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冯梦龙《醒世通言》记载,俞伯牙是楚国郢都人,身虽楚人,却为晋国士大夫,因奉晋主之命来楚国修聘。见过楚王,省视乡里之后,便由水路乘船回晋国。
八月十五中秋之夜,行至汉阳汉口时,偶然风狂浪涌,大雨如注舟楫不能前进,泊于山崖之下。不多时,云开月朗,伯牙心情大好,遂于船中抚琴怡情。
可弹奏一曲未终时,琴弦便断了一根,伯牙大惊,心想近处定有人在听琴。 正想命随从下船察看时,便有人在岸上搭话,此人正是钟子期。
钟子期乃一介樵夫,起初并没有引起俞伯牙的重视,可通过几番问答,钟子期不但知道俞伯牙弹的是孔子叹颜回的曲子,还说出俞伯牙弹到第三句断的琴弦。
俞伯牙闻言大喜,便将钟子期请到船上,又问钟子期,此琴是何人所造,抚它有什么好处?钟子爽快答道,此琴乃伏羲氏所琢,是取梧桐中段,用高手匠人刘子奇斫成乐器。此乃瑶池之乐,故名瑶琴。此琴原为宫、商、角、徽、羽五弦琴,后来周文王、武王各添一弦成七弦琴。而且此前有六忌七不弹八绝……
见钟子期对答如流,俞伯牙又说,刚才既然你听出我弹的曲名,那么我再抚琴,你来猜猜我心中所想。钟子期慨然应允。
于是,俞伯牙抚琴一弄,钟子期>赞道:“美哉洋洋乎,大人之意在高山也!”伯牙不答,将琴再鼓,钟子期又赞道:“美哉汤汤乎,志在流水!”只两句,道出了伯牙的心事,伯牙大惊,推琴而起,遂互通姓名,二人喝茶饮酒,并拜为兄弟。
二人长谈至次日拂晓,俞伯牙相邀钟子期同行。钟子期称家有二老,需要侍奉,不能同行。于是二人相约来年中秋之夜于此地再见。俞伯牙还让随从记下了钟子期的居住地,并取黄金二笏奉上。
第二年中秋夜,俞伯牙乘兴而来,在汉口崖下并未见到钟子期。于是,俞伯牙按照钟子期留下的地址,去寻钟子期。不想半路巧遇钟子期之父,得知钟子期已病逝,遂于钟子期坟前抚琴一曲后,将琴摔断,并感叹道:摔碎瑶琴凤凰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成为千古佳话,为后人所盛传。我却不免为二人短暂的相处便永诀而倍感遗憾,更为钟子期的英年早逝而扼腕慨叹。
据《醒世通言》记载,钟父得知俞伯牙要寻钟子期时,哭诉道:“子期乃我儿也。去年八月十五夜采樵归晚,遇晋国士大夫俞伯牙先生。讲论之间,意气相投。临行赠黄金二笏,吾儿买书攻读,老拙无才,不成禁止。旦则釆樵负重,暮则诵读辛勤,心力耗费,养成怯疾,数月之间,已亡故了。”
钟父所言“怯疾”也称“怯症”,中医学称血气衰退、内心常恐怯不安的一种病。俗称虚劳病。
那么钟子期恐的是啥,怯的是啥呢?
窃以为,钟子期恐怯的是二人之间身份的落差之大。俞兄乃高高在上的士大夫,吾则为釆樵布衣,所以吾等必须得苦读诗书,学富五车,才配得上与伯牙称兄道弟。所以“旦则釆樵负重,暮则诵读辛勤。”
归根结底,是强烈的求知欲害了钟子期,古称虚劳病,我称它为用力过猛。因为我有切身体验。
当年考大学,我因为英语成绩太差而名落孙山。第二年复读,为了攻英语,我简直是拼了。除了正常上课之外,为了背单词,课间上厕所我跑去跑回,午休时边吃饭边捧着外语书复习,晚自习还要抄同学的笔记,放学回到家还得守着收音机,跟广播电台英语讲座学英语。
我的眼本就高度近视,半年下来,眼睛由于不堪重负而出现刺痛,后来越来越严重。
因为担心眼睛失明,我放弃了还差半年就要进行的高考,望象牙塔而兴叹。睛
因为我出生在普通矿工家庭,太想通过高考这条道来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了,以至于当时学习用力过猛而适得其返。
所以,钟子期与俞伯牙分手后拼命苦读的心情,我感同身受。
但话说回来,钟子期大可不必那样拼。因为经过中秋夜长谈,俞伯牙早已将钟子期视为知己,而深感相见恨晚,惺惺相惜。而且在某些方面,钟子期的学识,与俞伯牙相比,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所以,如果钟子期没有强烈的求知欲,注意劳逸结合,适可而止,就不会用力过猛,落下怯疾,也就不会英年早逝。
俞伯牙也不会悲痛欲绝,摔断瑶琴。而且,俞钟二人再叙友情,切磋音律,俞伯牙的琴艺大增,会给我们后人留下更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
一切的假设和如果都不能成为现实,高山流水遇知音已定格为历史。唯念此篇能为有着强烈求知欲,正在人生路上拼搏进取的年轻人敲响警钟:人生路长不可太拼,用力过猛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