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纲五常被现代社会抛弃的原因,四书五经三纲五常阻碍发展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5 04:55:25

上世纪初以来,“三纲五常”被批得体无完肤。可是,这批判是否恰如其分呢?

我们且不说“三纲”,单就这“五常”——仁、义、礼、智、信,真的该批判吗?若一股脑儿都批了,我们泱泱中华,全世界唯一存留的文明古国,还有什么古代文明值得肯定?

再说“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常常被理解为“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这种理解是否正确呢?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并未见于任何的儒家典籍,它只是一句戏词。历朝历代,再混蛋的皇帝也不敢拿这句戏词作为*大臣理由,更不敢常挂于嘴上。父亲亦然。

“三纲”被陈独秀等人猛烈抨击: 在三纲之下,臣是君的奴隶,子是父的奴隶,妻是夫的奴隶。“纲”真得可作“奴隶主”解释吗?哪部词典有此或类似解释?哪个历史文献有此种用法?

“纲”者,提网之绳也。抓住网上这根绳拋开去,网眼(目)才能张开,所谓“纲举目张”是也。君就是那提网的绳,臣就是那网眼,只有那提网的绳(纲)正确地拋开去,网眼(目)才能张开,这张网(国家机器)也才能正确地发挥作用。父子关系亦然。这种比喻,其实源于孔子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要像君的样子(负起君责),臣要像臣的样子(履行臣责),孔子的这种说法有错吗?在君臣各自职责中,谁起决定性作用呢?当然是君责。只有君正确地履行君责,臣才会承担臣责。这便是“君为臣纲”之正确释义。

“三纲”中的“夫为妻纲”并无孔子语录作为依据,是后人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基础上发挥的,当今男女平等,自然应该抛弃。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