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语文教学中,重在“教学相长”,在“教”中不断“学”,深入钻研探索,将学科知识量化、要点化,培养孩子的学科素养,引导孩子的文本深入剖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着眼于学习过程,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以灵活的方式为其指示路径,指点方法,探究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关键词:学科素养;能力;思维过程;
正文:
近些年来,全国已经深受”新高考“旗帜的影响,尤其是上海、浙江已经在2017年亲身实践了”新高考“的战役。且不论考试形式,就考查的知识与考试题型而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加强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考题知识点综合、解法灵活多样。考生则在前行的路上感觉越来越难解答,解答过程中不但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正确率不高。所以教师更要一方面深入钻研,做到知识的尽量简单化,解题符码的明确化,充分让学生既能沉浸其中又能更加更加清洗牢固地掌握课堂所学,另一方面要认真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灵活应对考试。
一、“因材施教”,寻找学生的优劣点,针对性解决问题。
1、基础薄弱型:本身努力,而基础不扎实,每天急于拔高;
这一类学生教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肯定其付诸的努力,也要指出目前存在的不足是基础为扎牢固,进而为孩子规划好教学计划。
切忌被动的跟着学生走,一定要打好基础,再去拔高。
2、毫无体系型:学习杂乱无章,没有体系,不归纳,不总结;
只知学习,而毫无目的,本身也不善于或根本不去总结归纳,对于学科知识杂乱无章,基本没有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的学生教师必须先行引导学生建立其高中语文的知识体系,进行归类,整理,明确什么是什么,有自己的归纳总结,做到“定性准确”。
3、眼高手低型:看到题目感觉都会,一答题即出现不注重细节,解题不规范、不严密等问题;
学生做题习惯不好,只粗略一看不做深入审题即动手答题,结果要么造成审题错误,要么造成解答不完整、不全面,解答题没头没尾,丢三落四。这样的学生要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注重审题能力的培养,保持卷面的清晰,注意平时规范解答规程。
4、光说不练型:懒惰,只动嘴不动手,书面表达能力差;(考试毕竟是需要书面表述出来的)
有些学生上课不动笔,只是听,答题时只想着口头表述,不去或懒于实际练习,这样会造成学生“会的假象”。当真正去做的时候,其实根本不甚了了。并且这类学生不会或不善于表述答题的步骤或过程,做简答题时表述太过简略,没有深入分析。所以平时一定让学生动笔练习。
5、轻松散漫型:毫无时间概念,做题过于放松、散漫;
学生课堂上嘻嘻哈哈,做题散漫,没时间观念。长久下来,在正式考试中会出现时间不够用而做不完题的情况。尤其是高考语文考试,题量大,书面表述的内容多,如果太过散漫,答题时间紧张,所以平时一定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规定时间内答题,锻炼解题速度。
6、“固执己见”型:对文本或材料喜欢按照自己的理解出发,而不从文本或材料本身出发去深入剖析。
要注重引导这类学生一定要紧紧围绕文本或材料本身去理解、去剖析,做到不曲解文本或材料,这就要在平时练习中多引导,多剖析文本或材料。
7.思考欠缺型:对文本的分析、综合能力有所欠缺,解答能力不强,考虑不周全,沾边就答。
平时多注意培养学生综合题的解答技巧,要多考虑、细考虑、全面考虑。
【练习】:(2016年上海高考语文现代文二《湖殇》)
⑫那些缭绕碧波的绿茵,那些水中游戏的鱼鸟,那些湖面泛舟的渔人,那些环湖晚炊的村庄,都随着湖的消失而泯灭了。
⑬通过同伴的结局,艾比湖一定看到了自己悲情的归宿,所以,湖才有了泪的咸涩。如果能发出呐喊,我想,湖是一定要向上天控诉的,控诉那贪婪者、破坏者、无知者、傲慢者,控诉他们以自己的短视,替子孙们挖掘着墓穴。
⑭时常看到一些赞美艾比湖的文章,对它仅剩的三分之一的水域,进行热情歌颂,听上去就像是对着一个病入膏肓的人,赞美她美丽的服饰和迷人的发髻,不知道在鱼缸里长大的鱼,会不会朗诵有关海的诗句。
⑮我在为一个湖悲哀的时侯,突然想起了那些鸟,那些以湖为生的水禽,它们的翅膀,如何才能越过灾难,飞抵梦想的天堂。
(有删改)
【题干】.以第⑫~⑮段为例,评析本文语言运用上的特点。(5分)
【解析】:回答此题,首先需要明确评析的角度:语言运用上的特点主要涉及修辞、用词、句式和语言风格。本题可从修辞手法、词语的选用、句式等角度出发,仔细分析题目指定的段落,再逐条列举;列举时,应该先指出方法,再列举例句,最后指出作用。
【考点定位】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几段在语言运用上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排比(如“那些缭绕碧波的绿茵,那些水中游戏的鱼鸟,那些湖面泛舟的渔人,那些环湖晚炊的村庄”)、拟人(将艾比湖比拟为人)、比喻(将那些盲目赞美艾比湖的文章比喻为“对着一个病入膏肓的人,赞美她美丽的服饰和迷人的发髻,不知道在鱼缸里长大的鱼,会不会朗诵有关海的诗句”)、 设问(如“如何才能越过灾难,飞抵梦想的天堂”。在表达方法上主要用了运用联想(由人联想到鸟,联想到鸟面临的灾难)。
【答案】:
答案示例一:作品善用情绪色彩浓重的词语,如“泯灭”“呐喊”“挖掘着墓穴”“悲哀”等;多用整齐的句式,如第⑫段以四个字数一致的“那些……”描绘四幅图画,既有形象的美感,也有形式的美感;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如比喻有“美丽的服饰和迷人的发髻”“鱼缸里的鱼”等,贴切而富有创造性。这些语言运用上的特点,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
答案示例二:作品多用情绪色彩浓重的词语,如“泯灭”“呐喊”“挖掘着墓穴”“悲哀”等;多用整齐的句式,如第⑫段以四个字数一致的“那些……”;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如比喻有“美丽的服饰和迷人的发髻”“鱼缸里的鱼”等。以上这些与作者的强烈情感是一致的。但我认为写文章不应满足于个人情感的宣泄。本文在遣词造句中情感注入过多过浓,未加沉淀节制,给人泛滥甚至虚假的感觉,降低了作品的感染力。
二、教学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帮助学生打好基础,过“三关”
(1)过记忆关
记背诵篇目、记文学文化常识、记高频实词虚词含义和用法、记知识点的内涵。记一定是理解去记忆,切忌不要把知识学成死的,不会用不理解。如诗歌鉴赏中的体裁与题材,区分不清即会造成丢分。
(2)过基本方法关
建立好自己的高考语文知识体系,明确什么是什么,做到问题问到哪里考生便知道其出题的意图是什么。如在写景散文中景物描写的角度要知道其所包含的角度都有哪些内容,否则不明就里,不知所然。
(3)过基本技能关
基本的审题能力、基本的分析综合能力,基本的鉴赏评价能力,基本的写作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等。
2、因材施教,分类辅导,切忌一刀切
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方法,同时学生的程度不同教学的进度及所做的题也要有所差异,哪些是需要练基础,哪些需要提高,要分好类,有针对性的辅导。
3、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练习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在讲解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⑴.寻找方法的简单化;⑵.改变题目设置的形式;⑶.题目的条件和结论互换;⑷.改变题目的条件;⑸.把问题进一步推广与引伸;⑹.串联对比不同的问题比较异同;⑺.类比编题等。
4、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能力。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办法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5、教学过程中选题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题选的准不准,主要取决于对课程标准和高考题的研究。专题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专题要由针对性,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高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
6、走“环形教学路线不走直线”
在讲新知识时一定要注意适时复习以前所学知识,如果一味的讲新课不注意回头复习走直线,当讲到最后那一节时学生前两面得内容基本都忘光了,以前的功夫白费,所以我们一定走环形教学路线,一环扣一环,环环紧扣不脱节,讲新知也要兼顾复习指导。
7、注意教材中的经典篇目,课后练习,高考中很多题虽然考的是课外,但却很多是来源于课内的,和课后练习非常像,甚至是题*设问一模一样,所以要认真对待课本,学习、分析,把典型题拿出来讲或者改编给学生做。
8、注重真题、模拟题,在平时练习和考试中,对于高频出现、易做错的题目要多总结、多思考,甚至可以整理成错题集,把同一类型的题分类汇编在一起,对照老师讲过的答案,思考自己的答案与参考答案出入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出入,进而在自己的在思考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双管齐下”在加强基础题型训练打基础的同时,也要重点的训练综合题的解答,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及灵活运用,教学中注重总结、归纳、归类,注意解题方法及解题技巧的教学。
三、具体知识方面常考考点及建议
【高考得分要素】:
高考分数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构成。
智力因素:高考所需的学科考点知识。
非智力因素:身体状况、准备、心态、考试细节。
树立每分必争的理念,每分必争就要按规律、规范答题。做到:
1、自信;2、规范;3、审题;4、检查。
【命题符码】
1、题目设计的层次
(识记 理解 运用 鉴赏 评价 探究)
阅读题重点考 理解 运用 鉴赏三个层次
2、题目要求考查的内容 —— 两大方面
文章的内容理解(内容)文章的表达技巧/手法鉴赏(形式)
3、阅读题答题的范围 —局部范围答题 全文范围答题
局部题——根据一段或两段就可以答题
全文范围——要根据全文才能答题
命题要求考查的内容——两大方面解读
【解读】:内容是构成文本的基本要素,形式是解读文本的符码,注重文本内容是根据题干要求,锁定答案区间范围之后据题精答。赏析内容时,需要借助形式的特点。
(一)、高考阅读:弄清试题的考查层面
1、是什么 :指出运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什么内容
——是什么,在哪里,表现在,含义是,说明了……
【诗词鉴赏】
水调歌头·酹辛稼轩墓,在分水岭下① [元]张野②
岭头一片青山,可能埋得凌云气?遐方异域,当年滴尽,英雄清泪。星斗撑肠,云烟盈纸,纵横游戏。漫③人间留得,阳春白雪,千载下,无人继。
不见戟门华第,见萧萧竹枯松悴。问谁料理,带湖烟景,瓢泉风味?万里中原,不堪回首,人生如寄。且临风高唱,逍遥旧曲,为先生酹。
[注] ①分水岭:在江西铅山县境内,辛弃疾墓地所在地。下阕“带湖”“瓢泉”都在铅山,“戟门华第”指辛弃疾旧居。②张野:由宋代入元代的词人,官至翰林修撰。③漫:空,徒然。
15.这首凭吊辛弃疾的词作是怎样表现作者情感的,请加以分析。(4分)
【解析】 题干问的是怎样表现作者情感的,而不是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两种问法有本质的区别,前者侧重运用了什么写法来表达情感,后者侧重对情感的分析。
【答案】示例:词作首先通过设问、衬托追怀辛弃疾收复失地的壮志,然后直抒胸臆,表达对于辛弃疾杰出文学成就的赞美;作者情感借助辛弃疾的遭遇与自己的对比得到彰显:辛弃疾常感叹人生短暂而中原难以收复,如今作者身处元代,汉族河山早已易主,作者的悲愤之情比辛弃疾更为深沉痛苦。
2、为什么 :评价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写
——为了什么,因为什么,好在哪里;原因、目的、意图、用意、作用、效果、好处……
【考前解密】
1、写作意图(用意、目的)分析——
①一个句子的用意(潜台词、画外音);
②一个段落的用意(结构、内容);
③全文的写作用意(通过分析某种现象,揭示某个道理,抒发某种感情,达到某种讽刺、批评、针砭时弊、劝诫、警示、暗示、希望、呼吁等目的,要与概括文章的中心区别开来)
2、原因、为什么、为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
抓住题干,定好角度,回归原文
【2014年上海卷现代文二《宁静》】(选文略)
12、分析作者描写多种声音的意图。(5分)
【解析】分析作者描写多种声音的意图,首先是哪几种声音,要从文本信息中筛选并整合出来,这篇文章描写了两种声音:自然界的声音和工业文明的喧闹,尤其是最后一段中“然而,一旦它们的宁静被打破,就再也不会恢复”,这样两类声音形成对比,作者写作主旨也就容易判断了。
【答案】作者描写了多种不同的声音:自然界的声音增加了宁静感,也是宁静的一部分(1分),作者写这类声音是为了表现宁静之美(1分);工业文明的喧闹破坏了宁静(1分),作者描写这类声音来表达批评和担忧(1分)。作者通过描写这两大类声音,表达了宁静无价的主旨,和作者对宁静的赞美与向往(1分)。
【2016年上海卷现代文二《湖殇》】(选文略)
7.作者描绘了八十年代中期游湖所见景色,用意是。(3分)
【解析】这是一道欣赏作品中“物”的形象的问题。答题时要先分析题干所说的“八十年代中期游湖所见景色”,归纳其总体特点,然后再以之同文本所描写作者现在所见的情形加以对比,据此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揣摩其用意。本文的主旨是抒发作者对环境遭到破坏的伤痛心情,唤起读者对保护环境的共鸣之心,而描写以前的景物,能让读者将其同眼前所见加以对比,造成读者心灵的巨大震撼,是作者的情感得以很好的抒发。
【答案】以记忆中艾比湖难以忘怀的美丽来反衬现实中艾比湖的残败,表达痛惜之情。
【原因,为什么题型】
【2014年上海卷】
现代文二《宁静》
10、第⑨段中,作者为什么说红杉“不仅仅是树”?(2分)
【2015年上海卷】
现代文一《地图与理论模型》
2.作者在文中设计的练习为什么只是一个把戏?请联系第⑨段加以分析。(3分)
文言文一《梁彦光传》
26.梁彦光两次治理相州,成败迥异,请具体分析其原因。(5分)
【2016年上海卷】
文言文二《勿斋记》
24.作者初见藤君就答应为他作记,原因是什么?(2分)
3、怎么样 :文章是怎样运用这种写法的
——怎么样;写一段鉴赏文字;请作分析……
【诗歌鉴赏】
阮郎归·初夏
苏轼
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16.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4分)
【解析】鉴赏画线句是怎样体现情景交融的。
【答案】要点:细致地描绘了水花四溅(在荷叶上),水珠圆润晶莹【景】(2分),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情】(2分)。
4、试题从几个层面考查
——审清题干考查涉及几个层面……
【2017年上海奉贤区二模卷现代文二《等植物的根伸进石头》】
沟壑很深,一排排茂密的树木一直延伸到看不见的沟壑底部,一座高大的丘陵从那里威严地壁立出来,有一副森然决然的态度,下面深绿色的树木还微微萦绕着薄雾。我越是虚张声势地利用柿子树发出沙沙声,越是感到孤单和恐惧。一种异于往常的野苍蝇发出巨大的嗡嘤声,树皮上攀爬着一厘米长的大蚂蚁。
10.赏析第②段两个画线句对柿子沟景物描写的表达效果。(4分)
【解析】一要指认从什么角度/运用了什么手法赏析(是什么)二要分析其表达效果(为什么),。
【答案】(4分)运用比拟的手法生动地表现深邃、陡峭的沟壑整体带给人的压抑;视听结合,通过对野苍蝇、大蚂蚁的具体观察突出自身的孤单与恐惧。
(二)、高考写作
【《考试手册》说明】:
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常用的应用文。
Ⅳ.17思想内容
Ⅳ.17.1准确把握题意。
Ⅳ.17 2主旨明确,思想健康,感情真实。
Ⅳ.17.3选材恰当,内容充实。
Ⅳ.17.4力求有新意。
Ⅳ.18结构布局
Ⅳ.18.1结构完整,布局合理。
Ⅳ.18.2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Ⅳ.19语言表达
Ⅳ.19.1语言通顺、准确、得体。
Ⅳ.19.2合理运用表达方式。
Ⅳ.l9.3书写规范,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高考写作评分细则】
1.一类卷(63-70分) 基准分67分
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有新意,有文采。
2.二类卷(52-62分) 基准分55分
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恰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3.三类卷(39-51分) 基准分47分
基本符合题意,立意—般,选材尚恰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4.四类卷(21-38分) 基准分29分
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5.五类卷(20分以下) 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
(1)脱离题意。(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字。
补充说明:
1.未写题目扣2分。
2.错别字满3个扣1分,至多扣5分。
3.标点错误多,酌情扣分。
4.卷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
卷面整洁美观,酌情加l—2分。
5.脱离题意:没有从材料进行切入写作,
观点不能从材料中合理得出,判为五类文。
1、思想内容
先局部后整体,要有核心话题观(材料中有一对概念,明确概念内涵与关系)
1、叙事现象类—— 抓主要对象以果推因(本质)
2、评议对话类 ——抓评议的核心话题,选择观点
3、寓意哲理类——抓比喻象征义所体现的哲理
【写作】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70分)
俗语有云,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李安导演在电影《饮食男女》中又说:人生不能象做菜,把所有的料都准备好了才下锅。
以上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70分)
材料一: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智者,总是享受着自己的生命,享受着自己的闲暇时间,而那些遇不可耐的人总是害怕空闲,害怕空闲带给自己的无聊,所以总是给自己找些低级趣味的游戏,给自己一点暂时的快感。
材料二:手机互联网时代,让百度、腾讯、淘宝的竞争升级,他们的目标只是有一个:占领人们除了工作、学习、生活、休息之外的三小时碎片时间。于是,大多数中国人都成了低头族。有人觉得,这些时间被占领是好事,能获得更多的信息,再也不用担心无聊了,要是一离开手机,都不知道该干什么了!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想法?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套作与抄袭。
2、谋篇布局
一种建议的考查议论文写作结构:六线串珠式结构(对照式与层进式的综合)
1、结构图示:
2、内容解说:
点 | 开门见山,点明中心论点(或论题) | 简洁,醒目,4行,可用两段开头法 | 略写 | 50-100 |
正 | 正面举例论述 | 排比列举事例,段的首尾要勾联论点 | 较详 | 200 |
反 | 反面举例论述 | 举例有三种形式:举实例,概括举例,假设举例 | 较略 | 100 |
深 | 对中心和事例进行深入分析、开掘 | 方法:辨是非,挖原因,引哲理,换论证,提办法,用驳论等 | 最详 | 250-300 |
联 | 紧密联系现实,展开议论 | 一般联系青年与改革 | 较略 | 100 |
总 | 总收全文,呼应中心 | 或重申论点,或发出号召…… | 略写 | 50 |
例如 高中课文《简笔与繁笔》是类似结构:
点:点明中心论点: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正(反):从用简、使繁两方面各举两例证明论点;
深:用引证法阐明繁简适宜的标准和方法;
联:批评现今创作中的一味求长的不良现象;
总:最后说明写作目的(提倡简练为文),首尾呼应。
一个标准的议论段——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那种,最起码应该依次包含论点、论据和论证,可细分为五个小部分。
语段示例:
知识就是力量。(观点句)它首先是一种难以量化的、伟大的精神智慧,当然更可转化为具体的、可见的、巨大的物质力量。(阐释句)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却可以坐知天下之事。(材料句)凭什么?知识,以及知识带来的预见性。(分析句)史蒂芬.霍金,被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轮椅上20多年,全身能“活动”的,除了眼睛,只剩一根食指,但这并不影响他能够成为继爱因斯坦之后当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享有国际声誉的伟人、超人。(材料句)靠什么?知识——关于宇宙奥秘:天体物理、时空本质的最新知识,最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智慧。(分析句)可见,知识能够改变世界,知识能够决定命运,知识能够给人自由。(结论句或延伸句)
3、材料选择
■文章展开常见角度(包括段落和全文):
古(历史)—今(现实)过去—现在—未来(纵向时间)
中—外 乡村—城市 (横向空间)
自然—社会 思想—行为(由实到虚)
个人—家庭—学校 个人—学校—国家社会(由小及大)
小孩—青年—老人 (不同年龄)
学习—工作—生活 (不同人生阶段)
读书—做事—做人 (为人处事不同方面)
教育—科技—卫生—体艺(不同行业)
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不同领域)
■ 选材
历史 现实 教材 自我 (注意一材多用)
具体事例 名言俗语 笼统事例
4、语言运用
标点符号、修辞手法(比喻和引用)、句式
四、教师方面
1、加强自身知识水平提高,提升个人教学能力
多读书,多接触,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多钻研,多探索,在真题中、在教辅中、在同伴中,不断汲取营养,提升自我的知识能力。
2、教师要有先见、有远见、有预见、有主见
在新高考的大背景下,高考出题很灵活,万一变动,损失惨重。我们不能始终跟着别人走,按以往模式备考,没有预见性,不创新,一旦题型变动,我们显得很被动。
3、资源优化配置,整合优势资源
自己自足,闭门造车,基本上是自己根据自己的经验去教学和备考,没有将众人智慧集于一体.
借助语文教研室、备课组、学科群等平台,每个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及学生特点,去选题,把自己认为好的题编辑成符合本地特点及辅导方向的试卷,大家互相共享使用,那么我们既有了自己的题,同时也把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于一体,集众家所长而立于不败之地。
4、加强本校区及校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问题共同解决,有好的经验大家共同分享,提升我们整个教师团队的能力.一个人的强大不是真正的强大,整个团队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上海市高中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验本)》上海201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