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地厚和天高地阔的意思,为什么天高地阔的意思是大地辽阔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4 00:23:07

还有一个非常了不起词语,也有这个“中”字,大家猜猜看是什么?

对。中国的——中。中国的词义,可以有很多的解释。但要我来解释,就是这样一个意思:

中国,一个为人做事讲究用“中”字的道理的国家。或者说,一个用“中”字的道理来做人做事的国家。那么,在世界范围内,有的国家就没有按这个“中”字来做事,结果产生了很多纠纷和战争。

有人说了,“中”就是不偏不倚,没有创造。

错!

如果一个聪明的、有创造能力的人,不去做自己该做的事,就像是一个学生坐在教室里却不好好学习,不是一样的道理吗?他什么都不做,不去创造,不去发明新的研究成果,就像一个学生不好好学习,一考试就不及格,不是一样的吗?大家说,他还中不中?

不中!

这就是“中”的本意。中,就是正,正就是不歪。歪的东西,永远站立不起来,就像刚才那根柱子一样,风一刮,它就歪,一歪,人掉下来了。

《中庸》说: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是说:中,是天下的根本;和,是让天下通达的道理,如果每个人都遵循中原则、按中的道理,各得其位摆正每个人的位置,在生活、工作、学习等各方面去做你该做的事,并按这个道理来治理天下的话,那就会和天地日月的运行、自然万物的生长发育一样,达到整体平衡,而生生不息,永远兴旺。天下的道理无不如此。

《四书五经》中的《易经·系辞传》也说:“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意思是,懂得天下的道理,我们就能在天地间处于适中的位置。

按照中的道理,寻找自己的位置,然后做自己该做的事。学生呢好好学习,老师呢好好教课,从政的执政为民,经商的信义为本,搞科研的要创造成果和发明,身在部队要练好*敌本领。人人各得其位,各谋其政,各尽其才,天下也就和谐太平了。孔子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正是这个意思,但被后人给理解错了、用歪了。

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周围的人,如果我们整社会,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按这样一个“中”字的道理来为人、做事,各得其位,我们的社会不是就很和谐了吗?不就没有人违反道德和犯罪了吗?但是很遗憾,我们的社会还存在很多问题。为什么呢?就因为还有很多人不懂这个“中”字的道理,不按“中”的道理来为人来做事,所以才出很多的问题。

怎么办?

好办,我们回到古人那里,回到孔子的思想和儒家的经典那里,重新学习经典,懂得“中”字的道理,然后再发扬光大并传播出去,不就能让更多人的明白这个道理了吗?

当大家懂得了这个道理,讲给自己周围的人听,将来像你们的老师和家长那样,也教给你们的后代,那么我们这个国家不就逐渐和谐了吗?如果全世界的民族和国家都这样做,那么世界上不就再也没有战争,全世界人民都过上和平幸福的日子了吗?

孔子用他毕生的精力所做的,就是这件事情。他要把他的这些道理,传给他的弟子,传遍整个社会,他还周游列国说服各国的帝王,按他的这个道理来治理国家和教化自己的人民。这就是我们今天一开头就讲的:“治国平天下”。而治国平天下,首先要从“格物、致知”开始,就是从学习为人做事的道理开始。所以孔子说: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我们今天学习孔子的道理,学习《大学》,学习《中庸》,学习《论语》,读《四书五经》,研究国学,就是要天下人都来明白这些道理。当更多的人明白了这些道理,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我们的家庭和人民,包括我们自己,就会更加快乐和幸福。大家说,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多么伟大和快乐的事情啊!

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诚心诚意地加强自己的内心的修养——就是正心、诚意。

《中庸》还说: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是说,一个人在有喜乐哀怒的时候,并没有马上爆发出来,而是进行了控制和节制,这就是一种“和”的表现。

刚才引用《中庸》中的句子,也有一个“和”字: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那么,这个“和”是什么意思呢?什么是“和谐”呢?为什么孔子一直讲“和”字呢?

《论语·学而第一》曰: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是说:礼的作用,以中和为贵。先王的治国之道,以此为可贵。无论大事小事,都以此为原则。假若有行不通的地方,只追求片面的调和,而不以礼去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这里的“礼”,不只是礼貌的礼、礼节的礼,而是事物及为人处事的所尊从的规律和原则。就是说,做任何事情,都要以“中”、以“和”为贵,不能逾越“中”、 “和”的规范和原则,也就是不能越礼。不越礼,那么你就能做到中,做到了中,也就和合了。

总之一句话,礼,以中和为准。

这与我们前面讲的“中”字,是一个意思。

再举个例子。

这里放一杯水,再点上一只香烟。

我们把它们放在一起,无论是把这只燃烧的香烟放进杯子里,还是把杯子里的水倒在这根香烟上,只有一种结果:香烟灭了。如果是香烟放进杯子里,那么这杯水也就脏了,不能再喝了。

讲到这里,大家肯定都想到了一个词:

水火不相容。

水,可以灭火。火,可以把水烧开。二者不能和谐地融在一起。

还有一个词:

水乳交融。

早餐冲一杯牛奶,喝了去上学。因为牛奶能融于水。水、牛奶,是相容的关系,可以和谐的融为一体。

两种不同的东西放在一起,都能融合,何况人呢?

人和人相处,一样存在一个和谐相处的问题。

怎样在能和谐呢?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了,当每个人都各得其位、各自守住一个“中”字的时候,大家就都和谐了。

每个人、每个家庭,乃至于每个国家,都中正温和,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和谐的、太平的世界。

有一个词叫:过犹不及。如果你没有守住一个“中”字,为人做事过头了,就与做不到是一个道理,仍然是不和谐的。那么这个世界,就有可能出乱子。

比如,一个人付出多大的劳动和精力,就收获多大的成果。如果你要求获得的超过了你的劳动,超过你付出的代价,比如没有好好学习,还期望老师给你一个好的分数,这怎么可能?这也是“不中”、不“礼”。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国家,也是一样的道理。

孔子《大学》里说:“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大家看这有多么的可怕!因为一个人(——国君)贪婪,会导致一个国家的混乱,导致了整个社会的不和谐。

(《大学》:“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那么,和,是不是要求每个人都一样呢?每个人都一样了,不就容易合在一起相处了吗?

错!

《论语·子路第十三》子曰: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句话的意思:君子通过发表不同意见与人交流,以达到统一,却不苟同;小人只是苟同,却不肯发表自己的意见。

把这句话延伸到人与人、乃至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上,是说:对君子来说,每个人虽然不一样,但可以和谐共处;小人不同,他非要你和他一样,如果你和他不一样,他便不与你和谐相处。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

大家伸开自己的一只手,左右都可以。然后,上下翻动一下,看看手心和手背,有什么不同。

是不是不一样?

是的,不一样。但手心和手背,共同一体,组成了我们一只完整的手。手心和手背,和谐相处,从来不打架。要是手心和手背打起架来,那我们今天就没有这只完整的手了!经常听老人们说一句话:“手心手背都是肉”。意思是,都不能割舍。这句话经常用在疼爱孩子这件事情上。

那么,现在我们要问了:为什么手心和手背不打架和分不开?

这是因为,手心把手背当作自己的依靠,就像亲人一样,比亲兄弟还亲;手背把手心当作自己的依靠,就像亲人一样,比亲兄弟还亲。所以他俩和谐相处为一体,完成你给他的指令。

反过来,如果手心说:手背啊,你怎么能和我不一样呢?我不喜欢你!你要和我一样才行。

手背一听,不高兴了,说:手心啊,你怎么能和我不一样呢?我不喜欢你!你要和我一样才行

于是乎,这两兄弟同时说道:那我们就互相变一变试试看。

天高地厚和天高地阔的意思,为什么天高地阔的意思是大地辽阔(17)

手心、手背,是一只手,不可分割!

于是,手背变成了手心,手心也变了一次手背。

结果怎么样呢?大家看,就是图中的这个样子。好看吗?不好看。这样能完成你的大脑给他的指令吗?根本不能。

于是呢,它们又变回去了,就是现在我们手的样子。大家把双手伸出来,左右看看,是不是很美、很完整,很听你的话?手心和手背,完美合作,完成你的作业,完成你喜欢的各种动作和事情。这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这就是“和而不同”。

《国语》曰: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说的就是个意思。

可是,看看我们周围的世界,就不这么太平了,就不像手心手背一样的和谐了。很多地方发生战争,人民在遭受苦难。为什么?就因为其中一个非得让另一个变成和它一个样子,可另一个呢?人家并不愿意,你不愿意,我就打你,结果就发生了本不改发生的战争。特别是其中一个比另一个军事上更强大,弱小的就吃大亏了。而最终遭殃的是人民,是普通的百姓。

大家说,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前面我们讲过的,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

中!

对,一个“中”字。两个变得一模一样,能中吗?不中!

中国人就不一样,从古到今都懂得这个道理,从来没有欺负过弱小的国家和民族,从来没有侵略过别的国家。除了元代初期,忽必烈和成吉思汗一直打到今天的欧洲,打到俄罗斯的贝加尔湖以外,打到温德尔汗。但那时候的蒙古人,还没有经过中原汉文化的熏陶。

所以我们常说,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因为人懂得“中”字的道理。但是,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假若你胆敢打到我们的家门口,你要占领我们的钓鱼岛,那我们就对你不客气了,毫不犹豫地把你打出去,因为我们现在由足够的军事能力。就像一支歌唱的:“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敌人来了,迎接他的有猎枪!”

所以,中、和,不仅是人与人的处事道理,更是治国的大方略。

今天我们国家倡导建设和谐社会,就是古人用智慧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创造性运用。

我们今天学习传统文化,就是要把古代先哲先贤的智慧,更好地用来建设我们的家园,建设我们的国家,建设我们唯一的、共同的地球村。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智慧,不只具有现实的意义,还有着巨大的未来意义和世界性的意义。我们国家现在十分重视国学的普及,编制了一套国学教材。“百年树人!”希望能尽快的全面推广,为全面复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答疑

问:

1、 如何理解:子曰:“未知生焉知死”?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深刻又非常严肃,好像又非常简单的问题。

孔子在回答学生这个问题的时候是不想和他探讨死以后的事儿,说“未知生焉知死”,字面意思是:“生”都没搞明白我怎么知道“死”是怎么回事呢?其实不是这样的,他只是不想谈死以后的事情,因为谈到死以后的事情就会谈到鬼、谈到神,所以孔子还有句话叫作“敬鬼神而远之”,这句话和刚才那句话是一个意思,鬼神有没有我不知道,反正我尊敬他离他远点。他就是不谈人死以后会变成什么,这就是“儒”、“释”、“道”三家之间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理念的不同。孔子是入世的,讲究今世要做好今世的事情,来世怎么样我不管,而佛家是讲来世,来世要轮回,道家讲修炼,修炼成神仙,这就是儒家和道家、佛家最大的不同点,但并不代表孔子不知道死是怎么回事。

过了十五岁了,算是大人了,就应该知道死的概念,我们不要回避,我们的亲人,我们的老老、爷爷、老老奶奶,大家可能都经历过他们离去的这种事情。当你知道你的一生不管是一百年还是一百一十岁、一百二十岁,总是要走的,总是要死的,这个时候你就会把你年龄倒过来算,不是我今年二十五、二十八了,而是我还有多少年要活下去,用你的未来反观你的今天,你就会对任何事物产生一个比较深的思索和反思。我是要死的,不论八十岁还是九十岁,我都是要死的,可死之前怎么办?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不知道了,那么怎么办呢?还是那句话,“天行健,与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在我有生之年要做我该做的事情。所以孔子这句话“未知生焉知死”,不是回避死亡,他不想陷入到人死以后是要变成鬼还是变成神,他不想谈论这个问题。然而孔子对死亡这个概念是非常清楚的,所以他希望他的学生抓住今生今世,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有个词是大家一生也离不开的,“生死、生活、生命”,其实我们的一生都在追问,我这一生在干什么?这叫自我反思。

人和动物的区别有很多种说法和概念,和动物不同,人有感情、有文化、有符号,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有反思能力。人活着知道我今天活着是为了明天活着的,但猴子是不知道的。这种反思也可以是我高远吗?我远吗?我大吗?我厚吗?这种反思给你一种力量。所以我们学习经典,经典是能给你智慧的,而反思就是一种智慧。什么叫哲学?哲学就是一种反思,反思就是一种哲学。

出处

《论语》: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一意,今生今世,而非来世。

帛书《要》:“赞而不达于数,则其为之巫”。“吾与史巫同涂而”。

荀况:“善为易者不占”。“君子不占”。《礼记》:“祭祀不祈”。“子不言怪、力、乱、神”。

背景:春秋“礼崩乐坏”,信神让于崇德,人觉醒。

2、 如何理解“五十而知天命”?

:这与孔子50岁去卫事鲁的人生经历有关。50岁,该出来任于鲁了。

孔子有个重要的命题叫作“知天命”,人要知命,要知性。“知命”其实和我刚才讲的词是一样的,就是“中”,你知道你该做什么了,“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五十而知天命”是和他当时的经历有关系的。孔子五十岁的时候要出世,他周游列国,回来以后到鲁国出世,他说我知道我的天命了,知道我五十岁的时候应该做一个大夫或丞相(司寇),该为鲁国做事了。孔子所说的“知天命”是针对他的经历说的,但是这句话会延伸出很多的含义,不是说到了五十岁你才能知天命。

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很快,成熟很早,当你作为学生的时候,你的天命就是学好知识以至发扬光大,等你有了工作有了事业的时候,你的天命就是做好你的事业。当然,当上了大学以后你就会逐渐建立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你会思考你的一生要做什么,那个时候你的观念和想法会略有不同,但是今天所有学习的东西都是为了让你那一天忽然明白你的天命是什么。比如做一名宇航员,我的天命就是把我的生命献给蓝天事业;做一位教师,他的天命就是在讲坛上把学到的《论语》等知识传播给大家。所以,“天命”不是一个抽象的、笼统的概念,而是每个人要反思自己要做什么。包括孔子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实也是这个意思。

举个例子,说有个外国人去北京师范大学访问,他第一次来中国,吃饭的时候说到,你们中国人都是哲学家,我进学校大门的时候,保安问了我三个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其实我们的一生就是这三个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做什么?你是谁?谁就是“中”,我是学生我学好习就是“中”;你到哪里去?你将来要考大学,是文科还是理科,是学国学还是学数理化还是做科学家。所以说,哲学不抽象也不神秘,就是把你每天遇到的问题做个反思,这种反思就会让你知天命,知道我是做什么的,做你该做的事。

(主讲:褚哲轮

上一页12345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