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定格在公元200年之后,有历史学家准确的考证为208年,此时的宜昌被称为夷陵,城内风平浪静,但空气中飘来焦糊的味道,仍然是一种战争的气氛。
那时汉室分崩离析,化为三国鼎立。除了魏国大一点,吴国其次,蜀汉还没有眉目。全中国的人口比现在一个省强一点,但这并不影响战争。
宜昌作为一个边防要塞,人口自然有限。尽管人口稀少,但堡垒森严。长江上的船只受到严加盘查,外来的新面孔马上引人注意,所有的战争资源都被官方所控制。
北方势力的代表曹操,出身比较卑微,充其量算一个富家子弟。但他在乱世岁月看到汉室的乱象,忽发奇想成立一个“公司”。这个公司的目标只有4个字:改朝换代。
这个想法听起来有一点像痴人说梦,但曹操不是别人,他没用几年就已经完成人生的三部曲:
第一,是“散家财、合义兵”。
讨伐在汉室“携天子、令诸侯”的董卓,虽然首战失败了,但随后大破黄巾军,得青州降兵30万人,不仅巩固了自己的势力,也进一步积累了军事斗争经验;
第二,是“据许昌、迎献帝”。
他听取谋士的建议,将汉献帝弄到自己的手中。“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蓄军资”。先后平息了吕布和袁术等一批猛人的武装割据,使自己成为了一支劲旅;
第三,是“战官渡,定北方”。
在建安5年,大约是公元200年左右,曹操通过养精蓄锐,发起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官渡之战”。先是奇袭袁绍在乌巢的粮仓,然后全线出击,一次就斩敌8万人。后来又降敌20余万,一战拥有半壁江山。
曹操之所以成为伟人,是他具有统一中国的雄心。
占领北方之后,南方还有六郡,最大的势力是荆州的刘表和江东的孙权。就兵力而言,他们都已经不在曹操的话下。他早早就让部下做好吞并江南的准备。
大战一触即发。历史上在南方的土地上发动百万人战争,曹操是开了一个先例。这时,北方修船养马的消息,早已通过中原的北风,带到了长江流域……
事情就这么凑巧。公元208年初夏,就在曹操在做进攻准备时,镇守荆州的皇家代理人刘表得病,到盛夏曹操开始进攻的时候,刘表就在襄阳一命呜呼!
刘表死的时候,他托孤给投奔自己的皇室成员刘备。
刘备是个人物。除了他自己是汉家的宗室,他还有团结高手的真本领。受人之托,他忠心耿耿。但是刘表的夫人蔡氏,认为吃嗟来之饭的刘备不行,不太对眼。
她疏远刘表能征善战的长子刘琦,却让自己的亲生骨肉刘琮继承荆州牧。没想到这个纨绔子弟,在曹军还没有到来的时候,就亲手把荆州图献给了曹操。
当时,刘琮在襄阳,刘备在樊城。等刘备得到这个消息,他马上过汉水回马江陵。
在途中,人们劝说刘备进攻刘琮,这样就可以占有荆州,刘备不忍心这样做。江陵老百姓认同刘备的人品,认为他是匡扶汉室的不二人选,就收捡铺盖跟着他南行。
当时,随着刘备南下的有十万之众。可惜主战力量没有几个,大多数都是赶着牛,推着鸡公车和背着包袱的老百姓。
这情形有一点像中国工农红军过湘江之前。只是在路上的是汉室的家当,而红军抬着的是整个苏维埃的国家机器……
眼看刘备要撤,曹操的先头部队就派5000快骑紧追。
实际上在此之前,刘备同曹操打过交道,他俩还在一起喝过酒,共过事儿,也相互打过仗。那时刘备的警惕性很高,让曹操觉得他当前敌人是袁绍,没把这个皇室成员完全当回事儿。
现在一听老百姓对他这么拥戴,感觉到不灭刘备后患无穷,所以派兵紧追不舍。
当时,刘备从陆地上迁移,结拜兄弟关羽带船数百艘,经水路绕道“使会江陵。”眼看曹军从陆路追来,刘备势单力薄,又加之随行百姓拖累,早已溃不成军。他只能在前面跑,让另一个结拜兄弟张飞和一名猛将赵云断后……
在这个节骨眼上,猛人正式出场。
据陈寿《三国志》记载:“张飞翼德,涿郡人也,少与羽俱事先主。”
张飞是一个北方佬,今天的河北涿州人,年轻的时候与关羽一起追随刘备。刘备跟着曹操击败吕布之后,张飞封为中郎将。刘备脱离曹操之后,跟着袁绍和刘表,张飞一直是刘备的部下。
刘备惊慌失措地南逃并不轻松。眼看在宜昌当阳就要被曹军追上,便抛下妻儿逃生保命。他令张飞帅率领20骑兵断后。
历史记录,张飞守住河岸,拆了河桥,怒目圆睁,手持长矛大叫:
“我是张翼德,谁敢前来与我决一死战? ”
大家都知道,刘备手下的张飞不是个好鸟。曹操军队无人敢应,故刘备就得以逃脱……
这一点就显示了张飞的忠诚、勇敢和义气,绝对是个挖心掏肺的好哥们!
据《兵事钩沉》一书的文章记载,长坂坡发生的战事很多,战争中出现了两位叱咤风云名扬千古的英雄,一个是涿州的张飞,另一个还有常山石家庄的赵云。
汉代名将赵云,字子龙,古代正定人,不仅是《三国演义》中传奇人物,也是真实历史上的一位勇将。他一生多数时间追随刘备,只是没有参加“桃园三结义”而已,但对刘备赤胆忠心,也能媲美关羽和张飞。
此时,他也在长坂坡大战中出场。
当时,曹军追来之后,人也已经四处跑散,瞻前顾后的赵云是仓皇迎战。在刀光剑影之中,他发现刘备的甘夫人和幼子阿斗落入敌阵,急得大汗淋漓……
话说刘备逃离长坂坡后,居然不见赵云。有人就给刘备讲,赵云可能投曹。刘备听后,马上将自己的手杖扔向此人,大叫“子龙不会背我也”。
话音未落,只见赵子龙救甘夫人及幼主回队。这便是这赵云“一次救主”,后来还发生了赵云“二次救主”。
这个情节不是罗贯中的想象力贫乏,而是作者通过这一种叠加,反映赵子龙也是绝对忠诚的哥们!
按照桃园“三结义”的说法,目前刘、关、张都已到齐。他们从北方而来,丢下了白花花的大馒头,又端起来白花花的大米饭,齐聚在长江之畔。还有一件共同的伟业,就是光复汉室。
关于历史上桃园“三结义”的说法,历史学家一般都不做采信。原因还是那个问题,怀疑是小说《三国演义》虚构。
他们三人的感情确实好。陈寿在史记《三国志》中记载,他们同吃同玩同寝,团结奋斗,大家“恩如兄弟”。
普通百姓看的是一个“义”字。但在前面还有一个“恩”字,这才是感情的本质。
实事求是的讲,关于建立蜀汉,单靠三个兄弟力量还是有限。而且这几个人善于打打**,必须还有第4个人。
就在关羽赶到,三个人到齐的时候,一段“三顾茅庐”的故事也在这前后发生,隐居南阳的诸葛亮终于登场。
史书上对诸葛孔明的记载很多,他确确实实是一个值得历史记载的人。除了他饱读经书,还有他知未来懂玄机;更让人叫绝的是他还会搞发明创造,擅长一些高科技。
孔明是被传说和神化的高人,民间有一种说法,他是鬼谷子的学生的学生。
史*载孔明读书多,也看破红尘,20多岁就选择隐居山林。但这个人还是有一点被正统思想,也是重感情,讲义气。他被刘皇叔和两个兄弟义气所感动,最后也加入了光复汉室的队伍。
“3 1”,有主公,也有强人、猛人、高人。刘备的队伍从人才上讲,具有当时中国最强大的合伙人阵容。智商不低,还爱玩情商……
诸葛亮是一个明白人,一开始就在“隆中对”中道破天机:
“曹操挟天子,占有天时;孙权坐江东,有地利;皇叔为皇家后人,占有人和。目前已然形成三足鼎立。”
说其破解之法,必须采取“三步走”的战略,主要是攻荆州,取益州,和诸戎,抚夷越,结孙权,修政理,联吴灭曹统一全国。
大师指点迷津的话,吐字都不多……
现在看来,刘备带着关羽和张飞拜访孔明,真是不虚此行,就这样确定了三国鼎立的战略。所以,在战争最根本的不是装备和力量,最核心的东西还是战略。
史料记载,刘备的队伍当时并不多,而且许多都是残兵老将。但是,因为有关羽和张飞这样的方面军司令员,还有身经百战的旧部赵云,以及降将马超和老将黄忠,包括关羽的儿子关平等,还有一定的战斗力。
在赤壁大战中,战役主力是吴国的水军。关羽的部队主要是保障战场侧翼安全,哥几个在赤壁之战显示并不多。但肯定起了重要作用。
赤壁一战,以火功告捷。曹军大败,逐步退到汉水流域组织防守。这个战略相持阶段,给流离颠簸的刘备带来战略缓冲……
公元208年之后,刘备联合孙权,下大力来促进三国鼎立的格局。
在这个阶段,孙权是主场,刘备是客场。刘备一个是人少,一个是没有地盘,要想落地生根,就必须还得打下去。
当时,曹操将他信任的猛将曹仁放在荆州守城,这里是长江中上游除三峡屏障之外的又一道险关。它上接三峡,下控大江,南顶湘水,北连中原通道。谁占领荆楚的咽喉,就控制了大中华的枢纽。
刘备和孙权决定拔掉这颗钉子!
刘备有言在先,如果荆州拿下了,就由孙权借给刘备做根据地。是役,由孙权的名将周瑜夹攻曹仁,关羽“绝北道”,这样南北夹击,就取得了胜利……
许多人研究三国,都不太注意这一次占荆州。其实这一次战斗十分重要。
其一,是刘备和孙权夺回战略要地。其二,是战场形势发生逆转,荆州转身又成为刘备发展的桥头堡。其三,是这次排兵布阵,明确刘备和孙权的主将就是关羽和周瑜。
夺取荆州之后,刘备自己选择发展方向,是占领南部长沙、零陵、武陵、桂阳四郡。这一下刘备就有了广阔的根据地,这也为他向四川发展创造了前提……
荆州大捷,千万别说和宜昌没有关系。
当时,镇守宜昌的仍然是刘表部队的一支。宜昌城乡的人们忙着支前,一会儿是派苦力,一会是烙大饼,一会儿是修船只,虽然不是战场的中心,但也是全民皆兵。
宜昌,是整个战役的后方基地。
当然,在远安、当阳和枝江一线,那都是战场的核心。当地的妇孺老幼都躲在山上和沟渠,青壮年几乎都上了战场。他们搬运粮草,抬送伤员,有的还直接参加了战斗。
所以,这一场南北战争,不仅仅是长坂坡的那些故事,还有宜昌老百姓的心酸血泪史。身处战火,每一颗火星子溅到普通老百姓的身上,都如同迎面泼来的一个油锅,哪有“吃瓜”的群众……
夺取荆州之后,关羽留在江北受封为“襄阳太守”,便开始更加活跃起来。
关羽是“桃园三结义”的二哥,但他一不是皇室成员,二不是燕赵大地的后生,他的祖先是一个晋国人。
《三国志》记载:“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与先主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难。”
这就说清楚他是解州人,因为惹了官司逃到河北涿州。遇到刘备招当买马,他同张飞一起伴随主公左右。既是警卫,又是二将,遇到任务从不贪生怕死。是一个“忠义”当头的人,也是一个美男子。
当然,刘备对关羽也不薄,一来是觉得他靠谱,二是有好事雨露均沾。
话说那一年刘备*刺史得了徐州,在选拔徐州的太守时,很多人都想得到这个容易建功立业的位置。刘备力排众议,推荐了自己的关二弟,可见这不是一般的情谊。
其实,对关羽恩重如山,不仅是刘备。他后来的对手,曹操也对他十分关心。
曹操是一个千古奇人,奇就奇在他善于用人。建安五年曹操东征,刘备投奔袁绍,把二弟留在曹操部队。曹操通过和关羽的接触,觉得他是一个人才。于是,又是送美女,又是封将军,一点儿都没把他当外人。
关羽也知恩图报。曹操的军队进攻到一个白马的地方时,遇到袁绍的猛将颜良,硬是久攻不下。这时,曹军*出一匹黑马,他冲入敌人阵地,在万人之中取了颜良的首级,此人就是关羽。
在这之后,曹操上报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这不也是知遇之恩?
但是,关羽虽然受封并不高兴,而且一直闷闷不乐。曹操让部将张辽了解关羽的心事,关羽说了实话:
“曹公待我情谊深厚。但我也受刘将军的深恩,曾经答应他同生共死……我必当立功来报答曹公之后,才能离开!”
关羽说到做到。他在后来立了大功之后,千里走单骑,回到了刘备身边。
曹操曾经有言:“这是一位义士!”刘备也曾经评价他是“忠义典范。”孙权讲得更清楚:“关将军是博命换信之人。”
所以,关羽始终是刘备的先锋军,在荆州又担当重任。不仅领兵打仗,军队建设的问题也提到议事日程。他在众人的建议下,做了几件扎实事:
第一件事,就是操练水军。
关羽的部队到南方,环境发生变化。这里到处都是江河湖畔,光靠陆军是不行,过去的骑兵和步兵都成了旱鸭子。为了改变战局,适应环境,他开始操办水军。
关羽对水军的研究,也不是一无所知。
当时,刘备带领张飞从北方逃往南方,关羽在长坂坡没有一声吼,主要是他正带领刘备的水军从水路赶往南方。虽然错过战机,但一路作战使他对水军比较看好。
史料记载,在关羽建设水军的时候,他把从长江上游放下来的木排截留造船。然后,从当地招收的大量识水性的兵士,并请长江和洞庭湖的渔民指导操练。关羽很快就操练出一只未来蜀汉舰队。
第二件事,就是建设堡垒。
荆州古城建立于楚汉时期,与荆州古城遥相呼应的有楚都纪南城,还有沮漳河流域的故都丹阳城,再就是三峡峡口的夷陵城。因为有这些故城老城,才构成荆楚大地的交通网和防御体系。
但是,纪南城被烧毁,丹阳城等堡垒已经破败,而夷陵城与荆州相距比较远,所以他要新建更强大的防御体系。
在枝江和江陵的交界处,荆州城的平行线,也就是沮漳河流域向长江的入口处,修建一座城池是他的计划,后来这座城池被人叫着“万城”。
从这个名字来看,这座城池的规模不会小,既然是统管万城,至少要比荆州还大。
为此,关羽从多方面筹集劳力和物资,他从宜昌、荆州、包括江南湘北的广大地区征用民夫,到了工程的关键阶段,他甚至把监狱的犯人也放出来干活。
万城因为修建时以土为垒,在后来的风雨侵蚀中灰飞烟灭,但“万成”这个名字则一直保存在沮漳河边……
下有万城、荆州,上游还有好兄弟张飞担任太守的夷陵城,这就构成纵横交叉、互为支撑的防守体系。
第三件事,是派出人员向北方的渗透。
关羽向北方派出大量经过化妆的商人、匠人和乞丐,包括算命先生等。
从这一件事情来看,关羽是从战略目的来考量的。他知道刘备的宏图大业,迟早一日要打回北方。所以,向北方的城市、军队和农村,派出了大量的卧底……
关羽还在长江沿岸统筹防御体系,包括他把夷陵、益州,特别是荆州附近的公安、石首、松滋、枝江、宜都和当阳等,都纳入荆州为中心的支撑重点,并亲自巡防各地的筑城、练兵和后勤。
历史记录,他亲自巡视夷陵,在这里看望担任宜昌太守的三弟张飞。
当然,在他看望张飞之前,肯定已经看望了刘备的夫人,也就是甘夫人和糜夫人。
《三国志》记载,刘备在新*败之后,关羽护送皇嫂甘夫人和糜夫人转移。他们到了沮漳河畔枝江之后,就把两位夫人安排在“万安寺”居住。这位忠勇仁义的二弟待嫂如母,每有空余都要来请安和安排生活。有时是十天半月就来一次……
万安寺一带后来因此因此改名“问安”,就是今天的枝江问安镇的由来。
关羽看望皇嫂,自然要看望兄弟。他到夷陵之后,在张飞的陪同下,参观了宜昌西陵峡口下的南津关。
南津关是长江三峡的险关要塞,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所以派张飞在这里安排重兵防守。据说书人所讲,那天因为二哥的到来,张飞特别高兴,他亲自到擂鼓台擂鼓,展示他加固的堡垒和士兵操练。
只见鼓声响过之后,士兵们马上进入阵地,水军的战舰威风烈烈,陆上的士兵各自为阵。鼓响二次,所有战船如同万箭齐发,所有士兵便*出堡垒严阵以待。
随着擂鼓台的锣鼓声变化,岸上的陆军和水上的士兵,不断变换着阵型,让关羽和张飞两兄弟非常高兴。
他俩还一同来到磨基山。在这里他俩眺望夷陵古城的美景,感慨万千。
关羽关切地问:夷陵用兵可多?
当时,张飞手中只有4000兵力。但他怕二哥操心,张口一说:“2万丁也!”
一向带兵严谨的关羽不信,马上要鸣金点兵。张飞一看不对,嘻嘻哈哈地拉着二哥去喝酒,把点兵的事放到明天再说。
那一晚,张飞招待二哥吃的什么饭?喝的什么酒?上的什么菜?还有哪些人?历史都已无从考证,反正兄弟两个非常开心。
酒喝到最后,张飞要陪大哥去睡,关羽跟他讲还有一件事情。喝了酒的张飞,早已经把关羽点兵的事忘了,可关羽还记得很清楚,这一下可难住了张飞。
大约就在这时候,一个手下趴在张飞的耳朵旁边的嘀咕了一阵,张飞便一个劲儿的称好,答应二哥次日落实。
第二天三更,也就是凌晨天没亮,张飞便陪着二哥登上磨基山的点军坡。
由于天气还早,又处在长江边,操场当时雾气腾腾。关羽只见看台前面堆了几堆青树枝,张飞名曰是点火照亮。但见冒烟不见火,所以当时烟雾弥漫。
突然,随着鸣金敲鼓,张飞的马队拖着树枝在操场上飞跑,又名曰是打扫卫生,制造气氛,操场早已搅和得睁不开眼。
礼炮三响,张飞的4000兵马从阅兵台前跑了一圈。接着,前面的头连着后面的尾又跑一圈,接着再跑一圈。一共跑了5圈……
点兵还没结束,张飞边打起来哈欠赶忙说:“二哥,我没说假话吧!困死了,快困觉也。”
关羽笑而不答。也许他真的认为有2万兵力,也许他是看透不说透。兄弟就是这样,笑而不语,啥都在里面。
如今,宜昌市的点军坡还在。点军坡一带变成了点军区,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这里历史上因为战争而得名,如今却是宜昌自然环境最好,储备土地最多,最有发展潜力的一个开发区……
公元213年左右,刘备在荆州江南江北开发了一块土地,眼睛就瞄准了四川。那个时候,四川还有一部分逃难的皇室成员。刘备便带领诸葛亮和赵云等,沿江而上,进川扩充地盘,筹备复国。
这个时候,江南的四郡和江北的荆楚走廊,就全部交给二弟关羽经营,对这种安排刘备最放心。
这样,关羽的荆州太守,实际上就成了刘备在湖北、湖南和广西革命大本营的总司令……
主公进川,很快就传来好消息。
那是汉王室进川,蜀地一呼百应。同时,刘备重整旗鼓,很快占领汉中广大地区。这样一来,刘备光复汉室的伟业,通过占领湘鄂川陕等大部分地区,蜀汉终于有了一个大概轮廓。
前方传来好消息,关羽在却高兴不起来。原因是孙权看到刘备势力的拓展,心里不爽,有要回荆州之意。
其实,孙权也不是等闲之辈。
魏国来犯,吴国没能力获胜,需借助刘备的势力。现在,刘备已成了气候。当初只是说把荆州借给他,怎么也没想到“刘备借荆州,一借永不还”?况且蜀国在上游,将来出川击吴有地理优势,刘备手里的荆州成了东吴的一块心病。
这就是历史上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外交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有利益的妥协。
除此之外,曹操的部队经过休养生息,也想一口吞占荆州,重伐吴越。在刘备入川之后,曹军就不断地在汉水流域和沮漳河畔,采取袭扰、蚕食和挤占的战术攻势,也让关羽愁眉不展。
自古以来,兵怕苦战,将怕久缠。打仗就是一个冲锋,死就死、胜就胜,最害怕的就是久拖不决,日夜相战。而曹军刚好是采用的这一种持久战,它的国力拖得起。
但关羽就是关羽。你白天来我白天打,你晚上来我晚上打,天晴来我也打,下雨来我也敢打,缠着打追着打,最后打得曹军也打不下去了,只好休战。
在这种情况下,关羽虽然没有打大仗,但是稳固后方的功劳,与前方荡寇建国也不相上下。他还一直想方设法减轻汉中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