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译本排名,瓦尔登湖译本排名第几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10 13:48:45

以下内容极致拉踩,充满了主观评价,谨慎观看。

阅读了之前收藏的电子书——《瓦尔登湖》,看了第一章节,越看越生气——这个作者,高高在上,傲慢的俯视劳苦大众,嘲讽众生的不幸。而且读文章的过程一直伴随着不顺畅感,行文逻辑磕磕绊绊,非常难受!中途多次想放弃,但是!瓦尔登湖被众多读者欣赏赞美,我相信其中必定拥有独特的魅力,绝对不是如此高傲不可一世的调性。

于是去寻求好译本推荐,最终选定李继宏老师的译本。

对照阅读后,发现我上文所述的作者态度问题、行文逻辑等问题,都是译者翻译所带来的问题。在李继宏版本译本中,作者态度恳切,叙事的口吻给人的感观是悲悯的,而不是傲慢的。

所以,读外国作家的书,译者的选择非常重要(除非读外文原版书)

翻译是对一个作品的二创,至于是创造的创,还是创伤的创,这就看译者功力了。一个好的翻译作品要做到信达雅,如果不仅无法还原甚至还要扭曲原作者的意图,那还是不要与读者见面得好。

另外李继宏老师的版本,还有特别多的注解,可以帮助解读文章。

如下,截取第一章节的部分内容做参照。

李继宏版本

潘庆舲版本

第一章节名称:生计

第一章节名称:省检有方

吐槽:“有方”指导意味比较强

有人问我吃什么,是否感到寂寞,是否害怕,诸如此类的问题。

有人问我有些什么可吃的,我是不是感到孤独,我害怕不害怕,以及诸如此类的问题。

吐槽:主语赘述

所以我要恳请对我个人毫无兴趣的读者原谅,我会在本书中部分地回答这些问题。

因此,我在本书中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要请那些对我并不特别感兴趣的人多多包涵。

吐槽:语序、用词的差别,感觉到的道歉诚恳度也是不同的

在大多数图书里,“我”,或者说第一人称是遭到忽略的;但在这本书中,它会得到保留;这种自我意识是本书的主要特征。我们常常忘记正在说话的终究是第一人称。

大多数书里,都不使用第一人称“我”这个字。在这本书里,“我”将保留第一人称。“我”字用得特别多,就成了本书的一大特色。其实,不管哪本书,说到底,都是第一人称在说这说那,不过我们往往把它给忘了

吐槽:太啰嗦了

我也不想过多地谈论自己,可惜其他人我又不是很了解。所以非常遗憾,我只能受制于这个主题,因为我的见识实在是很浅陋。

要是我既有自知之明又有知人之深,那我断断乎不会大谈特谈我自己的。不幸的是,我阅历很浅,只能局限于这一个主题。

吐槽:读这段,总感觉作者是个大言不惭的人,眼前总有个画面——有个人指手画脚,指点江山。

除此之外,我认为每个作家迟早应该朴实真诚地记录他自己的生活,而非只是描述他听来的别人的人生;

再说,我还要求每一个作家,迟早都能朴实无华、真心实意地写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仅仅写他听说过的别人的生活;

吐槽:“要求”是不是太狂妄了?

这种记录仿佛是他从遥远的地方写给亲友看的;因为在我看来,人只有在举目无亲的远方才能够真诚地活着。

写一些就像他从远方寄给亲人那样的书简,因为他只要真心实意地融入生活,一定是在离我十分遥远的地方。

吐槽:这描述是不是拗口得很?

我想要说的话跟中国人和三明治群岛的岛民没有太大的关系,而跟阅读这些文字的你,跟住在新英格兰地区的你有很大的关系,我要谈论的是你的处境,你在这个世界上、在这座城镇里的境况和遭遇,以及这种境遇的本质,它何以会如此糟糕,是否能够得到改善。

我想要说的事涉及更多的,倒不是中国人和桑威奇群岛人而是阅读以下这些篇章的,据说都是住在新英格兰的读者诸君;就是说,有关你们的生存状况,特别是你们在当今世界上的外部状况或者现实环境,你们这个镇究竟是什么样,是不是非得坏成目前这个样,还能不能改善得好一些。

吐槽:就是说看这个,可能CPU都要烧坏了。除了一股子翻译腔,语序奇奇怪怪,用词也不够好,“你”字是不是远比“诸君”更亲切些?

我走访了康科德的许多地方;在所到之处,无论是商店办公楼还是田地,我发现这里的居民都好像正在赎罪似的,做着各种费心劳力的苦役。

我在康科德去过许多地方,所到之处不管是商店、公事房、田野,依我看,居民们都在苦修补赎,干着形形色色非同寻常的活儿。

吐槽:逻辑呢逻辑呢。形形色色的活,怎么就苦修补赎?

李继宏老版本逻辑:做苦役->好像在赎罪似的.

我曾经听说婆罗门教徒会坐在四个火堆中间,抬头仰望着太阳;或者把自己吊起来,头下脚上,经受烈焰的炙烤;或者扭头凝视天空,“直到他们再也恢复不了自然的姿势,而且由于脖子是扭曲的,只有液体能够流进他们的胃”;或者终生戴着锁链,生活在某棵树木之下;或者像毛毛虫那样,用他们的身体去丈量广袤的国土;或者单足站立在木柱之上——但即使这些有意为之的苦行,也不比我日常所见的场景更为令人难以置信和震惊。

我听说过婆罗门的信徒在烈火中打坐,两眼直瞅太阳;或者说,身子倒悬于烈焰之上;或者说,侧转脑袋仰望苍穹,直到他们身体无法恢复天生的姿态这时脖子是扭曲的,除了流质啥都进入不了胃囊中去;或者说栖身在一棵树底下今生今世把自己跟链子拴在一起,或者说就像毛毛虫,用自己的身子丈量各大帝国的疆土,或者说一条腿站在立柱顶端——即便是这些有意识的赎罪苦行,也不见得比我每天见到的情景更不可置信,更不令人触目惊心。

吐槽:烈火中打坐,是不是有点违背生理常识。

“吊起来,头下脚上”比“身子倒悬”更形象描述苦修的场景

“戴锁链”难道不比“把自己跟链子拴在一起”,更符合符合汉语用法

我看见许多年轻的同乡继承了农场、房屋、谷仓、牲畜和各种农具,这对他们来说是很不幸的,因为这些东西得来容易,要摆脱却很难。

我看到年轻人,亦即我的乡友们,他们继承了农场、房子、谷仓、牲畜以及各种农具,因为这些家产来得容易,但要舍弃却很难,乃是他们的不幸。

吐槽:咱就说,由继承,说不幸,再解释不幸的原因,这是不是很顺畅的逻辑?

而这译者的语序,说继承,突然说不能放弃,谁知道为啥突然要放弃??

他们倒不如出生在旷野中吮吸着狼奶长大,那样反而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如此辛劳到底是为了什么。是谁让他们变成土地的奴隶呢?

他们还不如出生在空旷的牧场上让狼喂养成人为好,他们就可以两眼更亮地看到他们应召去干活的田地是个什么样。谁让他们成为土地的奴隶?

吐槽:两眼更亮到底是个什么描述。难道不是思维上更清楚吗。或者是英文俚语的错误翻译?

他们不得不过着凡人的生活,推着摆在他们面前的一切,竭尽全力地向前迈进。我曾见过太多可怜的不朽灵魂,背负着几乎将他们压扁的重担,弯着腰在生活的道路上匍匐前行,吃力地推动身前那七十五英尺长、四十英尺宽的大谷仓,永远洗不干净的奥革阿斯牛栏,以及上百英亩的土地,还要犁地、锄草、放牧和造林!没有祖产的人固然不必对付这些多余的负累,但也只好卖命地开荒种田,这样才能养活自己几立方英尺的血肉之躯

他们本该像常人那样过日子,把他们眼前所有一切东西甩掉,尽可能过上好一点的日子。我碰到过好多可怜虫,他们在沉重的负荷下几乎被压垮了,连气都透不过来,在生活道路上爬行,推动一座七十五英尺长四十英尺宽的谷仓、从来不打扫的奥吉厄斯的牛棚,祖传一百英亩士地还得耕种、除草、放牧、护林!没有祖产继承的人,固然不被祖产继承而来的拖累所折磨,但他们要拼命地干活,方能养育自己几许英尺的血肉之躯。

吐槽:“可怜虫”,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看这个译本的时候,越看越生气,感觉作者态度高傲,睥睨众生,一股子你们都是沉湎于世俗的可怜虫,只有我清醒的讨厌感。

这都是译者翻译不恰当导致的!李继宏老师翻译的版本,看起来就是悲悯的,作者充满人道主义光辉。

而且“从来不打扫”的牛棚是什么鬼啊?看了李继宏老师的版本,才知道是“永远洗不干净”的牛棚,这才能体现出劳苦大众,日复一日劳累啊。

绝大多数人,即使是在这个相对自由的国家,仅仅由于无知和失误,在生活中疲于应付各种自找的烦恼和多余的劳役,乃至没有余力去采摘那些更美好的人生果实。他们的手指太过劳累,变得非常笨拙,而且抖个不停,所以无法去采摘。

大多数人,即便在这个相对自由的国家,仅仅因为无知和误导,要应对的是虚假的忧虑,没完没了的粗活,却采撷不到更美好的生命果实。他们的手指,由于操劳过度,极其粗笨,而且一个劲儿颤抖,实在没法摘果子了。

吐槽:对比两组语言之间的逻辑吧。

实际上人们每天都在奔波劳碌,根本没有闲暇享受真正完整的生活;他无法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他的劳力在市场上卖不起价钱。他没有时间做别的,只能做一部机器。

说真的,劳动的人没得闲暇休息,使身体得以日渐复原。他无法保持最洒脱的人际关系,他的劳动到了市场上就不免贬值。他除了做一台机器之外,哪儿有空去千别的什么来着。

吐槽:“保持最洒脱的人际关系”与“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哪个符合奔波劳碌者稀缺的

人只有想起自己的无知才能有长进,但他如此忙于使用已有的知识,又如何能想得起来呢?

他怎么会记得自己是无知呢——他正靠的是无知才成长起来——尽管他时不时让自己的知识派上用场。

吐槽:瞧瞧,又是这种傲慢感。

我们有时候应该免费让他吃饱穿暖,用琼浆玉液重振他的精神,然后再对他进行评判。

有时我们应该无偿地让他得到温饱,并用我们的补品去使他恢复健康然后才好对他评头论足。

吐槽:“用我们的补品”,这里有个他者概念,有个施舍的对象!

“评判”是客观的。而“评头论足”是不是更肆无忌惮些?

我毫不怀疑有些读者连吃饭的钱都没有,身上穿的衣服和鞋子很旧或者已经磨破,看这本书的时间也是借来或者偷来的,是从你们的债主那里抢来的。

我毫不怀疑,你们里头读过这本书的一些人,进餐后并不是都付得出钱来,或者说衣鞋快要穿烂,或者早已穿烂了也没钱添新的,即便如此,你们还忙里偷闲阅读这几页文字,而这一点儿时间却是从你们的债主那儿偷来的。

吐槽:李继宏老师的版本,是不是给了生活困难的人更多体面?

我能清楚地看到你们过着卑贱凄惨的生活,因为我的目光已经被阅历磨得很尖锐,

你们里头好多人,一望可知,过的是多么卑微、鬼鬼祟祟的日子,反正我阅历丰富,看得一清二楚。

吐槽:卑微就卑微,鬼鬼祟祟是个啥意思?

你们为别人的铜板而生,为别人的铜板而死,也被别人的铜板埋葬,你们总是承诺还钱,承诺明天就还钱,而到死还欠着许多债务;

你们生前,乃至于最后入土掩埋,使的都是别人的铜钱,你们老是说好还债,满口答应还债,明天就还,直到今天死了,债并没有偿还;

吐槽:“使的都是别人的铜钱”,难道不是为了“别人的铜钱”而生、而死。

你们总是曲意逢迎,想从别人那里得到好处,为此不惜使尽各种手段,只要不违法乱纪,无论什么事你们都肯去做,你们说谎、阿谀、投票,让自己龟缩在文明的果壳里,

你的竭力讨好求宠,获得惠顾,并且还使尽浑身解数,只图自己不吃官司坐大牢;你们撒谎,溜须拍马,选举投票,自愿被那套繁文缛节框住。

吐槽:
李继宏版本逻辑:为了得到好处,什么事情都肯做,只要不违法。

潘的版本逻辑:使尽浑身解数,为了不坐牢。

“文明的果壳里”出自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李继宏版本里面保留了这个概念,并且做了注解。

你们不惜把自己累到生病,为的只是能够存下些许防病的钱财,为的只是能够把这点钱财藏在某个古旧的箱子里,或者藏在墙壁中的袜子里,或者更安全地藏到砖头垒成的小金库里;你们不管藏在哪里,不管藏的是多还是少,反正就是想存点钱

反正为了防备日后生病而攒下点什么,没承望倒把自己累得病倒了。你们把一点儿钱塞到一只旧箱子里,或者在泥灰墙后头一只袜筒里藏过点什么,或者更加保险地塞进砖柜里,根本不管藏在哪里,也不管积攒多少.

吐槽:

李继宏版本,逻辑清晰:不论多少反正是想存点钱,不惜把自己累到生病。

而这个版本,描述给人感觉就是:你不惜累到生病,也没积攒多少钱!好像一个人絮絮叨叨的指着你的脸骂。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