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晚年在梦溪园潜心撰著,完成了不朽著作《梦溪笔谈》。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博大精深,内容宏富,共列有条文609条,既包括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地理、地质、生物、化学、农学、医药等自然科学知识,也包括文学、史学、音乐、美术等人文科学知识,价值巨大。它不但是沈括平生科学研究成果的结晶,也观察和记录了古代和宋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是沈括所处时代最新科技水平的总结。
《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重要文献,其中所记述的许多科学成就均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该书现有英、法、德、意、美、日等译本,被现代英国著名学者、中国科技史研究权威李约瑟博士称为“十一世纪的科学坐标”,我国当代科学家钱伟长则说“这座坐标就屹立在镇江”。
沈括发现磁针“常微偏东,不全南也”现象,比西方哥伦布横渡大西洋观测到此现象时要早400余年;
他提出的流水侵蚀作用的自然成因比英国人郝登的同样见解早700多年;
他曾创造出一种为国防所需的立体地图,比瑞士十八世纪出现的地理模型图约早700年;
他把化石解释为生物的遗迹之说,比意大利的达芬奇早约400年;
数学方面,他对隙积术、会圆术的研究,开了此领域的先河,比西方早约600年;
他推断我国华北平原是由黄河等河流的泥沙沉积而成的,这是对华北大平原的最早科学解释;
他第一个提出了“石油”这一科学命名,并正确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
他发明的“十二气历”,比英国类似的历法早800多年;
他详细记载了毕昇活字印刷术的使用,这是世界上关于毕昇活字印刷唯一的原始资料,使得后人能够了解到印刷术由雕版印刷发展到胶泥活字版印刷的过程……
《梦溪笔谈》涉猎自然人文各个领域,实是科技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它包罗万象,珠玑灿然,闪耀着不灭的光辉。
展览室里有一块当年园中旧物“梦溪”古石碑,长方形的石碑上刻有古朴苍劲的"梦溪"二字,看着这石碑,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沈括在梦溪园里秉烛夜读,挑灯疾书的身影,心中满是敬意。
1979年,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为了纪念沈括,将1964年发现的一颗小行星2027命名为"沈括星"。这是后人对他永恒的纪念。
随性而行,一路上经过的都是镇江市井的街道,浓浓的生活气息,感觉自己跟这个陌生城市之间的距离感一下子就消失。
不经意间走到了大西路,浓荫下有一座基督教堂:福音堂。阳光下,红色的十字架很是显眼。镇江作为中国古老的开放城市、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基督教传入较早的地区。早在公元13-14世纪的元代,基督教就已经在镇江传播。
福音堂坐南朝北,砖木结构,外墙为清水表砖砌成。双披瓦楞形铁皮屋顶,尖拱形门窗,正立面山墙上正中有圆形玫瑰花窗,顶部悬置十字架。本想进去看看,可是要到晚上才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