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杜甫在《咏怀古迹》中简短雄浑的两句诗道尽了王昭君悲凉艰苦的一生。昭君出塞固然为汉匈和平和民族融合作出杰出贡献,被传为千古佳话。
但美好的背后不过是命运造化弄人,独留红颜困守大漠,遥望长城一声叹息,余生再未还乡,最终一缕孤魂独向大漠黄昏。
能使花羞的倾国之貌却被雪藏宫中不得宠幸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公元前54年出生于南郡秭归(湖北省兴山县)。
相传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再加上他的父亲王襄老来得女,对王昭君十分宠爱,将她视为掌上明珠,兄嫂也对她爱护有加。
更难得的是,王昭君相貌绝美,有着“峨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的美誉,绝佳的相貌和出众的才华让她的名声传遍南郡。
所以与同时代封建女性的低微境遇不同,王昭君在殷实安逸的家庭环境中养成自信豁达、清高孤傲的性格。
公元前38年,汉元帝昭告天下从民间选秀女,王昭君以良家女(指非医、巫、商、百工家庭出身的女子)被选为南郡首选。
在这里要提一句,一些资料记载王昭君出身平民,其实并不准确,在古代封建社会,农家子女没有太多读书机会。
因为书籍和笔墨在生产力不太发达的西汉是昂贵的物品,尤其是女性更不会被教授读书识字,甚至连正儿八经的名字都不会有,更别提选秀了,怕是连名都报不上。
而王昭君不仅被家庭重视,还文采出众,可见其家境比较富裕,至少是中等地主阶级以上,而且能在选秀中拔得头筹,除了相貌的外在因素,至少证明王家在南郡颇有一些人脉。
选秀的当年,王昭君顺利入宫成为一名宫女,在当时,宫女进宫时由画工画像,呈送给皇帝,以此决定是否入选后宫。
这一环节有个陋习,宫女需要给画工财物行贿,能被画的好看一些,增加入选的几率。
当时的画工叫毛延寿,宫女们争相贿赂,一向孤傲的王昭君对这种勒索的下作行为非常不满,自然不愿送礼物,所以毛延寿故意把王昭君画的丑陋一些。
结果显而易见,王昭君“成功”落选。在此后的数年里,王昭君得不到皇帝宠幸,冷清的独自生活。
从小众星捧月的她哪受得了这个委屈,长时间的冷遇让她心生幽怨。
昭君出塞,汉家良女成为匈奴女主不过很快王昭君迎来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前33年,南匈奴单于呼韩邪来长安朝觐天子,提出同汉朝和亲,自请为婿,以巩固两国和平关系。
呼韩邪和亲与当时地缘大背景有关。
汉初以来,汉匈斗争不断,在汉武帝时期的十几年里发动十余次大规模频繁的对匈作战,直到前119年漠北决战,汉朝取得决定性胜利,取得战略主导权。
到了汉宣帝时期,西汉国力臻于极盛,彻底压制匈奴。匈奴在西汉的一连串打击下,内部逐渐分裂为北匈奴和南匈奴。
北匈奴首领为郅支单于,主张继续对汉朝采取强硬态度,而南匈奴首领呼韩邪则主张归附汉朝,双方摩擦不断。
后来呼韩邪借助汉朝力量攻打郅支单于,后者被迫西迁至西域,公元前36年,郅支单于在与汉朝将领陈汤的作战中被斩*,北匈奴进一步没落。
而呼韩邪被汉朝力量震慑,为求自保,进一步依附汉朝,前后三次来长安觐见天子,并在第三次觐见时向汉元帝提出和亲,想做汉朝女婿,以保卫汉朝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