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有两篇表流传后世,我们前期讲解过《前出师表》,今天我们来讲《后出师表》!
第一句: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①先帝:指的是刘备,下同。
②贼,指的是曹操。
全句释义:先帝考虑到汉和曹贼不能并存,帝王基业不能苟且偷安于一地,所以委任臣下去讨伐曹魏。
第二句: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
全句释义:以先帝那样的明察秋毫,估量臣下的才能,他本来就知道臣下要去征讨曹贼,是能力微弱而敌人强大的。
第三句: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①为什么诸葛亮说“不伐贼,王业亦亡?”这个问题其实可以这么理解,刘备集团来统治益州,当地土著本就跟刘备的领导层有矛盾,诸葛亮通过战争可以转移国内矛盾,如果不北伐,蜀国也不能长期偏安一隅的!
②更何况俗话说“老不出川,少不入蜀”四川舒适的环境会让人失去斗志的,早晚也会被灭!
全句释义:但是,不去讨伐敌人,王业也是要败亡的;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主动去征伐敌人呢?因此先帝委任臣下伐魏,一点也不犹疑。
第四句: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全句释义:臣下接受任命的时候,睡不安稳,食无滋味。
第五句: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①五月渡泸:指的是诸葛亮渡过泸水,七擒孟获的事。
全句释义:(臣)想到要去北伐,应该先南征。所以五月里渡过泸水,深入不毛之地,两天才能吃上一餐;
第六句: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
全句释义:臣下不是不爱惜自己呵,而是考虑到帝王之业不可能永远偏安在蜀地而得以保全,所以冒着危险,来执行先帝的遗愿,可是很多非议者说我这决定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