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当时的国民党来说,这个时候出兵去支援韩国,是一项稳赚不赔的买卖:
第一,台湾政府能够借此向美国表明立场,获得更多的援助支持。
第二,国民党能够以朝鲜战场为跳板攻占中国东北,或者趁此良机在东南沿海搞些事情,以获取反攻大陆的资本。
第三,随着败逃台湾,国民党的国际地位越来越低,此战刚好能展现实力,提升国际地位。
第四,这场战争背后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角力,如果能借此机会引发两国直接冲突,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也不是不可能,那时将是趁乱反攻大陆的最好时机!
通过连夜的会议,国民党下定决心,朝鲜战争一定得参与,说不定这就是最后一次反攻大陆的机会。而作为美国的“小弟”,蒋介石立即致电美国总统杜鲁门,表达了自己愿意出兵参战的意愿。
当时美国内部如麦克阿瑟等人,希望聚集更多的兵力进入朝鲜战场,所以很是欢迎台湾的加入。蒋介石以为美国不会反对,在发报后立即向手下军官下达命令,即刻准备物资,清点军队。在紧张有序地安排下,国民党制定了详细的计划。预计派遣3.3万人前往朝鲜,为彰显实力,这支军队全部配上了最先进的武器。
正在国民党摩拳擦掌的时候,美国也在紧急召开高级*会议,其中主要就所需要投入的作战部队等问题产生了激烈讨论。在台湾是否增兵问题上,反对意见占据上风,得以通过。理由有以下几点:
第一,不希望引发大规模战争。美国当时正在和超级大国苏联争霸,将主战场定在了欧洲,并不希望在亚洲引发大规模战争,将自己深陷进去。而一旦同意台湾参战,将很可能将我党也拉入战局。对此杜鲁门便曾经说过:我们不知道台湾参战对共产党意味着什么。我们必须小心谨慎,避免引起全面的亚洲战争!
第二,不希望台湾被我党收复。如果国民党出现在朝鲜战场上,那么我军也肯定会有所动作,说不定还会趁着防卫空虚打下台湾。如果丢掉台湾的话,美国便少了一个制约我国的重要砝码,得不偿失。
第三,对国民党军队实力的怀疑。在解放战争时,国军已经输给了解放军一次。如今国军丧失不少精锐,士气相对低糜,对此杜鲁门提出疑问:接受蒋介石的三万多人值得吗?
第四,盟军英国的意见。早在7月份,英国便联合印度提出一份“和平计划”,放弃台湾,将中国拉入联合国,以换取我国终止对朝鲜的支持。这也是影响美国政府判断的一个重要因素。
1950年7月1日,蒋介石收到了美国政府的致电:“鉴于中共有进攻台湾的计划,出兵朝鲜将削弱台湾防卫力量,增加风险。美军将派出代表,针对抵抗入侵举行会谈。”实际上就相当于变相地拒绝了台湾出兵请求。
再来看大陆方面。7月13日,我国成立东北边防军,抽调了4个军和炮兵部队赶往东北。8月5日,驻守东北边防部队的领导收到中央电报,*指示,一定要在8月前完成一切准备工作,做好随时出军支援朝鲜的准备。
9月15日,战争胶着了近三个月后,美国开始行动,任命驻日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为主帅,率兵从韩国仁川登陆朝鲜半岛,悄悄行进到人民军后方,出其不意,一举夺回了仁川及附近岛屿。随着美军加入,胜利的天平开始倾向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