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教员主席在天安门上庄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2为什么说中国的民族独立是最引人注目的呢?最起码有三个重要原因:
其一,中国民族独立涉及的人口最多,范围最广。正如教员所说,中国人口占人类总数的1/4;
其二,中国在军事方面不畏强权,毫不动摇的捍卫民族利益。尤其是新中国成立1年后就爆发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国敢于正面硬刚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美国,而且不落下风;
其三,中国在经济方面能自给自足、自力更生。建国后,中国虽然非常贫穷,但发展经济一直秉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绝不依附于任何其它国家。
对于亚非拉地区渴望民族解放的人们来说,以上三个原因中任何一条都足以让他们将中国当做榜样。
自此,中国革命的成功经验也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成为了整个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一座灯塔!
1960年11月17日,切·格瓦拉率领古巴政府经济代表团来到北京,并在2天后与教员、*在中南海勤政殿会面。
据随身翻译说,这位名扬天下、见惯了大场面的革命狂人却非常紧张,因为他即将见到崇拜已久的偶像:
"最近我在写一本书叫《游击战》,里面是我个人打仗的心得,但精髓却是教员同志的战争智慧,我在教员同志面前,要像一名小学生一样聆听导师的教诲!"
"教员和周总理对我的接见使我很激动,是我永远忘不了的。"
当然,切·格瓦拉只是一个缩影,整个世界上拜读中国革命相关著作的人绝不在少数,他们都将教员的战略思想奉为瑰宝。
如今,当我们以"事后诸葛亮"的角度回看中国革命的历程时,会清晰的发现有一条战略主线贯穿始终:
农村包围城市!
为什么要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呢?
这还要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说起,文中一开始提出了一个问题"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接下来详细分析了中国各阶层的现状及特点,最后得出了结论。
简而言之,文中详细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现状,发现少数人占有了社会绝大多数资源,而绝大多数人却缺乏资源,所以就要联合绝大多数人来斗争少数的人。
那么,绝大多数人是谁呢?毫无疑问,是农民!
农民都聚集在哪里呢?毫无疑问,在农村!
另一方面,这些少数人都聚集在哪里呢?很显然,在城市!
一旦将战略重心放在城市里,那无疑将失去"朋友"的资源,反而使自己暴露在"敌人"的面前,所以这条路一定是死路。
只有将战略重心放在"朋友多、敌人少"的农村才能壮大自己的力量,当壮大到一定程度上时,"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意图自然就达成了。
当然,革命时期"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已经清晰的写在了《毛选》里,再说下去就是老生常谈了。
但是,99%的人都没有意识到,建国后中央领导集体再次面临了相似的局面,一场规模更加宏大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部署即将展开......
如果说建国前的"农村包围城市"是整个中国的范围,那么建国后的"农村包围城市"就是整个世界的范围,形势更加严峻,涉及面更加广泛,影响更为深远!
虽然史册上并没有将这次战略部署称为"农村包围城市",教员也并没有按照《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思路再写一篇《世界局势各地区的分析》。
但建国后我们遇到的国际局势与革命时期出奇的相似,中央领导层做出的决策也是出奇的相似。
3让我们看看当时的世界局势:
一方面,二战后美国和苏联成为了世界上最强的两个国家,两国抢夺更多的世界资源,争取更多的势力范围;
另一方面,亚非拉地区的人民都在进行民族解放运动,他们人数众多但占有资源稀少,都比较贫穷。
这像不像《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里的情况?如果按照"谁是朋友,谁是敌人"进行划分的话,那么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当然,二战之后任何国家都不愿再进行大规模的战争,短时间内不会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不能直接用"敌人"来定义美国和苏联,但起码不能采取"依附"于两个强国的态度,绝不能受制于人。
对于"依附"所带来的后果,教员比任何人都清楚:
早在1924--1927年的大革命时期,时任中共*的陈独秀正是采取依附于国民党的"右倾投降主义"政策,才导致上万名共产党人丧命于国民党的屠刀之下!
血淋淋的教训换来了一个真理:任何时候都要独立自主!
对于亚非拉地区的广大民族解放者来说,更是不可能采取"依附"的政策,因为一旦依附就要仰人鼻息,唯他人马首是瞻,这不又回到殖民地时期了吗?
几百年来,亚非拉地区一直沦为殖民地,人民流的血难道还不够多吗?
所以,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意愿最强,革命性最强!这像不像是革命时期"农民阶级的革命性最强"的论断呢?
既然局势与建国前出奇的相似,那么中国会采取什么样的战略呢?很显然,也是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的地区在哪里呢?先来看看世界局势:二战之后美苏两国形成了"冷战"的两极格局,并分别在欧洲形成了北约与华约两大集团,二者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全面对抗。
如果引入"城市"和"农村"的概念,那么欧美地区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势力范围下,属于"城市"的范畴,显然不是统一战线的重点地区;哪里才是重点地区呢?很显然,亚非拉才是"农村"的范畴。
这就是为什么,就连拉美地区的革命*切·格瓦拉这样的人物,也会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学习革命经验;这也解释了之前所说,更大规模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