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王羲之学“书”,在广袤平原中感受“横”的舒展,在深山古藤上感受“竖”的坚韧。观察、体验,他的书法已不再是简单的笔画与结构。
孔子学琴,在反复弹奏中思考乐曲的奥妙,在乐声中感受作者高尚的追求、思考、领悟,他的思想在音乐中升华。
李时珍学医,在质疑中研读前人书典,在遍尝百草中验证真伪。质疑、实践,他的仁心已超越医术本身。
……
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学习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学习是充满智慧的!
以上材料引起你哪些回忆?引发你哪些思考?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作文题解】这是一道初中生不大常见的命意式材料作文题目。写好这篇作文,可从以下方面着力:
一、准确把握题意。
试题中明示了中心句“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学习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学习是充满智慧的”——这就是思考和写作的主题和重点。“嫩黄瓜作文”认为,这句话呈现“一主两翼”格局,“智慧学习”是“主”,决定了文章的立意点;“学习方式”、“学习内容”是体现学习智慧的具体内容和呈现方式,是“两翼”。
命题者要求,一定要结合学习方式、学习内容来谈学习智慧。这么看来,偏离了中心词“智慧学习”,只谈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等话题,属于宏观上的离题,是大错误;脱离了“创新学习方式”、“扩展学习内容”这两个点,而从学习精神等方面来谈“智慧学习”这个主题,属于中观上的离题,也被划到离题范围。
二、打开选材之门。
这篇文章,选材时不要因为是“学习”二字就拘泥于学生身上,可以从学习方式、内容的关键词入手,找出相关的材料,然后适当拓展、细化材料,明示关键词。
比如,以“体验”为基点,不妨想想中国“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本是一介农夫的他,面对13亿人口的粮食问题,却用汗水与心血一直学习研究杂交水稻的技术。前面这段素材侧重工作,但是,点出“他一次次的观察,一次次的体验”,就可以扣住“学习方式”了。
又比如,在身边事例中,如果一时找不到智慧学习的例子,可以找出相反的事例——不少同学死记硬背的事例还是很多的。这些材料,可用来铺垫、衬托、对照,从而深化主题。
三、强化表达实效。
文章是用来解决现实问题、启迪当代人的,所以,写作中,别以为举几个前人的例子、诠释清楚材料主题,就能算是好文章。“嫩黄瓜作文”建议,一定要站在“读者读后有启示”这个角度来构思。
比如,开篇列举出现实生活中机械苦学、不会创新学习方法等现象,可为后面的说理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