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你有没有发现,人的*是永远没有尽头的:
当我们租房的时候,羡慕别人有房子;当我们买下了属于自己的公寓,又羡慕别人的三室两厅;当我们拥有了自己的改善房,又想要住进别人的三层别墅......
有人已经拥有了三层别墅,但也为此付出了代价:忙碌的生活、被忽视的孩子、缺少悠闲的快乐,以及错失的幸福。
让我们焦虑的,同样还有车子、收入、孩子的成绩、自己的晋升速度......
我们好像拥有了许多,却活得越来越不像自己,过得越来越不快乐。
正如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写的那样:
“通过完善住所和衣着,我们合情合理地保存体内的热量。但如果外部的热量超过了我们体内的热量,那么,我们岂不是在燃烧自己吗?”
这与哲学家尼采的观点不谋而合:
人最终喜欢的是自己的*,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指的不仅是人不懂得知足。
更关键的是,对现状不满的人,通常都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或许是对生活的体验,或许是对家庭的陪伴,或许是内心的平静,或许是完整的睡眠......
我们得到越多,就付出越多,到头来,失去的也就更多。
正如史学家黄宗羲说的:少欲觉身轻。
在物质的世界里,有多,就必然有少;有富,就必然有穷;有好,就自然有不好。
不管你站在哪个位置,总有比你好的,也有比你差的。
给*做减法,给知足做加法,才能头脑轻松,内心自在。
对日常的抱怨,通常因为站得低
看过这样一幅寓意颇深的图片:
人+山=仙,人+谷=俗。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对生活不满,不是境遇本身有多差,而是自己站得太低。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诗人到乡下散步,当他走进农庄的那一刻,就被里面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了。
他沿着盛开鲜花的小道悠闲地走着,将秋日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临走时,还采摘了两个新鲜的苹果,揣在胸前。
当地的村民看到诗人在农庄瞎晃悠了一天,临走时只带走了几个毫无价值的苹果。
他们忍不住嘲笑道:“累了一整天,只换来几个苹果,这样的付出和收获一权衡,真是太傻了!”
对村民来说,乡村的生活不过是习以为常的,甚至是空虚乏味、毫无价值的。
这让我忍不住想起另外一个故事。
走进一个公园,一个人皱着眉说这里又脏又臭,另一个人却欣喜其无限风光。
为什么呢?
原来,第一个人进去以后发现公园里有很多垃圾,于是他把注意力全放在了垃圾上,结果只看到公园的肮脏。
而另一个人虽然也看到了垃圾,眼睛却总停留在那些曼妙的风景上,尽情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这个公园,就像我们周遭的世界。
生活从来不在于你拥有什么,而在于你看见了什么,体验过什么。
同样的情景,不一样的心境,体会也不一样。
一个人眼中的乏善可陈,也许是另一个人的田园风光。
一个人口中的怨天尤人,可能会成为另一个人的小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