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一个富贵不知乐业的纨绔子弟,突然面对国不像国、家不像家的境地,锦衣玉食的日子不再,热闹繁华的日子不再,他怎么能熬得下去?
但在夜深人静之时,张岱不禁回望半生,“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他这一生难道就要以此结尾吗?
细细思量之后,张岱决定苟活下去。
既然国复不再,与其深陷悲痛或决绝赴死,他倒不如用手中的笔,为前朝著书立说。
正如他所说的:
在拒绝清廷为官的邀请后,张岱披散着头发,带着几卷破书、一把断琴、几张破桌椅,隐入山林,潜心写作。
他年复一年地写着《石匮书》,耗时近10年,完成了明朝不朽的史书《石匮书》。
这本《石匮书》因“罕有全书”,被人与谈迁的《国榷》相提并论;并说提及明史,“惟谈迁编年,张岱列传,两家俱有本末”。
写完《石匮书》后,张岱还作了《石匮书自序》《石匮书后集》《西湖梦寻》《陶庵梦忆》,及著名的清朝百科全书《夜航船》等绝世佳作。
在生命的最后三十几年,张岱都在用他笔下的文字紧紧守护着旧梦故国,还原那个他所熟知的昔日山河。
后来回想起这段时光,张岱忍不住感叹道,自己前半生碌碌无为,待国破家亡后隐居山野,再回首,恍如隔世。
言语中虽有落寞,却没有疾世愤俗。
从锦衣玉食到粗茶淡饭,这位玩了大半辈子的纨绔子弟,适应地很好。他终日种花、栽树、听鸡鸣、著书,过得简单,却忠于自己。
1680年,张岱写完《有明于越三不朽图赞》就去世了,享年84岁。
回过头来,纵观张岱的一生,你会发现,他是从上坡路走到了下坡路,从热闹繁华走到了落寞寂寥。
在家国动荡的时候,张岱兴许后悔过,自己大半生没做成什么,所以才会自我调侃道:
但面对不顺,张岱也就是这么一叹罢了。
他没有自怨自艾,没有愤世嫉俗,他仍旧选择了做自己,用自己一介文人的身份,为自己的家国留下了宝贵的笔墨。
也难怪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先生说“明季遗民中少有如张岱这般没心没肺的人。”
可是,这般“没心没肺”正是面对一地鸡毛的生活所必备的能力。
生活总是曲曲折折,旁人总会指指点点,与其一直生活在他人的期待里、眼光里,迷失了自己,倒不如学张岱,忠于自己,取悦自己。
不论人生之路走到上坡还是下坡,都能遵从本心,从容应对。
这,才是正解。
-END-
作者:林小白
编辑:淡淡翠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