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代和春秋时代相比较,两者都处在周王室衰微、诸侯并立纷争、战乱不断的大局势下。春秋时代楚国欲问鼎中原,战国时代秦国欲东出崤函。战国时代中原诸侯对秦国的方法和春秋时代中原诸侯对楚国的方法不同,最终结果迥异。
春秋时代楚国入侵中原时,有齐桓公,晋文公,晋景公,晋悼公等领导中原诸侯结成联盟以抗楚。当时参加联盟的诸侯,都是衷心服从盟主的领导,齐心合力,共同战斗,所以能以中原诸侯的合力形成优势兵力对抗楚国。
战国时代秦国入侵中原时,苏秦也曾发起了中原诸侯合纵抗秦的运动。但是各国均各怀私心,口是心非,没有集合兵力对抗秦国,以致于六国均被秦国各个击破。
对比两种结果,固然有秦国远交近攻离间六国的外交谋略高于春秋时代楚国的原因,但更是因为战国时代六国君主昏庸无知,不明大义。
三苏
宋代的苏洵在《六国论》中说: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苏洵的观点,指的是战国时代六国的君主都希望贿赂秦国以求得苟安,不求联合诸国以抗秦。如果春秋时代中原诸侯像战国时代贿赂秦国那样贿赂楚国,那么不用等到几百年之后被秦国灭了,当时就被楚国灭了。
齐桓公,晋文公,晋景公,晋悼公之所以能领导诸侯组成联盟以抗楚,首要的一点是因为提出了“尊王攘夷”的政治号召,并且兴灭继绝,救助弱小的诸侯国,比如齐桓公复兴邢国和卫国,晋文公晋景公晋悼公救助宋国和卫国,这两个原因是他们成为诸侯盟主的必要条件,诸侯们愿意服从盟主领导也是因为这个条件。齐桓公和晋文公他们目光远大、心胸宽广,这真是战国时代的诸侯所不能望其项背的。
战国车马
中原诸侯的灭亡,不是开始于秦国的入侵,而是开始于“三家分晋”。晋景公、悼公的时代,晋国占有了大约中原的一半,晋定公在“召陵之会”伐楚的时候,与会诸侯有十八国,可见当时晋国之强盛。他们的后代愚昧无能,荒废于土木宫室,声色犬马,造成了权臣争政,尾大不掉,最终弑君而“三家分晋”。晋国一分裂,中原地区就没有了重心。所以说中原诸侯之灭亡,始于“三家分晋”。
战国时代,魏国和赵国都有比较贤明的君主,比如魏文侯、魏武侯,赵武灵王等,但是他们都视春秋时代联盟抗楚如不见,反而煮豆燃豆萁,相互攻伐,给了秦国可乘之机。
战国时代的名臣贤相,多于春秋时代。但是中原诸侯不明大道,士人诺诺,不过揣测上意逞其辩才也,所以六国最终被秦所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