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大汉万岁亭侯、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荀彧荀文若辞世,时年五十岁。《三国志》称其为“以忧薨”,而东晋史学家孙盛撰写的《魏氏春秋》则说荀彧属于自尽,起因就是曹操送给了荀彧一个空食盒。
晏子二桃除三士,曹操空盒害令君,奸相*人不用刀。但是以荀彧对大汉朝廷的忠诚,和他阔达如海的胸襟,又怎么会因为一个空食盒而自尽?即使曹操真的送了一个空食盒过来,那含义也未必真的就是要荀彧自绝——荀彧饱读诗书,起码能从空盒中读出三层含义,又怎么会舍弃大汉天子刘协,自己撒手而去?
荀彧之薨,疑点重重,咱们今天就来根据史料记载和古代典籍,来看看曹操的盒子里到底“装”了什么——汉朝没有真空技术,所以当时并不存在真正的空盒子,即使是真空盒子,里面也未必什么都没有。
曹操为何送给荀彧空食盒?我们用《道德经》和论语中的话来解读,就会发现曹操送给荀彧的空食盒,可能承载了太多深意。
盒子里原先装的什么食物,被谁吃了?有一本比较畅销的书,对荀彧之死提出了另类解读:在这桩公案中,荀彧是委屈的,曹操是无辜的,真正惹祸的是杨修杨德祖。
按照那本书的说法,是孙权为了讨好曹操,就进献了一盒粉末状的酥糖(也有说是一盒乳酪)。曹操吃了一匙之后,觉得很鲜美,在盒子上写下“一盒酥”三个字就出去了。
曹操刚出去,大秘(主簿)杨修就进来了,看见“一盒酥”三个字,马上呼朋唤友,一人一口就把这一盒酥糖都吃掉了——这个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就不再赘述,而接下来的故事,就跟荀彧之薨有关了。
曹操并不知道这盒酥糖已经被馋嘴的杨修偷吃了,还满怀温情地教人马上把这盒酥糖送给荀彧荀令君(曾任尚书令,故敬称荀令君)。
曹操有好吃的不忘老伙伴,这本来是一个好故事,也比较符合曹操的性格,就像他所《短歌行》所唱的那样:“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不止一次把自己比作周公,把酥糖送给荀彧,也有分享之意:给你高官厚禄你不要,但是好吃的,有我一口,就有你一口——此前曹操请汉献帝加封荀彧为三公(太尉、师徒、司空)之职,但是被荀彧委婉而坚决地推辞了。
但是曹操不知道,他那甜美的一盒酥已经被杨修吃得只剩下狐疑和猜忌了。空盒送到,荀彧仰药自尽。一段有福同享的美谈,变成了相爱相*的悲剧。
但杨修偷吃了曹操送给荀彧的酥糖,只是小说家言,当不对真,而且小说家们的说法也互相矛盾:被史学家采纳的说,是曹操当时就捉住了杨修这只馋嘴猫,“操虽称美,而心甚嫉之”。
这就是说,“偷吃案”当场就被破获了,曹操也不会马虎到给礼物打包装的时候不掂分量。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建安十七年曹操正在跟孙权在濡须口对峙,孙权不会送给曹操食物,送去了曹操也不敢吃——读者诸君都知道,曹操是以多疑著称的。
曹操与荀彧积怨已久,曹操已有尾大不掉之忧