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扮相真好
- 5
- 作者
- 唱的也好,下回发唱段
- 5
- 秦之人
- 就艺术成就而言,何振中先生跟李正敏是旗鼓相当的两座巨星。李正敏先生以“敏腔”驰名,何振中的“何家腔”也风靡一时。在表演上,李正敏先生不善大幅度表演的戏,何振中却以大幅度戏驰名。由于何振中先生在30年代那个西安秦腔的盛世,往往奔走于甘陕之间,积极促进两地艺术交流,因此 西安的秦腔造势活动他基本都没有参与,因此,没有留下如李正敏那么多的历史资料。但是,何先生声震两地的地位却李先生却也不及。只是世事闹人,阴差阳错,何先生声望在新媒体时代远不及李先生,这实在不公。
- 5
- 芦笛
- 这篇文章透露了很多信息,如干部与艺人的矛盾,内行领导外行、,秦腔五十年代剧目、技巧的断层……以及《游西湖》为什么没有拍成电影。
- 4
- 秦之人
- 建国初,新生得政府树立了几个秦腔招牌任务,他们是封至模、苏育民、刘毓中、何振中等人。这些老艺人也受宠若惊,他们拥抱新政府,响应政府号召,身体力行,投入“改人,改戏”活动中。尤其他们凭着自己对艺术的挚爱,积极献言献策,期望艺术春天的到来。苏育民作为全国政协代表,进京之前,他做了广泛调研,并同刘毓中,何振中,封至模等人起草了大会发言稿,发出了老艺人对戏曲现状的声音。当时在北京反应很好,还被《人民日报》发表了。但是,回到陕西后,苏育民面对的是马建翎“你个忘恩负义的东西”的责骂,由此,苏育民早到了围攻。此时,何振中先生竟然上北京声援苏育民,并且主动分担责任。虽然由此,他和苏育民都遭受了不公平批斗,这也是他似乎声望不及李正敏等人的原因。但是,这种古道热肠,这种凛凛风骨仍然是戏曲人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