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洒脱、怪癖的个性,郑板桥还是一个高傲坚韧,且懂得自嘲自乐的人。
其科举之路异常坎坷,历经3朝,43岁中进士,却因不懂打点上头而待业了6年,高傲如此,也是可敬。
49岁时,才在慎郡王允禧的推荐下当了七品小官,这种耐力并非常人能及。
于是,自嘲式地刻了一枚章:“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很少人能那般坚韧地考科举,只因他想为朝廷和百姓效力;不惑之年的官人通常油腻贪婪,而他却高傲而两袖清风。
平日里,郑板桥处处节俭抠门,一粒米掉到地上也不放过,讲起话来亦是“言语尖酸刻薄”,不留情面。
但是,这个表面是毒舌的才子,却有一颗善良正义之心。
他任范县县令时,正逢荒年,不顾他人阻扰,令老百姓写借条,便开仓放粮,救活了一万多人;还大兴土木,修建水池,造福百姓。
当年入秋又逢欠收,他把老百姓的借条烧掉。当地的百姓感戴他的恩德,为其建立生祠。
然而,他却因为私自开仓放粮,面临被问斩的命运。
要不是老百姓上书求情,他早已命丧黄泉。
做官难,做清官更难,他却为了清廉二字险些丢了性命。这何尝不是他对内心追求的一种坚韧呢?
四年后,他被任命为山东潍县县令,从贫困县到了“小苏州”。但作风依旧,别人争着结交权贵,他拒绝贿赂,上司想来蹭豪宴,他却“四菜一汤”伺候。
当年,有位好吃的知府前来视察,司厨问拿什么菜招待,郑板桥写下了“四菜一汤”:“青龙卧沙滩、白皮颤又煽、一青拌二白、油酥天鹅蛋、门泊东吴万里船”。
知府看后拍案叫绝,说:“你家大人不但诗书画三绝,吃也是一绝啊!”。
当菜上齐后,知府笑容全无,郑板桥却劝道:“都是本地特色菜,一定要尝尝。”
原来“四菜一汤”是:麻汁拌黄瓜、酸醋浇粉皮、小葱拌豆腐、油炸黄豆粒和鸡蛋汤,上面还漂着蛋壳。知府哭笑不得,硬着头皮吃下去。
久而久之,他的怪癖和清廉,遭到官绅权贵的排挤。
有一年,遇上特大灾荒,严重到出现“吃人”的现象。
郑板桥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可上司却故意扣押他的申请。情急之下,他又提前开仓赈灾。
这一次,他没有被幸免,而是被揭发,因此丢了乌纱帽。
他已60岁了,本想告老还乡,却被迫引咎辞职。即便如此,也不为五斗米折腰,而是骑着毛驴,带着书童,潇洒上路,百姓却送了一程又一程。
郑板桥深为感动,画一幅墨竹图并题诗道:“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不随波逐流是他的个性,不同流合污是他的态度;对上不搞逢迎,对下不失谦逊,方为真人。
说起郑板桥,最为世人所最熟知的莫过于他的“难得糊涂”、“吃亏是福”。
相传他任潍县知县时,堂弟寄来一封信,说为了祖传房屋一段墙基的归属和邻居闹到了县衙,希望他能函告兴化知县,以便赢得官司。
郑板桥立即回书:“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几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于是,郑板桥便写下在心头酝酿已久的“难得糊涂”、“吃亏是福”,他还说:“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因为退让,缓解了邻里间的矛盾,不再为墙基之事争执。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
人生是公平的,命运坎坷,却也给了他才华与心胸。
他幼年丧母、中年丧妻、晚年丧子、官场失意,让他大彻大悟:人生不如意常有,万事只求心安。
他说:“吾毕生之愿,欲筑一土墙院子,门内多栽竹树花草,清晨日尚未出,望东海一片红霞,薄暮斜阳满树,立院中高处,俱见烟水平桥。”
这份旷达让他的晚年生活恬静而温馨,郑板桥在1765年冬雪纷飞时离开人世,享年72岁。
离世后,人们称他为“诗书画三绝”的怪才,“清廉天真”的好官,更是穷尽一生,才“难得糊涂”的老头。
郑板桥用怪、傲和真淡却了生命的不公。
他说,活得太清醒,凡事争个明白,容易烦恼;完美的人生应该是一半清醒一半醉,既食人间烟火,又不为物欲所困。
“难得糊涂”“吃亏是福”,是每一个人应该学习的成熟与智慧。
人生苦短,心安是福。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有趣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