等职务,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让她欣慰的是,儿子庆平继承了徐悲鸿的遗志,留学归国后来到中国美术学院任教,后担任徐悲鸿纪念馆副馆长职务;女儿芳芳留学法国后,也不遗余力地在海外宣扬父亲的艺术成就。
在短短数年间,廖静文在出版徐悲鸿各种文集、画册的同时,还在国内外开展了一系列展出,既宣传了徐悲鸿的艺术成就,还促进了文化交流。
1995年,廖静文还一手组织了“徐悲鸿百年诞辰”系列纪念活动,四处奔走筹款,许多学者和国家*纷纷前来祝贺。
对于徐悲鸿的艺术主张,廖静文的目光是深远的,她以徐悲鸿纪念馆为阵地,每年创办进修班,先后培养了一大批美术人才。此外,她还和儿子徐庆平创办了“徐悲鸿艺术学院”。
图|徐悲鸿儿子徐庆平
随着廖静文年岁渐长,再加上身体原因,她逐渐将身上的担子交给儿子徐庆平。虽然比原来轻松不少,但她还是不遗余力地参加各种馆内外的活动,这些都和徐悲鸿脱不了关系。
由于年老多病,儿女们各自成家,廖静文一个人倍感孤独,对徐悲鸿的思念之情更加深刻。每逢清明时节,她都会来到徐悲鸿墓前大哭一场。每到夜半阑珊,她总会捧着徐悲鸿的遗像默默流泪。
2013年,廖静文90岁大寿之际,前来贺寿的一位宾客对她说:“徐悲鸿先生并没有离去,您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纪念他,他便成为了长生不老的传奇。”
听完这句话,泪水悄悄划过廖静文的脸庞,她缓缓说道:“如若有黄泉,我在百年之后与他相见,我要将自己的头靠在他的胸前,向他诉说我这60多年来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