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子粑粑(摄影 | 张志菊)
正月里待客,水粑粑切成片条状,再下一撮咸挂面,捞上一碗碗。巧妇们,炸咸肉条,炸豆腐果,热锅上摊山芋粉鸡蛋皮,烩成了所谓的“肉臊子浇头”,伴吃粑粑条面食。这已是一道驰名小吃,舒城一般的饭店大厨都会做,它是“年”的杰作。前两天我在饭店吃晚饭,同事就点了这“肉臊面”,不忘交待厨师用香油闹闹锅,好摊蛋皮。看来我们舒城人讲究吃喝,在“年”中想尽了办法满足亲朋好友的口味。
水粑粑(摄影 | 束文杰)
时间不知不觉地来到腊月二十头,一般农家要泡上十到二十斤新黄豆,做年豆腐。泡过的黄豆如公鸡腰般的饱满,颜色黄得好有亮泽。家主一头挑捆草,一头挑黄豆,挂上装豆腐的篾筛子向豆腐坊走去。我的父母在世时开过豆腐坊,手艺在乡间顶呱呱的。每到做年豆腐时,草捆在门口码成长龙。豆腐坊里,热气腾天,豆香让人们实实在在地尝到了年味。
电磨“嗡嗡”地磨下豆浆,用香油脚料洗浆,白家布网筛浆,煮熟的豆浆渗透着香油味。为了图个彩头,父母亲在主家一锅豆浆烧滚时,让豆浆溢出锅面。“涨涨涨”,主家伸头观望着,嘴里叨念着,涨出来表示来年财源滚滚。滚豆浆涨出来后,父亲就兑上冷浆,然后打浆至缸中,点膏,耖花,上榨,几十分钟,黄色的豆子变成白的豆腐,做豆腐也怪神奇的。寒夜里,家主有点饿了,抓把豆腐锅巴,拿块热豆腐吃。灯光下,吃得泪珠晶莹,感谢土地,感谢劳动,感谢平安年月,让天下苍生过年有白米饭吃,有青菜豆腐享用。
豆腐(来源 | 今日头条)
农历腊月廿三是敬灶王爷的日子。每家的灶台上都有个小灶庙,平时放油盐。这天要摆上水果、糖食、米饭,焚香嘱告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才能保平安。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嘴大无边,咽喉深似海。凡夫俗子,难免恣*牲禽,身上多少带点罪孽,还要靠灶王爷隐瞒真相,逃避上天的责罚。虽然是无稽之谈,但尊重爱护弱小生命,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蒙昧中也能显现出一点星光来,照射着人世间丑恶、黑暗的角落。
灶神(来源 | 网络图片)
农历腊月廿四过小年,远在他乡的人差不多回来了。“有钱无钱,回家过年”,腊月里在我们舒城人的口中挂着。因为家中有老小,需要亲情与欢乐,在外成功还是失败,在这“年”到来的日子里,没人计较,也不要跟自己过不去。小年的晚上,有的人家放挂鞭炮,庆贺一下,一年下来辛辛苦苦的,真不容易!晚上一般人家油炸点糯米圆子、山芋圆子、豆腐果子以备正月里餐用。糯米圆子、山芋圆子码放在坛子里,吃时熏蒸一下,软糯糯、甜滋滋的。贫穷的时代,它是过年席上的一道菜,今天家乡的不少饭店也把它们作为地方特色菜上给食客。这个晚上,乡间人们的来往帐一般结清,许多人家还等着这钱去打年货,办年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