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最简单的解释知乎,知行合一的三种境界 解读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29 04:18:34

知行合一最简单的解释知乎,知行合一的三种境界 解读(1)

周日下午,我在线下分享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虽然讲得不够全面,但基本上把自己的理解讲出来了。现在就把当时用过的几张卡片整理了一下,写成了这篇文章。

对于不了解王阳明,或很少听说知行合一的朋友,一上来就生硬地解释知行合一的概念,一般很少有人听得进去,毕竟在网上一搜到处都是。

于是我就把知与行拆分,先去理解什么是知,什么是行,再讲到知行合一,理解起来就简单得多。

所谓的知,是指一个人内心真实的想法。可是一个人知道什么是知,是很难的,知道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是不是真的知,更难

因为你认为自己知道的东西,不一定是真的知,有可能只是自己的碎碎念而已,或者别人认为的知,强加给你,你接受罢了。

比如吃饭不能说话这件事,你认为是对的,《论语》也说「食不语,寝不言」,在跟别人吃饭时担心说话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于是你不敢说话了。这是你的知。

可是有的人却不介意,你跟他吃饭一言不发,他还有可能生气,说你不把他放在眼里,不然为什么一句话都懒得说,于是你就说话了。这也是你的知。

知行合一最简单的解释知乎,知行合一的三种境界 解读(2)

这种知有什么意义呢?一点意义也没有,它不是你的知,更别说真正的知了。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你为什么要给那个孩子那么多压岁钱?是什么道理?

你是为了让小孩子高兴,还是让他的父母对你有好感,说不定哪天能帮上你的大忙?

再比如,你答应这个人的求婚,而不是别人,是基于什么样的知?是对方对你好?父母逼的?对方有钱?还是怕自己嫁不出去?

这都是外界强加给你的知,不是真的知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知呢?

我认为辨别真正的知,有两种方法:

一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

二是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即对照阳明心学四句教中的知善知恶: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从这里看出,良知才是真正的知,是能区别善与恶的知。这种知,才有意义。

知行合一最简单的解释知乎,知行合一的三种境界 解读(3)

我就用一个例子来说一说。

假设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吃红烧肉,在没有看到红烧肉之前,我们暂时没有任何善与恶的概念,只知道它是一种食物而已。

可是当一盆香喷喷的红烧肉端上桌时,我们就动了善恶的念头。

当然,这种善恶并不是我们平时说的好人还是恶人,而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方便我们辨别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

吃不吃红烧肉,怎么就扯到善与恶呢?

假如你身体很好,红烧肉没有毒,你也很喜欢吃。——这时你吃了,就是善;不吃,或者不好意思吃,就显得矫情了,这是恶。

可是你身体不好,还有严重的脂肪肝,吃红烧肉有可能让病情恶化,不管你多么想吃,咽多少口水都不能吃。——这时,不吃,就是善;你吃了,就是恶。

知行合一最简单的解释知乎,知行合一的三种境界 解读(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