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的这道《治安疏》明明在骂自己,可嘉靖皇帝偏就找不到反驳的理由,因为这里面的话句句属实;陈洪的这波进攻恰好给了嘉靖皇帝发泄的理由,于是,他赶紧抓住这个关键,开始反击:
“有预谋,有人指使,要查出来,查出来。黄锦,告诉朕,是谁指使的海瑞,现在告诉朕也不迟。”
黄锦还是那副耿直的模样,回答:
“回主子,没有人指使海瑞,奴才不知道有任何人指使海瑞。”
嘉靖皇帝好不容易找到的理由,岂能轻易放弃:
“朕不会追究你,你犯不着替别人挡着,告诉朕。”
黄锦再次回答:
“奴才替谁挡着了?奴才有什么怕主子追究的?奴才只知道那个海瑞遣散了家人,买了一具棺材,今天才明白他是为了死谏。”
嘉靖皇帝对于黄锦“直”和“笨”的评价,至允至当,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黄锦依然没有意识到危险的降临。殊不知,在这样的敏感时刻,好人就是坏的,真话并不受听。
嘉靖皇帝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陈洪紧接着跟上:
“你怎么知道他遣散了家人,知道他买了棺材?倒不知道他今天死谏?回话!”
其实,陈洪的问话并没有毛病,饶是任何人都会有此一问,你既然已经知道他遣散了家人,买好了棺材,为何不提前汇报,怎么就不知道他是在为“死谏”做准备呢?
我们来看黄锦的回答,也是黄锦在本剧中的智商大爆发:
“主子的规矩,列祖列宗的规矩,提刑司镇抚司归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管,奴才现在就当着此职。日有日报,月有月报,京官们的事奴才那里都有呈报。那一天的呈报就写着好几十京官的情状,其中也写了海瑞送走家人买了棺材的事。”
陈洪升任“司礼监掌印太监”以后,黄锦顺位晋级,升任了“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成为了提刑司和镇抚司的直接领导。也就是说,此时的黄锦手握大明情报系统,所有京官的一举一动都在掌握之中,了解点海瑞的动向并不奇怪。
问我怎么知道的?答案给你了!
“奴才蠢笨,只以为那个海瑞是担心自己惹了重病,故此准备了棺材,万没想到他会是为干这个蠢事在做准备。”
海瑞前往大兴县时常赈灾事宜,回来就一病不起,黄锦才会猜测他是感染了时疫。所以,黄锦才有理由相信海瑞遣散了家人、备好了棺材,就是应对时疫的必要准备。
问我为什么不上报?答案给你了!
“这是奴才的失职,奴才的罪过,主子剐了奴才奴才都没有怨言。只望主子不要让海瑞这样蠢直的人伤了仙体,误了乔迁。天下臣民都在等着这一刻呀!”
将问题解释清楚以后,再认错、领罪,然后再将劝说的重点放回“迁居新宫”上,一个完整的解释过程,一个不容置疑的劝说过程。
只是,黄锦并不清楚海瑞的《治安疏》中到底写了什么,更不知道自己的最后一句——“天下臣民都在等着这一刻”,正好应上了海瑞骂嘉靖最狠的那一句——“天下之人不值陛下久矣”。
人的思维就是这样,自己德行有亏,别人说什么就都像是在骂自己,都会主动往自己身上牵扯。
这句话一出,黄锦的长篇解释全都白费了,嘉靖皇帝马上抓住了重点:
“朕知道了,天下的臣民等了好些年了,就等着有这么一个人出来骂朕,接着逼朕退位。上下一心,内外勾结,朕居然被你们蒙在了鼓里。黄锦!吕芳走的时候都跟你交代什么了?叫你跟外边哪些人商量了?背后的主谋是谁?”
海瑞,和裕王牵扯极深的海瑞,将自己几十年的作为批得体无完肤!震惊,狂怒,不敢置信以后,嘉靖皇帝很快便联想到了这是一场集体预谋的逼宫,断言是背后有人“上下一心,内外勾结”逼他退位!把矛头指向了早已离京的吕芳和内阁,甚至指向了裕王!一场祸及大明根本的政潮眼看要变起肘腋之间!
一听嘉靖皇帝直接提到了吕芳,陈洪再次发起进攻,厉声咆哮:
“回话!回话!”
嘉靖皇帝再次追问:
“你告诉朕,朕赦你无罪!”
黄锦,只是摇头,坚定而决绝!接下来,黄锦会受到何种处罚,可想而知!
只是,黄锦的倒台到底是嘉靖皇帝的猜忌心使然;还是嘉靖皇帝想要在追查海瑞及其海瑞背后的裕王之前,避免黄锦再受裕王猜忌,而让黄锦“受小杖”而“躲大杖”呢?
(本文仅基于《大明王朝1566》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