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是汉语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它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成语“闻鸡起舞”的故事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成语故事“完璧归赵”
在语文考试中,对成语的考查一般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多为要求学生根据语境判断指定成语的使用是否恰当。作答时,需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
在句子中,成语运用常常出现以下几种错误类型:类型1:望文生义
望文生义就是不了解某一词语的确切含义或来源缘由,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作出不确切的解释。
例句1: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例1中“文不加点”中的关键语素是“点”,不是“标点”的意思,而是“删改”之意。如果我们不理解它,就可能理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而实际是指“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例句2: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例2中“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冲”是“要冲,交通要道”的意思,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
类似成语还有:
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够令人满意。
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不足为训:指不能当作法则或典范。
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涣然冰释:形容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
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人们心里感到非常痛快。
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
身无长物:指身上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极端贫穷。
不名一文:一个钱都没有(名:占有)。形容极为贫穷。
惨淡经营:指下笔之前竭力劳神构思。也指苦心谋划、经营(某事)。
侧目而视: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愤恨。
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
成语“三人成虎”出自《战国策》
类型2:褒贬失当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不同的成语常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并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而变化,我们在使用时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失误。
例句3:在澳门回归的日子里,许多单位的干部都倾巢出动,参加清洁马路的活动。
例3中“倾巢而出”原意是“整窝的鸟儿都出来”,比喻敌人出动全部的兵力进行侵扰,只用于贬义;此处用在“单位干部”身上,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
例句4:《火烧赤壁》中,活画了蒋干这个不学无术、胸无城府的形象。
例4的“胸无城府”比喻为人坦率,不用心计,是褒义词。把这个词用在无能的腐儒蒋干身上,明显犯了褒词贬用的错误。
类似成语还有:
亦步亦趋:原意是说,别人慢走跟着慢走,别人快走跟着快走。比喻缺乏主见,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贬义。
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聚集力量再干。褒义词。不能作贬义词用。
耳提面命:褒。形容对人教导殷切(多用于长辈对晚辈)。常误为贬义。
师心自用:形容固执己见,自以为是。易误为“善于学习借鉴”。
无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了,指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多含贬义)。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无所不为”。这两个词都不能用来形容好的事情。
弹冠相庆:指一人做官,其同伙也互相庆贺即将有官做。含贬义。常被误解为中性的“互相庆贺”。
上行下效:上级或长辈怎么做,下级或晚辈就跟着学。贬义。不用于表示“群众以干部为榜样”。
振振有词:贬,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没完。常错解为“理直气壮”。
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褒义。易误为“危险的言行”。
党同伐异:跟自己意见相同的就袒护,跟自己意见不同的就加以攻击。原指学术派别之间的斗争,后用来指一切学术上、政治上或社会上的集团之间的斗争。贬义。
罄竹难书:把竹简用完了都写不完,形容事实(多指罪行)很多,难以说完。贬义。
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权术。贬义。
彻头彻尾:从头到尾,完完全全(多用于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