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灵原创】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国学经典灿若星河,在历史的茫茫夜空中闪耀着不灭的光芒。国学经典文化凝聚了古圣先贤的大智慧,囊括了华夏文明的思想精粹。中华传统文化根植于民族灵魂深处,浸润心灵,如春风细雨般润物于无声。文化润心灵,历史鉴后世,品传统文化,继往圣之绝学。
——黟灵
黟灵品读国学经典《六国论》,从六国破灭之事,感悟苏洵文中的人生大智慧。
01
苏洵,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 )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父子三人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著有《嘉祐集》二十卷、《谥法》三卷, 均入《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六国被秦国灭亡,除了秦国的强大之外,主要还是源于六国不能同心协力,团结抗秦,灭国,在一定程度上是咎由自取。六国灭亡向来是很多文史学家关注的话题。其中“三苏”父子各写了一篇《六国论》。黟灵今天要说的是苏洵的《六国论》。苏洵的这篇《六国论》,借古喻今,不光指出六国破灭的原因,带给后世的教训。他还从历史警当起,规劝当时宋朝的统治者,增强国力,与敌抗衡,不要重蹈六国覆辙。
可惜的是,靖康之变后,北宋最终还是重蹈了六国的覆辙。
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军南下,俘虏了徽、钦二帝,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这是一场异常惨烈的亡国之祸,金军大获全胜,徽、钦二帝被俘,几乎全部的赵姓宗室以及众多大臣,共计三千多人,再加上随行的百姓、工匠等,这支俘虏队伍多达一万多人被押解北上。
两位皇帝和大臣们分乘八百多辆敞篷牛车,在寒冷的冬天,食不饱腹,衣不遮体,走一路死一路,宋朝俘虏是饿殍满地,一路饱受磨难。宋徽宗的一个儿子被活活饿死,金国人随便找个马槽子把这位王爷装在里面给埋了。宋徽宗看到儿子下葬的时候脚还露在外面,看在 眼里,疼在心里。他给死去的儿子致的悼词“孩子啊,你好歹是死在祖国的土地上,我可要去遥远的异国他乡了。”徽宗这么一说,让听到的人没有不落泪的。
路上,公主被辱、皇后自缢。徽、钦二帝,客死异国他乡。
这都是苏洵死后六十年的事了,想当年苏洵一篇《六国论》劝谏当权者,以六国灭亡为教训,可惜了!
02
黟灵带大家来回味一下苏洵《六国论》原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被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03
黟灵品读:
六国怎么会灭亡呢?你不要以为是六国的武器不行,不会打仗。其实是六国不自爱,不团结,不合作,还去讨好喂不饱的秦国。你去巴结人家,你自己的力量就减弱了。那些有志气不去巴结的国家最终也还是灭亡了,那是因为自己的力量本来就弱,无法与强秦抗衡。周围的小伙伴们都巴结讨好强大的秦国,没有人愿意帮助,自己弱小,不能自保,虽奋力抵抗,也还是没有逃脱被灭的命运。
你说这秦国,财大气粗,关键还有人舔着脸送城池,送财富。说实在的,秦国不攻而得的城池,那都比自个儿打来得多。
再说说那些败家的小国,祖辈父辈们辛辛苦苦打来的尺寸之地,先辈们打下弹丸之地的江山他容易吗?那帮败家的孙子,居然拱手送人。今天送五城,明天割十城的。
话说,这帮败家的孙子,你以为拿自己祖上打下的江山舔着脸送给秦国,那秦国就能让你终生依附了?你以为你们这些坑爹的玩意儿把把城池送出去就能与秦交好,平起平坐了?你不知道人的贪欲是无限的,你那小国地域有限,你送几次还有啥?你啥都没有了,人家秦国凭啥和你好?平起平坐,你是没资本,归附于秦,你都没了底气。等你没啥可送了,亲不灭你才怪,没有可利用价值,留你何用?话又说回来了,即使秦国仁义,不灭你,你就能存活下去了?啥都没有,啥也不是,这不是自取灭亡吗?
说那齐国还是有点实力,也有点骨气,没有割地讨好秦国。可是还是灭亡了。为啥呢?
你说这齐国,自己家啥样心里没点数吗?是你稍微强一点,可是能和秦国比吗?你还不帮助五国,和秦国交友。你也不想秦国把那五个国家都收拾了,还能让你存活吗?不知道是该说齐国天真呢,还是天真呢。
果不其然,五国灭亡之后,还是没能幸免。
咱再说燕、赵两国,还是能爱其地,勇敢于秦相抗衡的,不是也打了不少胜仗吗?可惜啊,没有坚持到底,加之弱小,没有外援,力量单薄,战败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不过,人家好在努力过了,所以还是挺得时间较长一些的。
大家想想看,如果当初韩、魏、楚三国都能珍惜祖上打下的家业,不把自己的土地随便拿去讨好秦国;齐国也不要打小算盘,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咱也别整那出暗*;赵国的良将李牧还在......
如果这六个小国团结一致,与秦国较量,胜败存亡之事那可真就不好说了,指不定能改写历史呢!
唉,如果六国把讨好秦国的土地拿出来封赏自己国家的有识之士,用送给秦国的那份心意去礼遇自己治下的人才,大家一起齐心协力与秦国抗衡,恐怕秦国也未必能占得了便宜,改写历史也未尝没有可能。
说一千,道一万,历史已经铭刻,六国屈服于秦国的强势,天天消减土地,月月割让城池,最终亡了国。
其实吧,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没错,他们的势力是比不上秦国,可是,还是有不靠割地贿赂讨好秦国而战胜秦国的可能的。
六国的前车之鉴就在历史的记录中,如果今天的我们,还是想着依靠大国,不自立自强,如若重蹈了六国的覆辙,那还不如六国呢。
04
黟灵说:
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都要自强自立,不要妄想着依靠权贵来求得生存。正所谓,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变,靠谁都不如靠自己。
就像M国,有些国家想着依附,巴结,就像Y国之流,以为M国会保其周全,岂不知人家根本就没拿你当菜。
我是,欢迎您关注黟灵,和我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