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名什么意思,不可沽名的正确解释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9 03:31:00

虞姬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力拔山兮气盖世“是对所向披靡的征战数年的总结,“泣数行下”,充满着对命运不公的怨愤,连自己爱的人、爱的马都保护不了的悲凉。

擦干眼泪上战场,项羽“自度不得脱”,连说:“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司马迁给了项羽证明自我的机会。最后一搏相当精彩:“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在这里,司马迁的浪漫气质又一次表现出来,他写的哪里是项羽,分明是战神呐!夸张到了极点。

项羽马到乌江,浩瀚的江水阻绝了去路。不想“乌江亭长檥船待”。只要项羽同意就可以上船到江东,另图东山再起。“但项王笑曰”,这笑是经历了慷慨悲歌与证明“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之后的释然。没有了哀,也没有了愤,有的是笑对生死。而且故人送行也是一种宽慰,自己的爱马有了所托。他终于卸下了战神的面具,袒露了“无面见江东父老”的羞愧之情。展示出他残暴背后的另一面:纯朴、真挚、重义。

沽名什么意思,不可沽名的正确解释(5)

无面见江东父老

“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司马迁让项羽带着“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的“满足”含笑赴死。但,司马迁在传赞里直接指出他的荒谬: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司马迁虽然激情四射地地塑造了一个悲情英雄的形象,但对项羽在政治上的愚蠢、坑*秦族的残暴并没有隐瞒。司马迁在最后还设计了项羽在阴陵迷失道路问一田父的情节: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这并不是闲来之笔,而是指出了“欲以力征经营天下”的错误,一个陌生的田父把他指向绝路,说明他已经丧失了天下之心。司马迁还借韩信之口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

所以,项羽失败原因:

其一,*戮太多,失掉民心

其二,刚愎自用,众叛亲离

韩信起初是跟随项梁的,项梁败亡后又成为i项羽手下,项羽给了一个“郎中“的小官。韩信多次向项羽献计策,都不被采纳,所以“良禽择木而栖”,韩信投奔了刘邦。并与刘邦谈到,项羽不能任用贤将,只有匹夫之勇。

沽名什么意思,不可沽名的正确解释(6)

足智多谋的范增

汉得天下后,刘邦在酒席上问:“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众人回答皆不满意。他说: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我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我能用之,这就是我能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范增却不能用,所以失败了。”韩信曾说刘邦'善将将”,也是这个道理。

*主席有过精辟的评价:

“楚汉相争,刘邦取得成功,而项羽败了,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缺乏群众路线。刘邦的用人之道比他好,所以有萧何、张良、韩信、曹参、樊哙、陈平等文武百官跟随左右,而项羽仅有一个范增,也用不好,最后只好成为孤家寡人。

其三,志大才疏,头脑简单

项羽年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很生气。项羽:“读*住名字就算了。剑只是一对一的功夫,没什么好学的,学带与万人作战的功夫。”于是项梁就教项羽兵法,但,略知大概,又不肯学了。

三岁看大,尽管项羽是军事上的天才,但性格上的缺陷决定了他的命运。做事不长久,缺乏定力;胸无点墨,缺乏韬略。如坑*20万的秦卒就是因为他不知怎么管理他们。*说项羽有三个错误:

一个是鸿门宴不听范增的话,放跑了刘邦;一个是楚汉订立了鸿沟协定,项羽当真,而刘邦却不以为然,不久就违反协定东进攻楚;再一个就是建都徐州,位置没选好。那么,项羽为什么不能纳谏和用人呢?这便和他主观上的弱点有关。

细分析这些错误都与头脑简单有关,鸿门宴上项羽没弄明白,眼前这个称兄道弟的谦卑的人就是不共戴天的死敌,优柔寡断,丧失良机。鸿沟之约不懂“兵不厌诈”的道理,幼稚、愚蠢。建都徐州缺少屏障,易攻难守,兵家大忌。如果他能多读点书,多学点兵法;如果有范增、韩信辅佐,这些错误都可以避免,但历史没有如果。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项羽“失民心者失天下”,是当政者之鉴;刚愎自用,众叛亲离是管理者之鉴;志大才疏,头脑简单是年轻人之鉴。项羽说到底是个年轻人,一把好牌打得稀烂的年轻人还是很多的。

沽名什么意思,不可沽名的正确解释(7)

*说:“不可沽名学霸王”。谨记。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