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含哲理的古诗300首,关于哲理的古诗大全完整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29 10:43:27


自赞
这个川老蜀,浑无奇特处。
问禅禅不知,问教教不熟。
懒散三十年,人天忽推出。
握条短杖藜,打佛兼打祖。
【赏析】
这是一首运笔诙谐,生动展现禅宗灵性的禅趣诗。
这个川老僧,着实毫无自赞处,问禅不通,问佛不熟,只管呆然兀坐,懒散度日。幽居三十载,尽洗凡心莫洗愚。坐破松岩不记年,衲衣长是裹溪烟。“万念孤霞外,千秋一榻间”,(明人文震孟《山中结夏示家弟启美》)忽然大开天眼,得到了大自在,竟又是一个呵佛打祖的主儿。全诗一气流贯,意气自足,可堪一读。
清僧诗中有不少均表现这种大自在的禅趣。如清僧惠因静的《问处》诗为:“问处分明答处亲,半同含笑半同嗔。君看陌上二三月,哪树枝头不带春。”清·圣可玉的《拆却空王殿》:“拆却空王殿,掀翻狮子床。太平无忌讳,在在百花香。”无不自在畅快,意气风发。
★性休(生卒年不详)
字尺木,明末清初爱国诗僧。
渔父图
东西南北任遨游,万里长江一叶舟。
梦里不知身是客,醒来大地忽新秋。
【赏析】
这是一首清新晓畅、轻灵自在的渔父礼赞诗。
首二句写渔父的行踪,以天地为家,江湖为伴,轻舟为侣,四处漫游,任由西东。尾二句描写渔父的心境:人本江湖一过客,只是不知在梦中;等长梦初醒,方知世间行、人世游原是一场大梦。结句“醒来大地忽新秋”句意蕴隽永,觉醒后的高士们发现整个大地世间竟是一派秋高气爽的景象,这一景象也正是渔父心灵的写照:大地江湖无不充满了禅的灵性与机趣!
中国古代诗词中,描写渔父的佳作可谓不胜枚举。渔父在文士笔下,是幽居江湖的隐者的象征,是洞明世事、不着世尘的闲适高士。自从西周姜太公垂钓渭水,东周孔老夫子鼓吹“智者乐水”之后,披蓑带笠的渔父的形象常在文入画师的笔墨下出现,成为他们眼中的清高不俗和傲然嫉世的象征。试看如下几首:
贯休《渔者》诗为:“风恶波狂身似闲,满头霜雪背青山。相逢略问家何在,回指芦花满舍间。”好一个“满头霜雪背青山”的老翁,居舍间铺满芦花,是何等的诗意与自得!
元明之际道教名派武当派的开创者张三丰曾作《渔父词》,描写了隐逸之乐:“湘雨湖云满钓蓑,逃名隐性乐如何!新日月,旧山河,成败兴亡莫管他。洞庭睡到长天晚,谁识高人张志和。”
明代洞庭老人的题为《歌》的诗句则清疏之至:“八十沧浪一老翁,芦花江上水连空。世间多少乘除事,良夜月明收钓筒。”
“身为渔父,志不在鱼。投竿直钓,悠悠江湖。钓不必得,得不求沽。烟霞为餐,天地为庐。弗顾独醒,颓然一壶。忘我忘友,浩歌可夫。”“乾坤都在一壶中”,(明僧怀让《斗室》)清人俞桐的一首《渔父》词俨然是一首渔父的浩歌。
★大错(1600—1673)
原名钱邦芑。万历进士。明亡后削发为僧,法号大错。诗具志士之情,与函可(1610—1659)、弘智(1611—1671)、归庄(1613—1673)、澹归(1614—1677)、读彻、普荷、南潜(1620—1686)、今种(1630—1696)、光鹫、大成、空昰、正喦、正志、函昰、戒显、荫在、函骆、性休、元鉴、同揆、大瓠、遘挺、原济(1642—1718)、宗渭、髡残(1612—1692)等等组成群星闪耀的爱国诗僧群。
祝发偈
一杖横担日月行,山奔海立问前程。
任他霹雳眉前过,谈笑依然不转晴。
【赏析】
这是一首气宇轩昂的热血之作、爱国之诗。
诗人在明亡后誓不仕清,祝发为僧,然而胸中的一腔碧血实难冷却,于是便化为感人的诗篇。首句“日月行”,喻指衷心为“明”。这一颗碧胆忠心,就是横刀于眉,也毫不更改,忠贞不渝。
“家国不幸诗家幸”,实为诳语,其实,家国不幸,最不幸的便是诗家。这些天地间的性灵之子,本来胸怀一腔造福天下的热血,却不料世事多舛,只好将满腔情怀,诉诸言律。如同宋亡元兴时一大批仁人志士隐居深山,留下标炳千秋的遗民诗一样,明灭清立,也造就了一批奔走呼号的诗人,救国无门之际,则祝发为僧,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不朽诗篇。正所谓是:“正士忠臣气最英,一言佐国死犹轻。不同谄曲偷安者,冒宠贪荣过一生。”(宋僧佛印了元)
“惊传一纸到辽阳,旧国楼台种白杨。我友尽亡惟汝在,而师更若复予伤。孤舟卧老长干月,破衲披残大漠僧。共是异乡生死隔,西风吹泪不成行。”函可的这首《弼臣病阻白门寄书并诗次答》,诗风沉浑,一句“破衲披残大漠僧”,展示出苍松寒柏般的高风傲骨。可与刘献廷的《赠行西上人》相照一读:“铁骑穿云旧拓边,大东归去浪连天。五更梦醒荒祠下,百战人酣绣佛前。风急雁行排远岫,秋高雕影落寒烟。与君共望中原路,衰草离离倍黯然。”
“复社”成员、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弘智(即方以智,1611—1671)作《独往》一诗痛惜知音尽失,独往愁深。诗云:“同伴都分手,麻鞋独入林。一年五变姓,十字九椎心。听惯干戈信,愁因风雨深。死生容易事,所痛为知音。”
明亡后先削发为僧后还俗隐居的钱澄之(1612—1693)作《夜归》一诗,表归隐之志。诗为:“江上霜飞吹客衣,菰蒲艇子夜深归。征鸿暗叫寻行度,野鸭齐惊破阵飞。近水林恋行失去,远村灯火望中微。犬声出屋春声歇,知有人开竹里扉。”
大错的《悉檀寺》表现了削发后的清冷心绪:“六十年前古佛身,蒲团小定悟前因。石桥松径当时路,担水搬柴旧日人。扫塔几番寻杖钵,翻经犹自拂埃尘。本来面目依然在,不向菩提印性真。”
长诗文书画,与同乡顾炎武友善,有“归奇顾怪”之称的诗僧归庄以《落花》诗表现其“苏世独立,横而不流”的坚定意志,以及对“兰摧玉折,萧艾为荣”的极端鄙视,自有一股倔强不屈之浩气:“江南春老叹红稀,树底残英高下飞。燕足就莺衔何急,溷多茵少竟安归?阑干晓露芳条冷,池馆斜阳绿荫肥。静掩蓬门独惆怅,从他江草自菲菲。”
出家为法号今种,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的屈大均,作有《白菊》一诗。全诗歌颂斗雪傲冰、气节凛然的冬菊,将它视为明遗民爱国志士的化身。诗为:“冬深方吐蕊,不欲向高秋。摇落当青岁,芬芳及白头。雪将佳色映,冰使落英留。寒绝无人见,梅花共一臣。”
★郑燮(1693—1765)
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着名书画家、文学家。乾隆进士。擅画兰竹,书融隶、楷、行三体而自成一格,性磊落不羁,多狂放言行,被列为“扬州八怪”之一,人称“诗、书、画三绝”。诗惯用白描,清新晓畅,真率自然。有《板桥全集》。
题屈翁山诗札石涛石谿
八人山人山水小幅并白丁墨兰共一卷
国破家亡鬓总皤,一囊诗画作头陀。
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
【赏析】
这首题画诗笔意沉郁却气度豪迈,“直抒血性为文章”,(郑燮《偶然作》)是一首饱含悲愤、感情深切的佳题。
诗题中的屈翁山即爱国诗僧、岭南三杰之一的屈大均;石涛(1642—1718)、石谿(1612—1692)、八大山人(即朱耷,1614或1626—1705)与弘仁(1610—1664)世称“清初四画僧”;白丁为善画兰的清初画家。本诗描写五位诗画家,在国破家亡后,毅然削发为僧,携一囊诗画,一身才华,誓不做清的顺民。他们把满腔的悲愤横涂竖抹成长条短幅,为后人留下丰厚的文化遗产。一生傲骨、满胸锦绣的板桥,从他们的画幅中看出的是“墨点无多泪点多”,那些着墨不多却妙趣天然的画作无不是由点点滴滴的热血与清泪交汇而成。八大山人画中灵奇鱼鸟的“白眼向人”,即是例证!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北宋山水画家郭熙的山水画论《林泉高致》)禅趣题画诗使诗与画相得益彰,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枝奇葩。
“晴川渺渺停春水,怪石峨峨插乱山。最爱夕阳烟寺里,千株古木一僧闲。”元人张宪之的题画诗《题画》可谓极品。
“境缘心妄起,心悟境自忘。三老同一笑,物我两茫茫。月照清溪水,风散白莲香。无端一笑已,千古笑何长!”从元明间诗僧良琦的《虎溪三笑图》,仿佛品味来自佛国的芳香与欢悦。
诗书画里手板桥亦留下不少精妙的题画诗作。如:“竹枝石块两相宜,群卉群芳尽弃之。春夏秋时全不变,雪中风味更清奇。”(《题画》)“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题画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等等。
一生多方外交,寄情禅悦,托意烟霞的板桥也留下无数禅诗。如《赠瓮山无立上人》、《赠博也上人》、《弘量上人精舍》、《赠巨潭上人》、《别梅鉴上人》等。现录禅诗二首如下:“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闭。”(《山中雪后》)“岂有千山与万山,别离何易来何难。一日一日似流水,他乡故乡空倚阑。云补断桥六月雨,松扶古殿三里寒。笋腩茶油新麦饭,几时猿鹤来同餐。”(《寄松风上人》)
清朝的士人中,不乏超然尘表之士,亦见清虚超卓之禅诗,至于寄情山水的僧者,禅逸之诗则更多不胜举。现略举数首于下:
“世事山居尽,衰年懒更加。鸟啼方梦觉,酒熟正梅花。天地容双鬓,渔樵共一家。溪边聊晚眺,倚杖数归鸦。”(钱曾《山居》)
“五月正炎热,山寒不中胜。好将双赤脚,去踏百年冰。”(陈鹏年《送静庵僧之五台结夏》)
“门庭清妙即禅关,枉费黄金去买山。只要心光如满月,在家还比出家闲。”(张船山《禅悦》之二)
“狂胪文献耗中年,亦是今生后起缘。猛忆儿时心力异,一灯红接混茫前。”(龚自珍《猛忆》)
“浑忘官职外形骸,小憩还招释子偕。未必有疑须问答,爱渠磨衲共芒鞋。”(刘墉《题徐树峰问僧图》)
“偶为看山出,孤舟向晚停。野梅含水白,渔火逗烟青。寒屿融残雪,春潭浴乱星。何人吹铁笛,清响破空冥?”(释宗渭《横塘夜泊》)
“出门无定所,一路乔松阴。流水道人意,青山太古心。偶然乘兴往,不觉入云深。独立发长啸,萧萧风满林。”(释古奘《山行》)
“一叶翩翩不系舟,夜深月落正堪眠。芦花两岸无余影,白鹭飞来破晓烟。”(释净观《一叶翩翩》)
★曹雪芹(约1715—1763)
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溪等,祖籍河北丰润。清代小说家,其着名小说《红楼梦》与《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被列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

癞和尚赞
鼻如悬胆两眉长,目似明星蓄宝光。
破衲芒鞋无住迹,腌臜更有满头疮。
【赏析】
这是《红楼梦》中的一首对癞和尚的赞诗,诗笔浅白,却意趣横生。
首二句自僧人的“鼻”、“眉”、“目”着笔,鼻如悬胆,双眉修长,满脸福相;双目炯炯,灿若星光,更显得睿智过人、清超脱俗。首二句诗意张扬,尾二句则笔锋幽默地任由自在。这位高僧宿德,却是一位百结鹑衣、破衲芒鞋、来去无迹的清寒之士,更惹人眼的是,他显得如此不修边幅,满头疤疮,不堪入目。全诗通过强烈的对比写法,生动地勾勒出癞和尚的形象:尽管满头疤疮,依然掩不住他智慧的闪光。
魏源(1794—1856)
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道光进士,官至高邮知州。力主抗英,曾编《海国图志》60卷,倡“师夷长技以制夷”,晚清思想家、史学家。诗以五古见长,多抒爱国情怀,与龚自珍齐名,世称“龚魏”。着有《古微堂集》。
天台石梁雨后观瀑
雁湫之瀑烟苍苍,中条之瀑雷琅琅,
匡庐之瀑浩浩如河江,
惟有天台之瀑不奇在瀑奇石梁:
如人侧卧一肱张,力能撑开八万四千丈,
放出青霄九道银河霜。
我来正值连朝雨,两崖逼束风愈怒。
松涛一涌千万重,奔泉冲夺游人路。
重冈四合如重城,震电万车争殷辚。
山头草木思他徙,但有虎啸苍龙吟。
须臾雨尽月华湿,月瀑更较雨瀑谧。
千山万山惟一音,耳畔众响皆休息。
静中疑是曲江涛,此则云垂彼海立。
我曾观潮更观瀑,浩气胸中两仪塞。
不以目视以耳听,斋心三日钧天瑟。
造物贶我良不悭,所至江山纵奇特。
山僧掉头笑休道,雨瀑月瀑那如冰瀑妙:
破玉裂琼凝不流,黑光中线空明窈。
层冰积压忽一摧,一崩地坼空晴昊。
前冰已裂后冰乘,一日玉山百颓倒。
是时樵牧无声游屐绝,老僧扶杖穷幽讨。
山中胜不传山外,武陵难向渔郎道!
语罢月落山茫茫,
但觉石梁之下烟苍苍、雷琅琅,
挟以风雨浩浩如河江!
【赏析】
这是一首想象奇瑰、气势磅礴的歌行体长诗,被推为魏源平生第一快诗!
首四句以三大奇瀑壮阔宏大的背景为铺垫,映衬天台瀑布之奇瑰;接下三句以神奇的想象,极尽夸张之能事,勾勒石梁奇观,大书天台石瀑之壮美,气势轩昂,令人叹绝!在展开部分的二十二句长短句中,诗人以大合大开之笔,前八句似龙蛇走笔,铺陈天台雨瀑之声势,中十句以幽雅虚灵之笔绘月瀑之静谧,可谓气象万千!于是诗人在后四句中由朝雨夜月的天台雨瀑、月瀑,联想到宇宙之神奇造化、江山奇盛!诗境至此,已足传世。不料诗人振笔又起,借山僧之口道出比雨瀑、月瀑更为奇异、罕见的冰瀑奇观。那冬日的冰瀑胜景,与山僧的心境禅境水乳交融,成为全诗最为幽绝的彩绘,亦是全诗压台之轴。这一较三大奇瀑更为境界高凛之处,是宇宙自然的精神的折射与升华,是心灵世界的闪光,是属于老僧一人的独特的妙境!结尾处以悠悠不尽的语句,与横空而来的起句相照应,造就出如浩荡宏钟般震响不绝的余韵,给人以无尽的美的感受!美哉,佛国之旅,竟是如此令人荡气回肠!
敬安(1851—1912)
字寄禅,别号八指头陀,湖南湘潭人。晚年入天童寺为住持。清代着名诗僧。诗作清空灵妙,意旨深远,风格幽淡。着有《八指头陀诗集》、《嚼梅吟稿》等。

蕴含哲理的古诗300首,关于哲理的古诗大全完整(17)


梦洞庭
昨夜汲洞庭,君山青入瓶。
倒之煮团月,还以浴繁星。
一鹤从受戒,群龙来听经。
何人忽吹笛,使我松间醒。
【赏析】
这是一首构思奇特、格调清新、极富浪漫色彩的佳作。
首联与颔联描写梦境,写得扑朔迷离,亦真似幻。诗人笔下的洞庭月夜,可谓涵浑浩瀚,气势不凡。君山在浩渺的洞庭泽国中迷蒙空灵,明月与繁星在清澄的湖水中洗刷烟尘,写景可谓虚静之至。颈联与尾联着重写僧,写得清雅脱俗,意境隽永。那灵鹤前来受戒,群龙飞至聆经的景象,烘托出佛法无边的信力与高僧出神入化的禅境。即便是尾句,似含清笛扰梦之憾,实绘松间酣梦的僧人的清幽洒脱,给人以无穷的余味。
八指头陀还有一诗写梦回洞庭,写得嘈嘈切切,予人以似欲窒息的动感与美感。诗云:“天地忽异色,元阴合一湖。迅雷翻地轴,高浪蹴天衢。风雨作远止,鱼龙喘未苏。但令膏泽遍,何敢怨泥涂。”(《梦登岳阳楼观湖中大雨作》)
★弘一(1880—1942)
名叔同,法名演音。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曾留学日本,1918年出家,弘阐南山戒律,创“南山佛学院”。博学多才,为近代着名爱国诗僧、美术家、音乐家。诗多感时之作,气度高凛。着有《李叔同歌曲集》、《弘一法师语录》等。
咏菊
亭亭菊一枝,高标矗晚节。
云何色殷红,殉道夜流血。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自喻诗。
首二句描写红菊凌秋霜而自发,亭亭玉立,标高节凛,不同凡俗。尾二句探究红菊花儿为什么那样红,原来它是殉道的化身,为大道甘洒热血。诗人以花自况,表现了自己在国难当头时不畏辛难,为国为民奔走呼号的精神。“梦里家山渺何处”、“醉时歌哭醒时迷”,(《醉时》)与辞世名句“悲欣交集”,均是这位多才诗僧心灵的真实写照。
试看如下几首咏菊诗:“姹紫嫣红不耐霜,繁华一霎过韶光。生来未藉东风力,老去能添晚节香。风里柔条频损绿,花中正色自含黄。莫言冷淡无知己,曾有渊明为举觞。”(《咏菊》)以陶潜为知己,引秋菊为淡泊之友,便是诗僧的“晚节香”形象。“我到为植种,我行花未开。岂无佳色在,留待后人来。”(《净峰种菊临别口占》)是一首精勉后人的精心之作。
《感时》一诗则写得义动天地,富有男儿气慨:“杜宇啼残故国愁,虚名况感望千秋。男儿若论收场好,不是将军也断头。”
★苏曼殊(1884—1918)
名戬,字子谷,学名玄瑛,原籍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出生于日本,1903年回国出家为僧。能诗文,善绘画,通英、法、日、梵诸文。曾与章炳麟、柳亚子等交游。诗多感时伤情之作,清颖秀丽,具浪漫情怀。有《苏曼殊全集》。
住西湖白云禅院作此
白云深处拥雷峰,几树寒梅带雪红。
斋罢垂垂深入定,庵前潭影落疏钟。
【赏析】
这是一首以景抒情的佳作。
首二句描写西湖白云禅院的佳景:白云悠悠,雷峰塔高耸云间,此为远景;几树寒梅,在白雪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红艳,此为近观。一远一近,一高一低,将禅院的清旷幽寂点染得如诗如画。尾二句写斋定生活。心如止水的诗僧垂垂入定,相伴着他的是朗朗疏钟。清潭中倒映着佛宫的清影,那清亮的钟声仿佛诗人的冰心,与白云、宝塔、寒梅、白雪、虚庵、澄潭,融为一体,予人以清澄虚远的妙境。
一代名僧还作有许多传世佳作,试读下面几首:
“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过若松町有感示仲兄》)这首在日本题赠挚友陈独秀的佳作,饱蘸浓情,而诗中的禅子哭笑无端,契阔死生,境界是何等豁达、超然!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地樱花第几桥。”(《本事诗》第九首)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风骨清奇洒脱,灵气凌空逸放,其伤春忧国之情跃然纸上。

上一页12345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